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教学讨论会,自建国起便是清华办学的传统。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教育工作讨论会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3—1966年共召开了15次教学研究会),由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的文、法、理、农4个学院及工学院中的航空、化工两系及有关钢铁、地矿部分调出。面对新的学科格局,蒋南翔校长从1953年开始组织教学研究会认真抓好人才培养工作。此后的3年中,学校连续召开9次教学讨论会,负责学校和院系教务工作的钱伟长、张维、张光斗和苏联专家等老一辈清华教授们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大讨论。
第二阶段(1981-1996年共召开了5次教学讨论会)在改革开放之后,学校延续教学讨论会的传统,于1982年2月召开了第十六次教学讨论会,就思想政治工作、课程改革、教学实践环节、教学管理工作四个专题组织专门讨论和经验交流。此后每个四年召开教学讨论会成为传统。
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共召开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在新世纪之初,2000年召开的第21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上,校长王大中作题为《为开创21世纪我校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新局面而努力》的报告。新阶段的教学讨论会都紧密结合当时中国和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从这一角度看,本次讨论会也是清华传统的延续,在一定的阶段系统梳理教学改革的成果和经验,自我查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未来清华教育发展趋势。
与历届讨论会相比,在这次讨论会的主题中,「全面」成为了关键词,也是清华现在面临的重要命题。
在2017年11月的本科教学评估中,专家组对本科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也提出了问题。其中包括加强学科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力度,促进高水平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等。在部分课堂上依旧存在照本宣科满堂灌、师生互动差、课程挑战度低、试卷重复率高等问题。这些都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存在差距。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清华整体表现出色,在学科建设上取得领先和进步。其中「学堂计划」被评估专家一致评价为世界一流,姚班被认为是实现了世界上最好的计算机科学的本科教育。当然,这并不是清华所有学科的水平。一批实验班、教学试点取得的经验和创新模式,在未来必然要在全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中推广。如何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全面建设一流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新时代清华教育发展新阶段必然要解决的问题。
今年4月,清华即将迎来107周年校庆。也就是说在下一次教学讨论会之前,新百年的清华园就将走过又一个十年。待到那时再回首清华这十年的发展,取得哪些成绩,积累哪些经验,探索哪些创新,都将是这十年的注脚。在清华第二个百年的第十个年头到来的时候,清华大学要建设一所怎么样的世界一流大学,如何建设一所具有「清华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都需要通过此次讨论会以及之后的探索实践来给出答案。
107周年校庆的主题被定为「清华正芳华」,也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才能使清华永葆青春芳华。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