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周期继续领涨,中小盘开始优于大市值。春节后两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上涨1.12%,沪深300、创业板指分别下跌0.50%、3.76%。顺周期持续领涨,煤炭、有色金属分别上涨10.57%、8.02%,钢铁也有5.31%的涨幅。风格来看,从大市值占优转向中小市值占优。春节后两个交易日上证50下跌0.35%,中证500、中证1000分别上涨2.73%、3.56%,而此前(2020年7月底至今)一直是上证50优于中证500、中证1000。
我们在2020年12月3日发布的年度策略展望《返璞归真,重估复苏》中提出,2020年重点关注的两个方向:1)海外经济复苏带动上游资源品的需求。2021年复苏的动力来自海外供需两旺,海外供需主导的原材料和出口导向行业有望超预期;2)线下消费的否极泰来。2020年低端消费和部分线下消费因疫情冲击复苏乏力,预计2021年随疫情稳定低端消费和部分线下消费将逐渐恢复。今年以来更多的迹象在验证上述判断。
趋势一:交易复苏和通胀。海外经济持续复苏带动顺周期高景气。发达国家逐步进入复工复产阶段,美国、欧盟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持续回升。经济复苏需求拉动下大宗商品价格大涨且边际增速较去年年底有所加快,LME铜、WTI石油等价格已基本达到2018年初以来的高点。美国补库存需求仍旧旺盛,美国制造商库存-1.17%、批发商库存-3.30%,而疫情前两者均为3%左右。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往往伴随周期行业如石油、有色金属等股票的上行,2007年、2009年、2016年均是如此,本次大宗商品价格自4月开始大涨,而股票市场还未充分反应。此外,美联储短期内并无收紧流动性的打算,拜登政府1.9万亿经济刺激也将于3月中旬落地,刺激计划对家庭、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补贴,继续利好出口特别是工业原材料和工程机械等。
趋势二:消费回暖。线下消费的部分子行业景气度大幅回暖。此前市场对线下消费前景较为悲观,但春节期间高频数据显示消费复苏好于市场预期,预计随着疫情的持续好转,消费的复苏具有可持续性。1. 随着国内疫情好转,电影行业的复苏具有可持续性。春节期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77.83亿元,观影人次较2019年同比增长23%,平均票价较2019年同比增长9.5%,观影人次的高增长对票房增长的贡献显著。散点疫情尚未全面爆发的元旦档电影票房也较2019年同比增长30.69%,目前疫情全面得到控制,电影行业的高景气度具有可持续性。2.就地过年为城市商圈带来庞大客流。今年春节“就地过年”,一二线城市商圈客流增加带来消费人数和金额显著上升。阿里巴巴春节消费报告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65座银泰百货消费人数及金额同比较2019年增长46%/20%,定时达订单数增长7倍。3.餐饮业复苏良好。国家税务总局18日公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2月11日至17日),餐饮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8.4%,比2019年春节增长5.4%。
行业配置:关注分子端,把握顺周期与消费景气度上行机会。短期内全球流动性不会快速收紧,但伴随全球走出疫情冲击,可能在二季度之后流动性会转向收紧。分母端正面边际贡献减弱的情况下,持续拔估值的可能性在下降,行业配置需要更关注分子端企业盈利的高景气。两条主线进行布局:1)交易通胀:把握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的顺周期机会,包括:有色、石油、工程机械等;2)把握消费回暖:寻找消费板块中景气度显著回升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的行业,包括电影制片与出品、一二线城市百货、餐饮等。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不达预期,宏观经济超预期波动,疫情发展超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