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接受过基本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吗?
对于婚前性行为,你怎么看?昨日,市妇幼保健所发布了去年底对温州四所高校631名学生进行的性与生殖健康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
三成学生未接受过基本性教育,在性观念方面,大学生表现相对较开放,也因此导致人工流产和校园防艾形势严峻
。
该项调查共向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631名学生进行随机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
性教育
性健康教育进学校呼声高
调查中,
30.43%的学生表示未曾接受过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其中男生比例高于女生
。
在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上,
超半数学生选择从网络、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中获取。而家庭教育仅占16.96%,也有8.24%选择从色情影像中获取。
市妇保所书记陈婕介绍,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获取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渠道窄、不规范,这容易造成大学生受不科学、不健康的信息误导。这也说明,本应承担性教育责任的学校和家长有很大的缺失。专家认为,学生获取性教育知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并重,再辅以专业的医学卫生专业书籍。
通过调查也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性健康教育进课堂呼声高。
72.74%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的性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学习。近半数学生提出,希望学校开展性健康咨询。
性观念
性安全知识普遍缺乏
问卷也对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心理进行了调查。从数据来看,温州大学生对待性行为较宽容。
对于未来结婚对象是否有过性行为,14.74%完全无所谓,38.35%认为只要对方真心爱自己,其他的可以忽略。仅有14.9%要求结婚对象一定要在婚前保持贞洁。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
近七成对大学期间发生性行为表示宽容,坚决反对的仅8.27%。
从调查来看,大学生性安全保护意识比较淡薄,避孕知识普遍缺乏。
在发生性行为时,
14.62%不采取任何措施,另有20%采取安全期避孕等不恰当的避孕措施。正确使用避孕套的学生占比不到六成。
陈婕表示,性观念的开放和性教育的缺失,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比如非意愿妊娠率提高和人工流产的增加。记者从市人民医院了解到,
每年都有一些学生来做人工流产,其中个别年纪仅十三四岁。
专家表示,性安全保护意识差,可导致发生非意愿妊娠,如果频繁多次人工流产,会对生育力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以及心理的极大伤害。多次流产也可能引起不孕不育。
性疾病
校园防艾任重道远
本次问卷也对大学生性安全意识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校园同性性行为有一定发生率。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
2004年,我市报告了第一例学生HIV感染病例,之后每年陆续发现有学生感染艾滋病毒,年龄最轻仅十几岁。
近年来,全市报告学生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逐年增加。
市疾控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所所长王大勇表示:“性安全教育的缺失是目前学校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短板,及时补位是不二选择。”
陈婕表示,通过此次调查表明,在高校有计划地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及避孕知识的指导,增强大学生的生育力保护意识,促进身其心健康等具有实际意义。
来源:温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