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
发表《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
并于当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朱明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出席发布会,介绍和解读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令享能汇印象深刻——
上一份国内令人印象深刻的白皮书来自国家电网,引起业内轰动,而《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以国家为发布主体,编译成超8个语种,正式向国际社会宣告落实国际承诺、加快能源转型的决心和路径。
上一份国际上令人印象深刻的白皮书来自沙特阿拉伯——2016年4月,沙特阿拉伯王国(简称沙特)正式发布了“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Saudi Arabia's Vision 2030,以下简称为“2030愿景”)和“国家转型计划”(简称“NTP”),标志着沙特经济转型再次起航,其中沙特能源战略转型是“2030愿景”背景下沙特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
本次发布会目的在于通过发布这部白皮书,让大家深入了解中国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背景——
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2月,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除了介绍白皮书梗概,现场共回答了来自央视、地方记者提出的九个提问,
其中
不乏上周讨论得沸沸扬扬的“ 湖南、江西、浙江限电”。
我们不妨看看,其中,涉及电力领域哪些内容,以及官方如何回答业内最近关心的话题。
1. 白皮书的五个重点之一——
新时代中国能源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理念
关注点:
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推动能源体制革命,
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
,健全能源法治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2. 白皮书的五个重点之二——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关注数据:
我国全面能源消费,正以能源消费年均2.8%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7%的增长。
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3.4%,比2012年提高8.9个百分点
,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均位居世界首位。建立了完备的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有力支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能源的绿色发展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2019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8.1%,提前实现了2015年提出的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
3.
白皮书的五个重点之
三——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主要举措:
关注点:
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健全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快提升重点领域能效水平,全力推动终端用能清洁化。
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化石能源,
健全能源储运调峰体系,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完善能源科技创新政策,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创新平台,开展重大协同创新,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提升能源领域技术水平。全面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健全能源法治体系和治理机制。
4.白皮书的五个重点之四——促进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用能的措施成效:
关注点:
持续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实现贫困村全部通动力电;在能源开发布局上向贫困地区倾斜,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大力实施光伏扶贫等重大工程。
5. 白皮书的五个重点之五——能源国际合作的新格局:
1. 深圳卫视记者提问:
近期
湖南、江西等多个地区采取了限制用电的措施,
引发了外界的关注,我想请问这与中国践行节能减排的目标是否有关系,怎么来平衡保障供电和节能减排二者之间的关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答:
我先介绍一下近期能源需求增长的一些情况,近期我们一直在做监测,因为每年我们常年在监测各种能源需求增长的情况,近期监测我们就感到受工业生产高速增长,以及低温寒流叠加的影响,导致了现在电力需求超出预期,形成一种高速的增长。
我点一下具体的数据,12月份以来,湖南、江西用电需求的增速也是非常高的,在全国都位居前列。根据电力生产快报,湖南12月上旬,发用电量同比增长了19.8%。
前几天,最大的用电负荷3144万千瓦,这个比此前过去最高峰的负荷高出了100多万千瓦,接近200万千瓦,这个增量是非常大的。
江西12月上旬,发用电量同比增长18.4%,比湖南略少一点,但是也超过18%,这个数也很大。截止到目前,江西最大的用电负荷,前几天,达到了2631万千瓦,大家关心这个电力的情况可能都知道,一般夏季用电高峰往往会出现负荷最大的情况,
江西这个情况比夏季过去曾经的历史最高负荷也高出了50、60万千瓦。湖南和江西都创造了高点。
浙江的一些情况,浙江12月上旬发用电量同比增长了9.2%,这个增速也很大,位居东部省份的前列。所有这些因素拉动了电煤需求有所增加,最近煤炭的价格大家都看到了,略微有些上涨,但是我跟大家报告,我们监测电厂的存煤,
无论是存煤的天数还是存煤的总量都是有保障的,请大家放心。
所以我想说,截至目前,我们电力供应总体是保持了平稳有序,包括前面提到的湖南、江西、浙江等几个省在内,居民生活用电都没有受到影响,面对入冬以来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和电力企业积极采取措施,我们切实保障电力需求,确保电力供应总体平稳有序。湖南和江西这几个地方,我们原来从电力行业讲,就是“两湖一江”,因为煤炭运输距离较远,外受电能力也一直受到了一些限制,所以说历年来都是冬季保障的重点地区。
近期,针对这几个省出现的电力缺口,湖南、江西政府相关的部门也提前做了一些预判,在预判的基础之上及时采取了有序用电的措施,按照制定的预案,有计划地压减了一部分工商业企业的用电,来确保电力供需平衡、确保居民用电需要,保障了整个用电的秩序和电力整体平稳的运行。
浙江的情况和湖南、江西还不完全一样,浙江的电力供应是能够保障全省电力需求的,不存在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省内个别地方为了促进节能减排,采取了限制电力消费的一些措施。
这里把整体的情况给大家做了一个稍微详细一点的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也会通过各种方式逐步地向大家作出回应。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能源局会继续指导各地电力企业包括其他的能源企业多能互补、多能平衡,共同做好冬季能源保障的各项工作,有以下几点:
第二,进一步多渠道增加电煤供应。我们已经指导山西、陕西、内蒙等煤炭主产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同时,会及时协调解决电煤运力,切实保障电力的需求。
第三,针对一些确实存在短期电力供应缺口的地区,指导科学合理的进行调度,确保居民生活用电不受影响。总的来讲,请大家相信,我们保障能源稳定供应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请大家放心。
2.
新华社记者提问:
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展很快,但新能源发电消纳问题仍存在较大的制约,在解决大规模新能源消纳方面有没有巨大举措?
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朱明
回答:您这个问题非常关键,
“十三五”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消纳的问题,“十四五”面临消纳和接入两个问题并存,
所以说要解决消纳问题,首先要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也就是新一代电力系统。
一是要加快构建智能化的电力调度交易和运行的机制,
推动柔性直流输电,局域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等技术的应用,加快跨省、跨区的电力通道的建设,发挥大电网综合平衡的能力。
二是大力推动传统的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
还要加快抽水蓄能、调风气电等灵活的电源建设,以及各类储能规模化的示范,切实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三是着力释放需求响应潜力,
提高用户侧的智能化水平和高载能负荷灵活性,促进源荷双向的智能互动。
另一方面,切实完善和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的保障机制。
一是要强化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推动将消纳保障机制
纳入到相关法律,并上升为法定义务。
二是加强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评价考核,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
三是从增强调节能力、
健全市场机制、创新消纳模式、加强消纳监管等方面推动形成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
四是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和碳市场建设,
进一步体现可再生能源生态环保价值,探索绿色能源消费的新模式。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章建华补充:
应该来说,前几年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成本比较高,所以为了鼓励发展,国家给予一定补贴,近几年经过多方努力,新能源技术发展很快、成本不断降低,到今年为止这个问题已经可以解决。
今后,新能源的发展基本上不需要国家补贴,主要由市场决定。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消纳,
就是把新能源电力消纳好。刚才朱司长详细给大家介绍了,这里面要做的工作很多,我们的压力也很大,
因为到2030年风能、太阳能要达到12亿千瓦以上,预计2020年底能够达到4.6个亿,以后每年的增量还是很大。
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问
:
我们国家之前也一度出现过天然气、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我们也看到,这几年加强了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想问在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答:
这是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们下大力气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是系统工程,覆盖面很广,在这里我用很短的时间,就社会上比较关心的煤炭、电力、天然气产供储销建设,做了哪些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做一些介绍。
一是通过深入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能结构持续优化。坚持对煤炭产能“上大压小、增优汰劣”,推动产能结构显著优化,使煤炭供给能力和质量大幅度提升。
二是采取措施使煤炭运输通道更加合理,运输能力显著提升。浩吉铁路已经建成通车,“西煤东送”“北煤南运”等主干煤运通道建设都在加快推进,产销地的铁路专用线加快布局,主要港口、物流园区公铁联运也在有序发展。
三是煤炭储备能力持续增强。一批大型储煤基地在加快建设,企业社会责任储备有序推进,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四是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建立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发挥“压舱石”重要作用。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组建完成,并已启动运行,现代煤炭交易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这四个方面基本概括了近几年煤炭产供储销体系整体工作进展和成效。
一是电力生产能力充足,装机和发电量保持世界第一。建立煤电、气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协同发展多元化电力生产体系,清洁能源快速发展,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升。
二是电网资源配置能力明显增强,电网布局不断完善,电力流向逐步优化,电网智能化程度提升,满足多种并网需求。
三是电力系统调峰能力稳步提高,调峰储备制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和突破,产业应用不断升级。
四是消费侧电气化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电力需求侧管理深入推进,电力消费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电力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省略油气部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在能源安全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平衡能源安全保障与清洁低碳转型?
北京日报记者:
2013年以来,国家提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请问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作出了哪些成效?另外,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变能源消费方式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中国日报记者:
白皮书阐述了2012年以来中国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政策趋向和取得的结果。我想了解一下今后“一带一路”的能源合作有没有新的导向?
CGTN记者:
刚才章局长也提到,在去年我国也提出了将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无疑是向国际国内社会释放出了绿色低碳发展的信号,我的问题是我国目前低碳发展实现的途径具体有哪些?最大的障碍又是什么?
封面新闻记者:
近年来,我国在北方地区推动清洁取暖工作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有部分地区群众反映,清洁能源存在价格高、取暖效果不太好等问题,请问未来一段时期在推动北方清洁取暖工作将会有哪些举措?
更多详细回答文字实录,可以通过“阅读原文”国新办官方网站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