当我们开始获取目标用户的时候,请先保证我们的产品已经准备就绪,有了自己特有的卖点能够吸引用户的入驻。因为我们在获取的过程中,需要将这卖点进行各种形式的包装来呈现给我们的目标用户,以求吸引他们的进入。如果这些已经准备就绪,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讲讲获取用户的几种方法。
1) 邀请
对于这种方法,UGC内容型产品使用的较多,像知乎、早期的新浪邀请大V入驻、还有在行、大咖说等知识共享平台。
一般的操作方法就是向我们之前说的,通过现有的一些线上平台找到与我们产品匹配的KOL或者优质的内容生产者邀请他们入驻我们的产品。对于一些业内知名的KOL来说,初创型产品邀请他们往往靠的不是物质上的回馈,因为初创型企业往往资金有限,难以拿出足以打动大咖的物质筹码。这时候,我们更多的往往需要满足其精神层次的一些需求。若以名利来论,对于这种kol,名声对他们的吸引力往往大于金钱利益。
2) 招募
这种方法更多的是对于我们的产品使用者。如果是一个UGC内容型产品,在获取种子用户的时候,对于内容的消费者,更多的则是使用招募,而非邀请。
所谓招募,又可以分为有偿招募和无偿招募。
所谓有偿招募,我们一般会给予被招募者一定的物质激励,来换取其在产品内部的活跃,而且我们往往会要求被招募者建立多个马甲,使产品营造出一种用户规模可观,用户活跃的氛围,进而吸引更多的用户留下产生互动。
无偿招募,则更多的是通过产品的推广宣传来触达大批量的潜在用户。
内容法
:我们可以通过在各大平台(知乎、贴吧、豆瓣等)输出软文的形式推广我们的产品。注意是软文,不是硬广,我们需要写一篇不想广告的广告,这样才能吸引用户的点击,而且不引起用户的反感。而在内容法的应用过程中,借势热点新闻算是一种不错的手段。
马甲法
:通过多个马甲在各大社区平台、qq群、微信群与其他人互动,看似无意的透露出产品相关信息,引起他人的兴趣。
社交法
:发动自己的朋友圈关系帮忙转发传播产品的相关信息。
联合法
:和其他平台进行联合推广、资源互换。在平台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用户群匹配程度相对高的平台。比如说产品所在行业的上下游,或者该群体的其他需求平台:如幼儿教育产品和童书类产品其虽不是处在行业的上下游,但用户群体却高度匹配。
ASO、SEM类搜索优化法
:如果是一个有app的产品,则可以利用好应用平台的推荐频道及优化相关搜索。而SEM则是对于任何产品都适用的手段,虽说现在移动端智能推荐算法的兴起以及SEO远不及SEM见效快的事实,SEO有被唱衰的说法,但其依旧不失于一种低成本值得尝试的做法,在这里给大家推荐《SEO实战密码》,一本实操性非常强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