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黎明
| 文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
科技合作与创新这个主题极为重要。目前世界上两个最重要的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必须决定接下来往哪个方向走。
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研究院(NASEM) 新近建立了 21 世纪美国科学与创新领导力委员会。当我们谈到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时,美国是全球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同时,NASEM 也认识到,对于美国能否在 21 世纪保持领导地位的担忧也不无道理。这种担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中国。
今天,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我相信,即便中美两国在某些领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竞争,但这两个国家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好的互补性。美国依然是创新强国,而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市场,将来可能会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市场是创新实现经济效益的沃土,也只有实现了经济效益,才能鼓励更多在创新方面的投入。
12月6日,陈黎明应邀在“美国21世纪科学和创新领导力委员会”专题研讨会上做视频发言
简言之,中国已经在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前路依然漫长。
毋庸置疑,在过去 40 年里,中国在经济、教育、创新、工程、医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尤为重要的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但是,我必须要说,这种惊人的进步并没有自然而然地转化为高质量创新。高数量未必等同于高质量。
但是,作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也可能是将来的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国是美国企业的重要市场,也可能是全球供应链中最关键的节点。
中国是一个为创新带来回报的市场。
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近年来,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年销售额已超过7000亿美元。以汽车市场为例,中国在2018年的汽车销量达到2808万辆,高于欧洲的1770万辆和美国的1730 万辆。新车销售主要来自外国品牌,占有 60% 的市场份额;豪华轿车则全部来自外国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的汽车销量已超过美国。美国半导体公司在中国的年销售额超过750亿美元,是美国国内市场销售额的2.5倍。再看航空市场,预计中国将在未来20年内斥资1.3万亿美元购买8090架新飞机,同时还需要价值高达1.6万亿美元的航空服务;如果保持这种增长趋势,中国将在未来十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
这些例子表明,中国市场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巨大市场,对外国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节点。
目前,中国是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贸易伙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 GDP 占全球 GDP 的 80%。尤其是在飞机、汽车、手机、电视、计算机和芯片制造等高端制造业的全球供应链当中,中国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例如,一部手机由 500 多个大小不等的零件组成,这些零件通常由全球范围内的数十、数百甚至数千个供应商制造并提供,其中包括中国供应商。
全球产业链将全球紧密地”链”在一起,中国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大量经过培训后可从事高端行业和服务的熟练工人。
美国积极参与中国市场,最终将通过技术的商业化进一步促进美国的创新和科技发展。
可惜的是,自2018年3月以来,中美之间的氛围发生了变化,中美关系可能再也回不到以前的样子。
目前,中美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我仍然相信这不应该是一个零和游戏。
伟大的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说过:“在一个真正开放的市场上,没有人能通过消灭竞争对手来获得巨大收益”。
我们今天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技术、人才、供应链和市场的全球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中美之间的竞争,如果具有建设性,会让地球上的每个人受益。
我们最近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脱钩”,意思是两国在贸易、技术、供应链和人才方面脱钩。我必须要说,任何关于“脱钩”的尝试都是不现实、不明智而且不切实际的。
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差距依然明显。美国仍是世界技术中心,而中国则擅长在巨大的市场上实现技术的商业化。两国在创新上有很好的互补性,可以相互加持,脱钩将损害两国经济并拖慢所有人的创新步伐。
竞争是自由市场的基石之一,来自中国的竞争和创新投资只会进一步促进美国的创新。
最近的《美国商会企业调查》报告显示,尽管美国企业对中国的营商环境以及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有种种不满,但仍有 80% 的在华经营美企会继续留在中国。跨国企业根本承担不起离开这个市场的代价,美国与中国脱钩将意味着放弃全球第一大市场中的商机,放弃用在中国实现的利润反哺美国研发的机会。
如果任何一方试图与另一方脱钩,而另一方仍与世界保持联系,那么,试图脱钩的一方实际上是在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脱钩。这种做法不仅不明智,而且会自毁前程。
中国曾在300年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结果代价惨痛。而最近 40 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与合作对发展至关重要。243年的美国发展历史也证明,正是开放和竞争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倒退对美国没有好处。
30年前,我曾在康奈尔大学学习,时至今日,全球经济和中美关系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我们已经看到,两国合作使美国和中国都受益匪浅。我们也认识到,两国关系仍然存在诸多挑战。美国和中国必须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才能确保双方能够以可接受的条件继续合作,保障两国和全球经济继续稳步发展。如果中美两国无法达成协议,我们的未来将更加艰难。
同时,如果中国要继续参与全球创新生态系统,就必须遵守规则、开放市场、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杜绝强制性技术转让(尽管可能只是个案),并提高透明度。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不仅可以加强贸易伙伴的信任和信心,还将促进创新,造福全世界。我们看到,在过去两年里,中国在开放市场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对外开放,例如,银行保险业、汽车行业、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等。中国应当继续扩大开放,而中国的持续开放将有利于中国,有利于全世界。
构建一个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有利于美国、中国和全世界。此外,我们必须记住,能否保持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而不是取决于中国。这就意味着,美国要重视基础,例如为研发投入资金、打造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不断更新劳动力技能以及投资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等。这些才是确保美国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