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遏制大数据“杀熟”
——摘自《人民日报人民时评》2020.12.9
同一平台、同一时段、同款货品,下单价格竟有较大差别,更令人费解的是,多付费者还是平台的熟客。据报道,用户分别使用自己的高级会员和普通会员账号
在同一电商平台购买同款商品
,结果发现,
高级会员账号不仅没享受到优惠,反而需要比普通账号支付更高的价格
。近年来,类似
大数据“杀熟”
现象时有发生,给消费者带来困扰。
【热点知识:
“大数据杀熟”:
指购买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所需支付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贵的现象
】
【行文结构分析】第一段通过当前社会现象引出本文主题“大数据杀熟”。
北京市消协的一项调查显示,许多被调查者表示曾被“杀熟”,而网购平台、在线旅游、网约车类移动客户端或网站是“重灾区”。大数据“杀熟”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如果不加以整治,也不利于电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事实上,大数据“杀熟”并非新鲜话题,但一段时间以来,有些运营平台却依然我行我素,说到底还是利益驱动。这说明,治理大数据“杀熟”不能单凭行业自觉,
还须
提升监管强度,强化日常的制度约束。
【行文结构分析】第二段先是阐述了“大数据杀熟”的严重性及其危害,再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通过“还须”指出治理“大数据杀熟”必须提升监管强度,强化制度约束。
大大在
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上强调:
“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引用论证:出自大大语录,可用于“法治”、“为民服务”等话题】
对于大数据“杀熟”,
应当
抓住消费者权益这个关键,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治理,进一步厘清个人数据的所有权和应用范围,切实提高相关行为的违法成本
。
这样,才能完善规则,让法治在数字时代更好保护个人权益。
【优秀对策:
①从保障消费者权益出发,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治理,厘清个人数据的所有权和应用范围,提高违法成本。
】
【行文结构分析】第三段先是通过大大语录强调了“落实依法治国要注重人民利益”,接着通过“应当”引出本文主旨,从“消费者权益”出发,“运用法治思维方式治理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本质上是一种侵权行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
对此
,
有关部门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向“杀熟”者出重拳、下狠招。
【好词好句:①
可用于“严格执法”话题,后面引出具体执法对策。
】
去年起施行的
电子商务法指出,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法律条文:①
可用于强调“电商经营者的义务”,必须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
对于构成消费欺诈行为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有明确规定。如涉及价格欺诈,可适用价格法及其配套法规。同时,
平台订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运营者故意隐瞒价格差异、诱导消费者订立显失公平的合同,也可根据合同法进行处理。
【法律条文:
②
可用于论证“电商经营者不得价格欺诈”,消费者可以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
】
【行文结构分析】第四段先是揭露“大数据杀熟”本质是侵权行为,接着阐述必须“严格执法”,最后举例多个“法律条文”说明消费者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遭遇“杀熟”,一般举证不易、维权困难。平台在技术、信息等方面,对消费者拥有压倒性优势。
对此
,不妨尝试
引入公益诉讼机制,由法定机构或组织代表公众维权
。再比如,
探索举证责任倒置等制度创新,由电商平台自证“清白”
。大数据“杀熟”既是对消费者个体权益的伤害,亦是对消费者群体权益的侵害。因此,
在消费者维权的司法保障方面,需要进一步主动作为、开拓创新。
【优秀对策:
②
创新消费者维权司法保障。1)引入公益诉讼机制,由法定机构或组织代表公众维权;2)探索举证责任倒置等制度创新,由电商平台自证“清白”。
】
【行文结构分析】第五段承接前一段内容,转折指出“消费者难以维权”的现实状况,接着提出“公益诉讼机制”和“举证责任倒置”两个创新对策。
大数据“杀熟”更深层次的问题,其实在于平台对用户数据的保护和利用不当。基于便利,用户让渡了自己的部分数据权利。
例如
,
让
平台获取自己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商品偏好、价格敏感等信息
。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平台可以
随意使用这些用户数据,或者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牟利。
【举例论证:
可用于论述“平台过度使用消费者数据”问题,必须从立法层面明确“消费者数据的应用范围”。
】
信息时代,大数据给生活带来了更多可能,算法、用户画像、精准推送等技术日新月异,但都不应脱离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不能损害公众的利益。
从这个意义出发
,必须加强依法治理,及时规制负面因素,确保技术更好造福社会。
【行文结构分析】第六段通过举例阐述了“大数据杀熟”的深度原因在于“数据保护利用不当”,最后再次点题“必须加强法治”。
大数据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善用法治力量,更好保障公民数据权利,让个体免于被算法“算计”,
才能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数字社会,也才能推动数字经济的航船行稳致远。
【好词好句:
②
可用于强调“利用法治保障消费者数据权利”的重要性
】
【行文结构分析】第七段作为本文结尾段,先是阐述了“大数据”的作用,再通过“(只有)……才能……”回扣文章主旨、掣画蓝图。
1
、热点知识
“大数据杀熟”:
指购买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所需支付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贵的现象。
2
、引用论证
“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大大(
2020
年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3
、举例论证
有些平台获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商品偏好、价格敏感等信息后,随意使用这些数据,或者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牟利。
可用于论述“平台过度使用消费者数据”问题,必须从立法层面明确“消费者数据的应用范围”。
4
、好词好句
①有关部门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
严格执法
,向“杀熟”者
出重拳、下狠招
。
可用于“严格执法”话题,后面引出具体执法对策。
②善用法治力量,更好保障公民数据权利,
让个体免于被算法“算计”
,才能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数字社会,也才能
推动数字经济的航船行稳致远
。
可用于强调“利用法治保障消费者数据权利”的重要性。
5
、法律条文
①电子商务法指出,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可用于强调“电商经营者的义务”,必须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②平台订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运营者故意隐瞒价格差异、诱导消费者订立显失公平的合同,也可根据合同法进行处理。
可用于论证“电商经营者不得价格欺诈”,消费者可以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
6
、优秀对策
①从保障消费者权益出发,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治理,
厘清个人数据的所有权和应用范围
,提高违法成本。
②创新消费者维权司法保障。
1
)
引入
公益诉讼机制
,由法定机构或组织代表公众维权;
2
)
探索
举证责任倒置
等制度创新,由电商平台自证
“
清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