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许多高校结束寒假迎来开学季,各路“网红课”纷纷上线引发关注。部分教育界人士表示,成功的“网红课”既需要把学生“引过来”的创新本领,更需要把学生“留下来”的深度功夫。“网红课”不能简单“图一时热闹”,而是要让学生在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教学环境中收获真知。
网红课,靠新奇更要靠新知
事实上,从宠物驯养课、减肥瘦身课,到“爱情观”养成课、海岛野外求生训练课,甚至“游戏课”,中国高校里的创新课程、特色课程已是“层出不穷”。
这些高校课程为什么成为网红?一言以蔽之,就是接地气。首先,课程设计新颖实用。有些传统课程枯燥沉闷,照本宣科,实用性不强,而“网红课”则打破了大家对高校课程的刻板印象,让课程变得好玩有趣。就拿《动物产品加工实验》来看,在上课地点,冰激凌机、烤箱、灌肠机、奶酪匀质机、电磁炉等机器设备齐全,即便是从未下过厨房的同学,也能在老师和“黑科技”的帮助下做出不错的食物成品。同学们既能下厨房,又能知道食材在加工过程中经历了什么变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寓教于乐,让同学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恐怕不会有人打瞌睡或是玩手机了。
其次,教学内容有趣有料。除了创新教学方式之外,高校网红课还有一类是内容取胜的。比如说,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的复旦大学陈果教授的思政课、需要提前一天占座的上海政法学院陈丽天副教授的刑法课,虽然教学方式没变,仍是坐在教室里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讲,效果却截然不同了。这类“网红课”更多的是靠“网红”教授的个人魅力,他们胸中有学,心中有爱,有一身真本领,又能够平易近人地靠近学生,向学生传递新知。因此,他们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没有说教,杜绝老生常谈,又与现实结合紧密,语言符合年青人的表达。这样的课程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自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高校“网红课”的走红也给高校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说到底,“网红课”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要以“网红课”为目标,推出更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吸引过来黏在课堂上,再用心研究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思,有收获,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这样,“网红课”才不至于昙花一现,才能持之以恒地受到欢迎,成为传播知识的最佳载体。(via广州日报)
开学“网红课”要在“持久红”上下功夫
“网红课”因为新奇自然受到学生的欢迎,以及舆论的关注。比如,一些高校借着近年科幻小说、电影走红的“东风”,开设了科幻小说“衍生课”,老师“幽默生动”、作业“大开脑洞”,难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更不难发现,一些学校开设的宠物驯养课、减肥瘦身课,到“爱情观”养成课等等,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网红课”受欢迎且好评,自然是因为迎合了学生的需求,也就更让享受不到此类课程的学生羡慕不已。不过,“网红课”一时人气高自然可喜可贺,但尤为重要的是应有持久的魅力。正如不少教师和学生表示,真正能够“叫好又叫座”的“网红”课程,光是新奇好玩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让“网红课”持久红,以更好地满足于教学,更需在平时多下功夫。
不少学生表示,让人喜欢的课往往具备三个方面的特质:听起来“有趣”、学起来“实用”、考起来形式多样化,而不是机械地划重点、抄笔记,“一张试卷定天下”。的确如此,“有趣”才能让学生踏实下心来认真去学;“实用”才会让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对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有益。可以说,这些应当成为“网红课”的最基本特质。
但也不难理解,一门成功的优质“网红课”离不开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共同配合与努力。这其中,授课教师能够站在学生角度设计课程,并勇于积极创新是基础;学校对课程创新的支持是重要保障;而学生,面对教师的用心创新,应给予理解支持,也是必不可缺的。毕竟,这些“网红课”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本领。
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更为宽泛,倘若学校和教师没有将学生“引过来”的创新本领,更缺失把学生“留下来”的深度功夫,显然是不合格的。而且,优质的课程,不仅可以成为网络爆款,更可以成为招揽教学人才,乃至于助力招生的“金字招牌”。对此,于学校和教师,更没有理由不用优质、有趣的教学,助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因此,开学“网红课”别止热闹一时,尤其作为一线的授课教师,不妨即时了解学生的“口味”, 在内容设计、教学形式、授课风格、考核手段等环节走好“创新路”,通过充满硬核的“网红课”,常态化让学生在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教学环境中收获真知、不断成长。当然,更期待的是“网红教师”能不断出现。(via南方网)
从前上课要靠点名留住学生,如今“网红课”一座难求。高校课堂华丽转身的背后,是从内容顶层设计到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传统填鸭式教学下,学生是在被动接受,学习获得感低,而“网红课”则打破了这种隔阂,深受学生的欢迎。不求艳丽数朵,而要满园芬芳。一门优秀的“网红课”不仅考验教师的教学功底,还考验教师的科研水准。坚持价值引领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阐释,也是获得众多学生喜欢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