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杭州《都市快报》13日报道,来自深海的300多尾野生带鱼已在位于浙江舟山水产研究所的一两米深水池里欢快生活两个多月了,但上我们的餐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带鱼的饲养技术,至今被认为是个世界难题。
带鱼捕食乌贼和虾,住深海、洄游、身子弱、好内斗。它的美味,一直被吃货们所念叨。渔民捕捞这种鱼类的历史非常长,但海洋学家一直想攻克驯养技术,道路非常曲折。
养殖带鱼,在以前,无疑是个天方夜谭式的话题。它有着“离水即死”的魔咒,别说人工饲养,连老渔民都几乎没见过活的带鱼。
眼下,这个世界性的大难题,被舟山水产研究所攻克了。
在研究所的养殖基地,来自深海的300多尾带鱼,已经在水池里欢快地生活了两个多月。
人工养殖的带鱼(舟山水产研究所供图)
野生的生活在深海养殖的水池仅1.5米深
在舟山水产研究所的养殖基地,有一个室内的水池。水池内,一条条银色的丝带迅速游动。这样的奇观,以前从未有过。
舟山水产研究所所长徐志进说,水池里的带鱼一共300多尾,在室外的水池里生活了一个半月后,转移到了室内。
据了解,室外的水池深约2米,而室内的更是只有1.5米深——野生带鱼一般生活在一两百米的深海。
两个月前,这批野生的带鱼苗被引入水池,当时身长只有20厘米左右。经过人工饲养,已经长到了现在的40多厘米长。
如果顺利,明年上半年这批带鱼可以长到七八十厘米长,性腺成熟,进入繁殖期。
为什么带鱼很难养殖?
东海有四大著名的海产,分别是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和带鱼,这些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海鲜。
此前,大黄鱼、小黄鱼、墨鱼的养殖技术早已被人类攻克。人们现在能够吃到物美价廉的大黄鱼,人工养殖厥功甚伟。
但是,带鱼始终养不了,此前国内连养活带鱼的记录都没有。这里面的原因,说起来很复杂。
温州林老伯打鱼几十年,他举了个例子,为什么大家平时去菜场买鱼的时候,带鱼的鱼肚经常是破的?
舟山水产研究所养殖的带鱼
“因为带鱼生活在深海,捕捞上来后压力急剧变化,鱼鳔爆了。”林老伯说,带鱼一般是远洋拖网,从深海捕捞上来的,上岸就死了。“鱼鳔都爆了,还能活吗?”
“人为改变压强,成本太高,不现实。”徐志进说,带鱼很难养殖,压力变化还不是唯一的原因。
徐志进说,带鱼是洄游鱼类,根据水温的变化,每年千里大迁徙,在近海和远洋,以及南方的东海和北方的黄海、渤海之间游动。“人工无法提供这样的洄游环境。”
此外,带鱼体表没有大的鳞片,容易受外伤,带鱼生性凶猛,同类之间互相残杀,这些都给人类养殖带来了困难。
舟山怎么把带鱼养活的?
徐志进说,他们慢慢驯化带鱼,改变它的习性,就像野鸡变成家鸡一样,习性完全变了,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在无法改变压强的情况下,舟山水产研究所从其他方面,尽量给带鱼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水干净一点,温度适合一点。我们不知道怎么配饲料,就先喂活的小鱼小虾。”
“如果带鱼能顺利适应水深,长期活下来,那么后代会有很大的概率慢慢适应。”徐志进说。
舟山水产研究所养殖的带鱼
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带鱼个体差异大,容易彼此攻击,所以要尽量让同一个水池里的带鱼个头差不多大。
带鱼生活的环境变了,在人工环境下,能不能性成熟?不能洄游,如何度过夏天的高温,如何越冬?徐志进说,这个是全新的领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养殖”包含了两个含义:养活和繁殖。徐志进坦承,目前他们仅仅养活了一批带鱼,才走出了万里长征的一小步,接下来还有很多难关。
换句话说,带鱼养殖要实现产业化,走上大众餐桌还很遥远,“慢的话,也许还需要几十年。”
带鱼产量大又便宜
为什么还要人工养殖?
据徐志进所知,带鱼是海鱼里面产量最高的,光舟山一年的产量就有十几万吨。
带鱼也是最物美价廉的海鲜,大家都吃得起。在平时,小一点的带鱼10块钱一斤就能买到。
有一种说法,带鱼的产量已经相当高了,因此人类没有必要像发展大黄鱼养殖那样,投入大量资源,去研究带鱼的养殖。
舟山水产研究所
但徐志进不这么认为——“现在的带鱼资源需要保护,我们掌握了带鱼的习性、规律,对资源保护也是个促进。”
研究显示,由于过度捕捞,带鱼的生殖年龄正在提前。带鱼通过生殖规律的变化,来补充自己的种群。但相应地,我们所能捕到的带鱼个体也越来越小。
徐志进说,受沿海的海水污染影响,野生带鱼的食品安全需要重视,就像贝类的重金属问题。“而养殖的水质做过净化,会好很多。另外,养殖的口味未必比野生的差,三文鱼大部分是养殖的,比野生的口味要好。”
这些海鲜现在还没法养殖
渔业资源日益匮乏已成不争的事实,不够吃了,人工放流、养殖就成了重要的补充手段。不过,眼下仍有不少海鱼还是我们人类无法驯服的。
舟山水产研究所除了养带鱼,还有大黄鱼、对虾等。
国内的海水养殖起步较晚。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养海带等藻类,到养对虾,养蛏子、花蛤等贝类,直到本世纪养海鱼的规模才壮大起来。
到了现在,海鱼养殖家族的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大黄鱼、金鲳、石斑鱼、鲈鱼、黑鲷、梭子蟹、青蟹、虾蛄、黄姑鱼、鮸鱼、真鲷、十六枚(“黑包公”)、多宝鱼、比目鱼等。
其中,市面上的大黄鱼、金鲳几乎都是养殖的。
去年, 宁波大学银鲳研究团队宣布:经过16年的努力,他们成功养殖银鲳亲鱼数量近万尾。养殖银鲳的技术难题被攻克,估计几年后可能量产上市。
但是,还剩下一些难啃的骨头:鮟鱇鱼、虎头鱼(小石斑)、黄鲫、黄占鱼、鳓鱼、龙头鱼(虾潺)、马鲛鱼、橡皮鱼、青占鱼等还养不了。
这些鱼和带鱼、银鲳一样,都有养不了的“理由”,比如马鲛鱼、鳓鱼属洄游鱼类,橡皮鱼是外海近底层鱼类,龙头鱼(虾潺)太便宜了。
(记者甘凌峰)
转载规范请后台回复:转载
商务合作/广告投放
[email protected]
QQ :2920915625
观察者网官方微店镇店之宝👇
暗中观察扇!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店购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