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将组织从过去追求效率的机器,转变为追求效果的有机体,还要对决策方式进行变革。
传统管理模式下,信息自下而上传递,决策自上而下开展。这种模式的有效性需要一个前提,即组织有充裕的时间,信息传递的时间成本较低,而不顾上级意见造成失误的成本较高。
随着环境中各因素互赖性增强,环境整体的可预见性不断下降,导致宏观管理成本不断上升。意外事件频发,很多新涌现的问题并不存在常规的解决办法。当环境瞬息万变时,只有给“听得到炮火的人”赋能,才能使组织灵活应对各种问题。
“各家公司必须越来越依赖于他们的员工去做出决定。”哈佛商学院教授罗莎贝斯·坎特(Rosabeth Moss Kanter)总结道,“故步自封的公司与创新发展的公司,两者的区别在于,会不会赋予公司中的个体有效使用权利的机会。”
赋能并非简单的放松管控和权利下放,其伴随着一系列的事先指导和培训,包括信息共享机制。领导者要刻意培养被赋能者,让他们拥有宏观视角,具备顶层思考能力。每一个获得权力的人,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视野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明智行动。
而原先的顶层决策者,则要努力遏制自己的管理欲望,“双眼紧盯——双手放开”。设定准则,监控流程。
“
我开始觉得在新环境下要做好领导人,要做的事情更像菜园里的园丁,而不是棋盘边的棋手
。”斯坦利重新定义了新环境下领导者的作用,“更有效的做法是培育整个组织,构建它的架构、流程和文化,使得麾下的各个组成部分能够自主地运转起来。”
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组织的应对之策也必须能够迅速调整。这种背景下,一个组织可能遭遇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某个设计师能够遇见和掌控的,不论其多么雄才大略。只有用互信和明确的目标团结组织成员,在培养共享意识的基础上赋能个体,通过体系思维有效整合资源,将团队打造成一个无缝衔接的有机体,才能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环境。
正如惠普IT及战略部前负责人安妮·默里·艾伦(Anne Murray Allen)和俄勒冈大学社会网络研究者丹尼斯·桑多(Dennis Sandow)的研究所发现的那样,在工业时代,是以还原论和机械论这样的物理学的哲学支配着这个世界。而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新环境中,如果依旧以此作为指导理念,常常会顾此失彼。
在新的环境下,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哲学指导理念,不再聚焦于局部,而是聚焦于整体,不再聚焦于拆分,而是聚焦于整合,将信息、人和组织视为有生命的体系。在信息时代的世界里,生物哲学将成为最有效的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