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
配从来都是对资源最大的浪费
,只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游戏研发也好,运营也罢,宏观层面上就存在着需要不断试错,然后调整的必然性。所以提前预知错误去做规避,听起来很好,实际对大部分人来说导致的是规划阶段的畏手畏脚,不敢去承担试错失败的责任。因此实际到怎么去落地执行来看,最重要的其实就不完全是事前规划,而是发现资源错配,就要及时止损,只是发现本身不难,但是发现和选择止损之间其实存在太多的可能性
……因为“止损”这事吧,对不同立场的人来说代表的结果还真不一定是什么,比如所有的拖延, 延误,只谈表象或者可能是版本目标的不明确 ,或者是框架拆解落地路径的不合理,上点高度也可能会说是直接负责人对项目的把控能力较弱等等等等——合理吗?很合理。真的吗?那可这就不一定。比如说,交付时间本身就基于团队实际能力出发评估,除非是非自然因素,大部分都会是在预期范围内。但是如果存在非自然因素呢?比如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信息差,项目本身就是某种出个十五块钱人民币,买个小米或者宝马的任务,然后拿到这任务的人吧,也是真缺了这十五大洋……
所以很多时候你会看到大把的案例,从三观正的旁观者角度是“用战术上的努力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那么说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是真的谜吗?不在局内,其实是谁也不知道,就好比曾经有个某某地的某项目,老板要求研发几乎每周做一个玩法,比如看到羊了个羊火,让他们抄个猪呀个呀猪,下周听发行的老板介绍讲塔防老火了,就让团队去再+做个保卫萝卜,四不像的玩意出来了,再体验一下觉得哪里味道不够,ok下周就再做个传奇吧……嗯当年外人看他们,属于加班到吐血,而且老板自己也很拼,虽然没毛用,但是发高烧的时候打着点滴,也还是坚持上班,最后数据拉胯,团队解散,留两个人+他自己做线上游戏最后的维持——你也别觉得老板多血汗工厂,人家低薪加班,但是工资其实规规矩矩按时发,最终一地鸡毛时候还愿意给个n+1讲究好合好散,老板自己呢是纯纯的文案策划入的行,本身家境不错,又赶上那几年某类型风口,跟了个愿意分钱的老大,在某个比较好(但是自己不喜欢)的项目赚到了钱,出来创业自己做。所以项目经历本身不多,也无法理解研发实现成本,也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其实应该怎么去折腾。但是复盘的结果看,那就是留着的人,也并非什么二把刀,那真就是自下而上,任劳任怨,大结局时候一说都是早知道,可还在共事时候,就无人张口说这事它不能这样干。
所以吧但凡上升到战略高度,当局者里就相当画了一条线,线下的人关心线上的事,那也缺乏站出来做判断的动力——
但是最有动力去作出判断的,一定包括了公司的
创始人。只不过除了创业初期,这个最有动力的层级,要想发现资源错配
,一定还是把视野和部分精力放在业务一线,说到底,只要在一线,只要躬身入局,兢兢业业的结果里,总归包括有效止损四个字了。
谢谢大家看到底!如果看完我的杂谈文字野路子经验,你也有感触,欢迎点在看、关注、分享或者给点个「
赞
」哟
其他……
《
关于我经常提到的游戏业内群怎么加入?
》
免费的经验:
《
详谈到底什么是游戏运营三张表
》
《
自己遇见大佬做游戏时候的6步方法
》
《
游戏创业里王道正统和香酥鸡拷贝这件事
》
付费的坑:
《
小游戏研发初创团队立项前建议思考的问题和融资,立项,测试相关经验谈
》
《
游戏业内的闲扯,研发侧大佬线下复盘游戏研发和团队的真知灼见
》
《
页游年代的游戏产品综合评分量化标准文档
》
《
小游戏大制作:聚焦核心玩法,注重用户体验
》
《
一份虚构的TPS市场分析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