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世纪风云潮
人类进入新世纪,在天地自然、人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皆出现巨变浪潮,我们切实来关注变化的前沿信息。通过研究世界各国所遗留的预言,或许能提前了解未来世界巨变要显示的重大事件。以便我们在某些方面主导变化进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发布  ·  武大樱花突然开了!好多人拍照 ·  2 天前  
武汉发布  ·  武大樱花突然开了!好多人拍照 ·  2 天前  
植物星球  ·  八年来最期待的一本植物书终于出版了 ·  5 天前  
植物星球  ·  世界是花园,你我俱是看花人 ·  4 天前  
植物星球  ·  又到了看这个植物的时候,不该不认识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世纪风云潮

《达摩多罗禅经》讲记-南怀谨

世纪风云潮  · 公众号  · 探索  · 2017-03-29 06:48

正文


 点击蓝色字

免费订阅,

《达摩多罗禅经》讲记-南怀谨

我们现在讲达摩禅经。我从离开台湾之前到现在,差不多十年之间,不讲真正的佛法。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佛法没有人修的。包括你们诸位。尽管标榜自己在学佛,都不是真的,都是自欺、欺人、被人家欺。没有真正学佛的人。

一般所谓的学佛,都是求菩萨保佑我发财。自己站不起来,靠一个看不见的力量,想要他对我有所帮助,这都是迷信,不是真正的佛法。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世界上是不是有一个看不见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这是人类几千年来的一个大问题。一切宗教都在我们本身生命以外去求一个不可知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这叫做宗教。一般人学佛都是宗教的迷信,没有资格学佛。

其次,你们学是为了好玩,或者是身体健康,或者是好奇。尤其现在流行练气功、特异功能等,受到这些影响才来学佛。

第三点,一般学佛的人连做人都没有做好。人都没有做好,没有做对,那怎么能学佛。我基于这三个理由,几十年都不讲真正的佛法。平常逗你们玩玩的,没有真正谈功夫。现在讲达摩禅经,这就是真的佛法了。

要讲真的佛法,你们要先认识出世法。佛法是出世法不是入世法。怎么样叫出世法呢?拿现在的话来讲,所谓佛法是脱离现实。绝对脱离现实,跳出现实,这叫做出世法。你们这些学佛的人,哪一个人能够跳的出来?不可能。以我自己来说,在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功名富贵都有了,前途灿烂,我跳走了,到峨嵋山闭关去了。你们哪一个做到了?很多人虽然出家了,可是他们也没有跳出来。那只是讨厌现实生活的形态,换一个生活的形态而已。也不是真正脱离现实。所以没有人真正有资格学佛,都是闹着玩的,我骗你,你骗我。

还有一点,大家叫我老师,我到现在还没承认过哦!我不是老师!你们以为我客气,不是哦!换句话说是我傲慢。我没承认过你们是我的学生哦!这是很严重的话,不好讲太明白,所以只说我不是老师而已啊!

真正学佛,拿现在话来讲是追求自己生命的真谛。生命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不是讲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不是这个意思。生命真谛——这个生命究竟是怎么来的?是追求这个。这个是专门的学问。拿现在话来讲是个大科学。要经过求证的。要跳出现实的圈子去求证。你们一边想要现实的一切,一边想成佛得道。没有什么便宜的事。这个要特别声明。

我们就从孙医师的报告,三身这个问题讲起。佛说我们这个生命有三个身体,摸的到这个肉身,是父母给我们的肉体。这个肉身是假的,是租用的房子,用了几十年以后一定没有了。当我们生下来第一天已经开始死亡了。一个婴儿生下来第二天,比第一天已经老了,第三天更老,前面已经死掉了。所以庄子也讲到“人不要看自己活着,人活着是不亡以待尽。”你活一百年也要死的,所以生命等于是在等死啊!所以这个身体是业报的身体,是来受罪的。也就是说你活一百岁是受一百年的痛苦。我们也为了这个肉体要吃饭、要穿衣、要追求享受,这一切都被他骗了。

这个业报之身是不究竟的,是报应来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的身体为什么天天有病?有痛苦?是业报的关系。自己有病、有痛苦、还不晓得自己业报很重,自己以为了不起,真是一个笨蛋。假使我们的生命活得只有快乐,没有痛苦,那个才是究竟。可是事实上这个身体不是我的,是借用的,所以这个是业报之身。我们现在的身体是报身,是受报来的。这一期生命,如果身体健康、有钱、又穷又苦、或者是残废,是前生的罪孽(业)带来的。受苦报。所以这个不是道。要找到法身才是道。我们的法身是不生不死的。找到了以后他的功能是千百万亿化身,可以变化出来。这是普通佛学告诉我们的。

我们现在本身就有这三个身。这个肉体是报业的身。男人跟女人在一起会生出孩子来。这也是化身的作用,变化不已。本身也在变化。我们的精神生命是法身。所以法、报、化三身在现在这个身上就可以体会到。

我们学佛真正要追求的是转化自己的报身。把业报的身体转化了,转成无病无痛,在绝对的健康中、快乐中。这个是初步。慢慢的由这个报身证到不生不死的法身,然后起千百万亿化身的作用。这才是学佛的主要道理。至于一般人讲空啊!有啊!讲什么禅啊!密啊!都不要谈。空与有是讲法身的原理。所以一般人学佛谈空说有,都是倒果为因,那是佛已经成就了,证到了,所讲的最后的东西。我们听了最后的东西,打起坐来就想求空求有,都是见鬼了。你空也空不了,有也有不起来,这是不对的,所以要求证。求证佛法最基本的要从小乘法门的三十七菩提道品入手。三十七菩提道品要特别注意。

第二点:讲修持你们不要迷信气功。那个是不究竟的,不对的。我们父母所生这个肉体,当生下第一天我们已经死亡了。事实上我们现在还活着,真正活到是以哪一样为主体?请大家回答这个问题。就是风大,就是这个气,这点首先要认得。所以中国古人讲一口气不来这个生命就没有了。佛也说过生命的快速就在这一呼一吸之间。但是这个呼吸是外表的现象。能呼吸的是什么?这个地方找到了,你才能真正修持,然后也懂得密宗,懂得气功,懂得道。

第三个问题:我在如何修证佛法中也讲过,佛告诉弟子们修行的十个法门,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布施、念安那般那等。安那是出息,般那是入息,这是两回事,不可以混淆。我们平时头脑不够清楚,把一呼一吸连在一起。

我们这个身体是由地、水、火、风、空这五大所构成的。可是五大的性能是分开的,水是水,气是气,它是偶然组合来构成这个生命的存在。所以念身是另外一个法门。第九个是念休息。念休息对于现代人来讲很重要,一般人的脑子随时都在忙乱中,没有休息过的,促成快死。所以真正休息足够的人很不可能。并不是睡眠是休息,而是说真得定、放下、那才是休息。所以楞严经上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歇就是休息,真的放下来休息了就可以得道。你们打坐也不是算休息,因为你心里头还闹得很。

第十个是念死。念死很重要。所以佛所归纳的十念法门,第一个是念佛,最后一个是念死。你想成佛要做到念死,随时都会死,要把死看清楚。没有一个人是永远活着的。你忙碌了一生最后是为了死,可是你们只晓得忙碌,没有准备死,很可怜。所以我向大家提到过,佛的这十种修持法则最重要的是念出入息。

道家、密宗都有修气脉的法门,甚至于天台宗的六妙门都是从气来的。我常说你们学数息观,还是学会计?光去记那个数字干什么?所以真正数息,要怎么数?有方法。你们要注意。因此六妙门,还有密宗的修持,都是根据《增壹阿念经》里头,佛教罗睺罗修行的法门,就是安般品。这个数据我们今天不讲。你们回去先看。

安般就是安那般那,就是出入息。小乘的法门、大乘的法门都是以这个为基础。今天主要的课程是达摩禅经。这一本经翻译很久了。文章翻的并不好,可是你们要注意,这一本经是翻译在一千多年前,佛法进入中国不久,而且是由印度的法师传来中国,他自己先学会中文再翻译的。很难得。

“修行方便道安般那念退分第一”

这就是说我们要学佛,修行做功夫,观想也好,念佛也好,念咒子也好,听呼吸也好,都是方便道,不是究竟道。怎么叫做方便呢?是一种加工的方法,入门的方法叫做方便。不是他的目的,目的是究竟哦。这个方法讲什么?修这个呼吸出入息,安那般那,修这个法门。什么叫做念退分呢?譬如说你修了一段时间都没有进步,懒得去搞了,就退步了,叫做念退分。这个念头,这个精神,退道了。

前礼牟尼尊 炽然烦恼灭

流转退住者 度以升进道

修行微妙法 能离退住过

亦灭一切恶 成就诸功德

他说顶礼释迦牟尼佛。我们凡夫心中的烦恼如火一样的烧,但是修安那般那这个法门,烦恼就会清净的。流转退住者:可是修行人都在轮回中,永远跳不出来。甚至有些人修一修就退道了,没有信心了。他说我要引导你们以升进道,怎样去求进步。修行微妙法、能离退住过。所以修行要懂得这个方便的方法。这个方法很微妙的,你真正理论上懂了,去求证,能够离开退道的心,离开了退住的错。也能消灭心中一切的罪恶,可以成就一切修行的功德。

佛世尊善知法相,得如实智慧,灭烦恼盛火,出炽燃之宅,乘诸波罗蜜船度无量苦海。以本愿大悲力故不舍众生。为诸修行说未曾有法,度诸未度,令得安稳。

他说这个法门是释迦牟尼佛这位大导师,他善解一切法的现象,已经得到了真实智慧的境界。成了佛。已经灭除心中一切烦恼了,得到究竟的快乐,跳出了炽燃的火宅了。所以他成佛了,然后把他的经验告诉我们。乘诸波罗蜜船度到了清凉的彼岸。已经度过了无量苦海。但是佛以本愿大悲的力量,要把经验教给我们。他的悲心不愿意抛弃了任何一个众生。因此佛为修这个法门的人,说了平常不曾说过的法门。他是为了要引导没有跳出苦海的人,也使他们跳出来,使一切众生成佛,都得到安稳快乐的境界。

谓二甘露门,各有二道。一方便道,二胜道清净。具足甚深微妙,能令一切诸修行者出三退法,远离住缚,增益升进,成就决定。尽生死苦,究竟解脱,兼除众生久远痴冥。

甘露是比喻诸佛菩萨不可言喻的圣水,你喝下去百病皆除。甘露也是我们做功夫到一种境界的时候,从头顶起,从脑下垂体下来的一种甘味的液体,从头顶下来。

他说甘露门有两个方法。第一个叫做方便道,第二个是胜道清净。他说这两种方法具备了非常深奥、非常微妙,能令一切修行的人,跳出了三种退步的境界,远离不能进步,被烦恼所束缚、所困住。增益升进:使你一步一步的进步,决定可以成功,可以跳出生死之苦,得到究竟的解脱。兼除众生久远痴冥:修这个方法同时可以除灭,一切众生没有智慧,长久的痴迷,可以跳出这个无明的境界。

佛灭度后,尊者大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末田地、尊者舍那婆斯、尊者优波崛、尊者婆须密、尊者僧伽罗叉、尊者达摩多罗乃至尊者不若蜜多罗,诸持法者以此慧灯次第传授,我今如其所闻而说是义。

他说这个法门是释迦牟尼佛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历代这些成就的祖师,以此智慧的法门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翻译这本经的人说,我现在把这个法门说出来。

我今如所闻 演说修行地

方便胜究竟 如其修所生

修行于善法 先当知四种

退减住升进 决定诸功德

我现在把历代祖师传承下来的方法,演释开来,修行一步一步的功夫,由方便道到达胜究竟。如其修所生,修行于善法:好好去修行这个呼吸法门。应当知道有四种现象。哪四种现象?修行退,退步了。住,也没有进步也没有退步,停留在那里。升是升。进是进步。所以他这里讲修行用功是很科学的,分析很严谨。决定诸功德:这句话说你修行怎么会退步呢?怎么会停止呢?怎么样升进呢?这个中间有决定性的。一步有一步的功德,这个功夫有成就了才叫功德。

先当起等意 习行慈心观

须当止瞋恚 令暂息不行

烦恼暂止息

他说做功夫不能进步,第一个同你心理影响大有关系。也就是说你的慈悲心还没有发起。他说做功夫起等意,要起平等的意识。就是说我们修行打坐,做功夫,不是为了自私自利,我修行好了是为了帮助别人。你先要有这个心。如果以自私自利的心来修,不会成功的。先要起平等心意,习行慈心观,习惯自己的心理,要爱一切人、一切众生。要发起慈悲心,没有慈悲心你不要谈修行。我们大家学佛都是自私自利,都是为自己,要别人来慈悲你,不是你去慈悲人,这个心理自己没有检查出来,没有用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要止息瞋恚心。怨恨别人,埋怨别人,生别人的气,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永远是对的。这是嗔恚心,这个瞋恚心不能止息,不会进步的。

令暂息不行:要你真做到慈悲心你做不到,但是假装一下,暂息这个瞋恚心不动,烦恼要暂时把它止息了。换句话说,你要做呼吸的功夫,你这个平等的慈悲心没有生起来,你想修这个法门做不到的,所以不会有进步。

次当净尸罗 尸罗既清静

三昧于中起

尸罗就是戒律。尤其是男女的性行为必须要停止。戒律清静了你才能得定。三昧是梵音,意思是正受,正正当当的领受。玄奘法师另外翻成三摩地,就是定境。那个定的境界就生起来。

三昧已修起 观察应不应

善知应不应 修向所应作

既向所应作 专念系心处

他说你慈悲心生起来,戒律清静了,这个三昧境界已经有了。这个时候你要观心了。观察自己应不应,不是坐在那里没有思想,这个思想来的是应该、不应该。譬如说你坐在那里背部发胀,那代表骨节有问题,你是应该动一下或者是不要动呢?这个就要有智慧观察了,这就要依靠真有修持的老师了。要知道应该用运动或者吃药来帮助,或者是不动忍一忍,让他自己过去。

修向所应作:修行方向应该这么作。既向所应作:确定了这个方向。专念系心处:最后要专念一心了。什么叫做系心?就是你把心用绳子一样拴住,你心不向外跑了,到这个时候你做到心系在那里不动了,每一个思想,每一个感觉,每一个动向,你都很清楚。但是专念的心在这里拴住了,你晓得心拴住了才可以修这个出入息。上面所讲的都是准备的功夫。所以你开始就要听呼吸、闭气、计数啊,都是自己搞的,没有用的。

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这个时候你定下来,心里头发生快乐之感。心定下来,不再向身体外面乱跑了,才开始正观。依风开始,我们这个鼻子它自然在呼、在吸。譬如你们现在一边听课,鼻子照样在呼吸,大家都没有感觉到自己呼吸在动。为什么没有感觉到?因为你没有系心一处,心没有收回来,所以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呼吸在动。等到你心收回来,自然晓得自己呼吸的来去。正观依风相,要观这个风。

正观依风时 其心犹驰乱

止心在入息 如系调御马

这个时候你心定了,听这个呼吸、感觉这个呼吸。正观依风相,依风是我的感觉思想,心和气两个合为一了,两夫妻一样相依为命,这个时候你心跟气两个配合了,正观依风时,其心犹驰乱:你的心还在乱跑,要怎么样不乱跑呢?止心在入息。你感觉到这个气进来了,就不放出去,忍在这里,止心在入息上,这是第一步。这就是所谓的宝瓶气了。并不需要另外吸一口气,自然进来,你心停住。开始时很短暂慢慢练习。止心在入息。

安般者二种:一见。二触。钝根不见。

他说这个气由鼻子开始,到全身的毛孔都在呼吸。整个宇宙同我们的生命都是在呼吸往来的。他说修安般有二种现象。

有一种修持高明的人,他看得见气同我们生命的关系,怎么进来,怎么出去。第二种是看不见有感觉。我们普通人只有感觉看不见。为什么?因为我们是钝根。

如系调御马,这个时候心和气相依。进气的时候停止,如一匹马一样,把它拴住。哪一匹马会那么乖,让你拴在那里啊?要有方法

心既止入息 思惟正忆念

冷暖与轻重 柔软粗涩滑

这个现象要注意。你打坐起来随时定在入息上,这一匹马慢慢拴嘛,拴了以后马就乖乖站在那里。你的心同马一样到处乱跑,你这个息等于是拴马的绳子,你要把他拴好。心定在入息上。这个时候你有思想没有?当然有。思惟修嘛。

思惟正忆念,心和气合一,这个时候你身体内部,会因为身体健康不健康的关系而有这些现象,有时候全身发冷。有时候发暖。有时候感觉身体轻灵的飞起来。有时觉得身体粗重的不得了。有时候身体连骨节都软了。有时皮肤的很粗很痒,药都吃不好。有时涩,皮肤长出一粒粒的东西来。有时皮肤变得很滑,不但是外面,里面自己也感觉到。有时大便是通的,有时不通。这里只讲八种,还有酸、痛、胀、痒都会发生的。

修行谛觉知 随顺善调适

于触复不了 是说修行退

上面告诉你这些现象是必然的,所以你在修行的时候要谛觉知。“谛”就是很仔细。“觉”是要感觉到。“随顺善调适”,跟到他的境界,善于调配。你要懂得医药,懂得作功夫把它调整过来。这里只告诉你原理,要你调到舒适的境界。“于触复不了”,你修了半天对这些现象都感觉不到,知道了又没有方法去对付,这叫做修行退步了。

数一以为二 数二以为一

至九犹错乱 是说修行退

这里讲数息观,我们这个气出去了知道,进来也知道。比如数入息,进来数一,气呼出去了。再进来数二。数到第三、第四结果忘了,这个思想配合不起来。数一当成二,数二当成一,搞不清楚了,是说修行退。心没有专一不算。

还有一个方法是数到十以后,再由十倒数回业数到一。再由一数到十。每一数都要念念清楚。这个进来的气越停越久的话,真正的宝瓶气就来了。你身心的定力越来越大了。至于说气功治病,那不是问题了。这是讲数息观,佛并不是叫你做数习观哦!这是假设你修数息观,而数到心错乱,这是修行退。

若于修行退 更数从初起

十数满足者 远离诸过行

假定修行退步了,重新再来。数一到十,十口气不乱,心境不乱,你已经差不多了,远离诸过行,这就不错了。

不修与过修 或有异修起

有此诸过生 是说修行退

不修是自己不想修了,心里起了反感。或者有些人过度的修习,或者有异修的心念起来。比如说念佛好吧!观想不错,转来换去,有这种毛病出现,都是修行退步了。

修行若俱数 心惧生惑乱

惑乱若增长 是说修行退

修行若俱数,一般在进修的阶段,用数息来摄念。数的观念最后要丢掉,你忘不掉,一天到晚像数钞票一样,一、二、……十。你这是在干什么?自己的心或者起害怕了,这个法门恐怕不对吧?修得没有利益,自己烦恼又来了。这个惑乱的思想增长了,是说修行退。心理障碍起来了,是修行退。

气息不流通 冲击于鼻面

头顶悉苦痛 内或绞风起

息乱失其道 而彼不知治

身体极烧热 其心生愦乱

四种既错乱 依风极违诤

修行欲令息 而不善方便

不知对治法 是必疾退减

他说有时候你修行,你身体不一定对,或者感冒,或者内在有病气息不流通。你身上的气息不流通,鼻子这里堵住了,太阳穴这里痛,头顶这里痛,那就证明你身体里头有病了。所以有些人打坐会怕冷,其实并不是怕冷而是反应灵敏。所以这个时候气息不流通,鼻子、头顶都不对了。或者身内有一股力量在绞动,这就是绞风起,气路不对,气没有归元。

息乱失其道,息乱了,不照奇经八脉,三脉七轮的路线走。所以修行要懂得医药,什么都要懂,要知道对治的方法。自己不知道对治,身体就会发烧、发热。慢慢思想也乱起来了,乃至发脾气,或者性欲增强了,各种毛病都来了。这四种会错乱都是气息不调的关系,你想要修行到达一个宁静安祥的境界不知对治法,很快就会退步了,不想修了。

修行缘入息 而反缘出息

修行缘出息 而反缘入息

于二心俱静 是应修行果

寂止定意生 而复更求数

有此诸过谬 是皆修行退

他说修出入息的法门,应该修入息,你反而修出息,或者应修出气,比如说你今天心里很烦燥,甚至欲念特别重,要赶快修出气,把气呼出去。当你修出气的时候,你又起一个念头,改修入气。像这样应该修进,你修出,该修出你修进。于二心俱静,进也好,出也好,如果你心境很平静是对的。寂止定意生,如果得到定的境界,这个时候要立刻放弃了数息,不计数字了。如果在这个时候更来数,就发生很大的过错了,反而修行会退步。

急喘而安般 则令念错乱

由是错乱念 修行心发狂

其心发狂故 不知应不应

于二无分别 是说修行退

他说当你呼吸还没有调整好,你就修止要把它停止,这样乱来的话,实际上那个不是气而是风。急喘而安般这反而使你的思想乱起来了,会火气上来。这样子你妄念会更多,甚至睡不着觉,心就会狂乱,脾气会越来越大。其心发狂故,自己也不知道应或不应该,于这个应该与不应该之间不晓得调整。这会使你修行退步的。

修行数已成 息去亦随去

去已处处住 于彼善观察

既观令息还 还已起清净

不善知大种 是说修行退

数已成是说心气合一了,得定了。呼吸好像停止了,自己不要呼吸了,心很定。这个时候就不要数了,就要随息了,这个气出去,跟到就空掉了。空掉了以后如何?一切皆空。你到空的境界不要怕。去已处处住:气也停了,好像呼吸都停上了,死亡了一样,很舒服。于彼善观察:要将这个境界仔细看清楚。既观令息还:身心内在是一股清净。不善知大种:这个时候要认识气,如果不认识也是退步。

长短悉分别 遍身尽觉知

身行渐休息 一切应决了

于此不善知 是令修行退

你在修这个法门的时候,气出来长你知道长,短你知道短。长长短短你都清楚了,而且全身内外气都充满了,你都知道。这个时候身体非常快感安祥,完全达到休息的境界。一切应决了,自己要认为还没有到,或者还求进步,或者觉得自己气候不到,那就糟了。于此不善知,你自己智慧搞不清楚,反而退步了。上面所讲的同三十七菩提道品的四念处有关系。

知善亦知乐 勤方便意行

当复制心行 令不至掉乱

这是初步从修气开始慢慢进入心境,非常的高兴。喜是心理的状态。乐是身体的轻松快感。努力的勤修安那般那这套法门,心意和气配合为一,渐渐使心的杂念妄想清净下去。制心不动,可以慢慢到达初禅的境界,这个时候才不会散乱,也不会昏沈。下面有小字注解,说这是受念处的境界。受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还有心理上的忧喜,共有五种。

次分别知心 修行正观察

又生欣悦心 还复摄令定

非是不定心 定已心解脱

其次呼吸停止了,要观心了。每一个思想,每一个心里动念都很清楚。观心法门,每一个思想念头,不欢迎他来,也不拒绝他来,来了就来了,过去就过去了,慢慢生出无比清净的喜悦。那么呼吸和心境都定住了,随时在定的境界。定了以后此心得解脱,烦恼分别不起了。这个时候身心可以得到解脱,解脱什么?解脱烦恼。

善修解脱者 不令心退没

若人退减分 则无有解脱

观察无常断 离欲与灭尽

出息入息灭 是名修行胜

善修解脱的人,这个心永远是清明的。如果退化了,退灭了就解脱不了。所以小乘修行得解脱,由安那般那入手,最后是观心哦!观察诸行无常一切皆空,然后离开一切欲,一切妄想,欲都没有了,离欲得四禅定,最后得灭尽定。得到定的时候呼吸就停止了,不呼也不吸,这是修行的胜境界。

如是十六行 自在心回转

觉触之所获 见得亦复然

上面所讲的十六行,由呼吸开始达到观心的境界。观察自心的法门。自在心回转了,由感觉开始起修。见得亦复然,最后见到空,得到定的境界。

若于见与触 不善识分际

是过应当知 无智令修退

所以说心的境界要看得清楚。见道不是眼睛看。触是感受得清楚。如果这个分际没有搞清楚就不对了。所以对不对你应该知道,如果不用智慧的观察,随时会退步的。

修行上增进 不应缘于下

缘下亦如是 不应上增进

修行一步有一步的功夫,当你还在基本的法门,你不要先跳到前面一步。当你已经进到前面了,就不要再去管后面。

苦见二增进 心住而等观

任之则自成 还到修行处

见世间一切皆苦,所以努力增进。此心平等而住,听其自然,还到修行处。

这一本经告诉你怎么是修行退步,这个教授法很好,先告诉你失败的,到后面才告诉你正确的、成功的。

1992年3月28日讲于香港



前沿资讯公众号:世纪风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