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手艺门
中国手艺文化传播平台,致力于中国手工艺的传承与产业化探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微同城本地便民  ·  传统绣花灯,100%纯手工是这么制成,既是原 ... ·  2 天前  
微同城本地便民  ·  传统绣花灯,100%纯手工是这么制成,既是原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手艺门

那些曾跟我们一样的城市人,回归山野生活后,都在靠什么维生?

手艺门  · 公众号  · 手工艺  · 2017-03-22 21:31

正文


点手艺门 ▲ 一键关注


每个人

都具有创造的潜能

再小的手艺,也有自己的价值

让世界看见你

无限可能


源:好好虚度时光   微信号:hhxdsg

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仅限交流学习

以下为图文




时常听朋友说:"有一天我要过清静的山居生活",也有人来问,去乡下包片地靠谱吗?离开城市,我能靠什么生活?


很多人对大城市心生厌倦,又对城市以外的活法感到茫然。


作为城市动物,小编也没啥经验可说,曾昔姑娘是个半隐的人,这几年的体验或许能对你有所启发。



在山村生活方式里,排在第一的,最为自然的是【务农为生】


但这对于大部分习惯城市生活的人来说,是很艰难的。比如,隐居界的鼻祖--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离开官场,回乡隐居。他的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两人通过耕种维持生活,与一般农人无异。


“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可是,他毕竟是一介书生,不善农事,生活日渐窘迫。如逢丰收,还可以 “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到了晚年,不得不靠朋友的资助,十分清苦。


第二种方式,是【技艺为生】


这里说的【技艺】概指手工艺,写作,绘画等。在现今的农村依然有很多依靠手艺为生的手艺人,武夷山的下梅村就有一个铁器老铺,已经有四五十年的光景了,村里农用的铁器还是依赖铁匠以手打出。



武夷山的茶农们制茶用的焙笼,晾晒用的竹匾,平时日用的器物,都是当地篾匠手工编制的,所以,也还留存着不少竹器作坊。


当然手工艺的习练也是漫长的过程。


我的朋友其弈和知音,在景德镇做陶,他们自己砌柴窑,炼陶泥,能在烧造的过程中,实现比较高的自由度。他们的山居,要穿过一片美丽的稻田,是自己一点点建造的,平日里做饭做陶,也自己炒茶来喝。有时接待外地的朋友,有时也去旅行,现代手艺人的隐居生活,这算是一个典范。


△隐居乡村的陶艺家其弈和知音。


他们之前有数年的做陶经历,有很多人喜欢和购买他们的作品,才能支持他们的山居生活。


通过写作为生,和手工艺一样,需要一些能力和天赋。之前在朋友圈转疯了的一些文章,说的是终南山的隐居者张二冬。我很喜欢他的文字,买了他的书《借山而居》。他说“山上的云很轻”,他给植物浇水“听见他们喝水的声音”,这样的记叙真是很妙,而他自己呢,“越来越像个,孩子,越来越像个,慈眉善目的老人。”


以上两者结合的最好的,是作家梭罗,他隐于瓦尔登湖两年,自耕自食,之后又多次去缅因州森林等地游玩和短居。他的生活在城市和乡野间切换,平日是以讲学和写作维生,但回到自然之中也可以自给自足。



第三种方式,是【经商为生】


我对商业全无偏见,反而觉得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在山里生存,离群索居,人很容易走向完全的孤独、封闭。而人是高级动物,总是需要一些与社会的联结。


前几天,我和朋友去了野路大哥的石庭古厝喝茶。


小院离市区一个半小时车程,离开村庄也有一点距离,相对独立。本身就是闽南石屋老厝,有前院后院,有天井,还有一扇收纳了青山绿树的窗。我们去的时候正在落着霏霏的小雨,就没有去附近的古道爬山,而是安于室内,闲坐饮茶。


野路大哥隐居山里已两三年了,去年搬来此地,自己动手改造了老厝,除了每周下山采买一些用品食品,其他时间就在这里独居。


△隐居两三年的野路大哥。


早上练习古琴,下午如没有客人来访,就去山里散步。经常捡回来造型奇异的树根枝干,或者是苔藓植株,配上村里丢弃的老家具,有朴拙的意趣。


小院的经营其实获利甚微( 泡茶仅50元/人,住宿200元/间 ),能选择这样的生活,也因为他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经济上没有负担。


管仲说,仓禀实而知礼节。其实仓禀实最大的好处,就是少了“非如此不可的”事情,就可以给人生做减法。


我想,什么时候能过上山居生活呢?又要过怎样的山居生活呢?


我还是没有回答自己。

作者: 曾昔,公众号"昔物所"主理人。现居厦门,一半时间过着山居生活,学茶,作文,摄影,近几年时常探访在山野隐居的人士,对山野生活颇有感触。


我们能理解活在城市里各种繁杂的事情,交错的社交关系,城市使让我们变得茫然无措,节奏错乱。但是,小编却并不建议每一个人都因为一个喜欢就奔赴野外,回归山野。


古人云: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且府库充盈,自然不必为果腹之事担忧,但是在没有这样前提的情况之下,还是不要轻易就把后路撇断。


每个人都有适合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并不是每一种生活方式都适合任何人。我们总要相对的去看待一个事情。


山中的清净虽好,对自我有清楚的认知也尤为重要。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在这里看见好手艺



手艺门掌门人私人微信

长按二维码勾搭勾搭

- END -

手艺门  中国手工艺文化传播平台

  google谷歌文化学院中国合作伙伴  






 手 艺 门 造 物 馆 

国礼定制领导品牌 百年铜艺世家

朱炳仁铜

长按二维码,可以购买

点这儿,来手艺门造物馆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