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鸣 | 湖畔大学教务长,阿里巴巴集团参谋长。
企业之道,最简单地讲,就两个字:人、事。这是一个动态的匹配,战略或者管理都是在动态中找平衡。刚开始,阿里并不能找到很好的人,但是事情做好之后,你会再吸引到更好的人,更好的人来之后,你能做更大的事情。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也是为什么企业内部一定会有新旧的矛盾,因为你的人才不可能一步到位,人和事是一个动态的平衡。
在这个基础上,我还要讲一句冲突的话。如果有可能,做到人才的超前配备肯定是有好处的,超前配备的人才不是靠钱吸引来的,是靠使命和愿景吸引来的。
一、愿景是战略制定的前提,怎么制定?
战略是基于你对未来的判断,愿景是你战略制定的前提。愿景错了,战略一定错。怎么形成愿景?怎样才能够比别人的愿景更好一点?这里有方法,但没有捷径。因为说穿了都是常识,就像大家去找武林秘籍,找佛法修行的口诀,最后发现,找到的都是常识。
愿景怎么去做?
1、你一定要在最前沿
你要想看清未来,你就得在最前沿去游泳。春江水暖鸭先知,得在水里泡着,才能感受到水暖、春天,所以一定要在最前沿。
2、要多想,不能傻干
干了以后,你还得想,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别人为什么要做这个?行为的背后是什么?思考也是一个手工活,想得越多,然后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一些问题,所以要有想的时间。
二、董事长的想法要形成战略共识
讲一个很重要的体会是:战略不是董事长脑子里的想法。战略是公司VP(副总裁)至少能开口说出来的那张图。这个事情,举个例子:
那时候去跑案例的时候,只要跟董事长聊天,董事长总是讲一句话:我们公司啥都好,就是缺人。聊完董事长再聊副总裁,四个副总裁你会发现至少三个副总裁说:我们公司战略不清楚,不知道老大想什么。我当时很困惑,你们不是天天泡在一起吗?
后来,我意识到一个问题。董事长想的东西很多都停留在脑袋里,他觉得自己想明白了,甚至觉得自己讲清楚了。但是大部分的公司,大把的时间是在处理日常事务之中,很多关于战略的讨论没有三个小时,甚至是一天有质量的时间保证,是谈不透的。大家能够在一起真正的吵一次,很多事情才能吵透。
一个公司战略开始模糊的重要表现,是大家经常为一些问题吵架,但吵到最后,吵不清楚就不吵了,各自去干各自的了。吵不清楚的原因是背后根本性的问题没想明白。战略和想法是不一样的,董事长很多时候有想法,但是没有变成团队的战略共识。
三、谁能、谁该参与战略讨论?
1、让核心业务人员参与战略制定
核心业务人员参与战略讨论,有一个很重要的好处:这是他自己定的事情,他会用心去做。
2、谁来参与战略和公司的业务有关
简单总结,战略思考的过程中,第一个重要的是愿景,愿景给了你这个水晶球,然后你去做去想,做中想,想中做,8分是战,2分是略,但是没有这2分,你什么也不是。同时,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企业家到了最后,讲格局。在讲势、讲战略的时候,眼光和格局这两个词是经常提到的。
眼光怎么来的?你要看得足够深;格局怎么来的?你要看得足够广。
四、战略发展的三个阶段:尝试期、成形期、扩张期
我把战略分成:尝试期的战略、成形期的战略、扩张期的战略。这三种战略是完全不一样的。有时,大家会问小企业要不要战略,其实在不同阶段,战略特征不一样,需要的战略打法也不一样。
从阿里发展的角度,我做了一个简单划分:
阿里的尝试期是1999年~2001年,只知道互联网对贸易有帮助,怎么做并不清楚;
2002年,初步摸到一个感觉,开始知道什么产品客户需要,怎么开始收费,用什么方式开始去扩张;
2002年~2003年是战略摸索成形的时候;
2004年~2006年是第一次战略突破,战略成形,开始快速执行;
第三个阶段是最舒服的时候,怎么看都顺,怎么打都对。因为模式对了,人对了,就是扩张的时候。
2008年,淘宝第一次过1千亿;
2008年~2012年,淘宝过1万亿;
2012年~2016年,淘宝过3万亿。
2008年~2012年是淘宝高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2012年~2014年,从战略成形到战略扩张期,淘宝走完了这个周期。
2014年开始,淘宝又进入下一轮的战略尝试期,因为淘宝要升级,未来的无线时代,甚至是智能时代的电子商务怎么走。
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时候,战略的打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总结了下:战略尝试期是要允许混乱的,包括战略讨论的时候谁参与?不要怕乱,你的尝试本质上是在做实验,很多时候是由下而上的,淘宝是非常典型的草根野蛮生长、产品经理主导、自下而上的成长。
这个时候怎么不乱到失控?靠的是愿景,把大家拢在一条线上,目标是一致的,大方向是清楚的,只是不知道怎么做。怎么做?就去试,去试错。试到最后发现,大概这个方向是对的,然后开始要控制混乱,开始收,要的是战略共识。尝试期的公司会相当地混乱,到了战略扩张期就要很聚焦。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本期#湖畔三板斧#E03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