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Kimberley Coole(UK)
如果你喜欢旅行,一定听说过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那很可能也像很多读者一样,抱怨过它们怎么可以那么重!
一本1400多页的《欧洲》,动不动就两斤多。我们总会接到读者反馈,当他在巴黎走街串巷,或是去西班牙的中世纪小镇徒步的时候,把书撕了的心都有。
一本被LP自己作者撕开使用的《中欧》@nj老菜
的确,在以前的分享会上,我们也总结过,这样一本上千页的指南书,大概有7大用途:
用来在路上搭讪;
出门走累了可以垫屁股;
如果遇到酒店桌子不平可以垫桌脚;
酒店可能有小强,一本厚书攻击力巨大;
可以拍小强,自然也可以防身;
解决卫生间没纸的尴尬;
万一真在野外迷了路,最不济也能用来引火。
虽然是说笑,但也必须承认,作为以信息全面著称的工具书,LP的重量的确不太友好。
想让这些大厚书一显身手,最好是在旅行出发之前,你和它一起关在家做功课。因为它能提供给旅行者最全面的信息,让你充分了解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并教你规划一份属于自己的行程。如果只是出门儿休个小长假,的确没有必要背一块砖头配重。我们看到了这样的问(tu)题(cao),觉得是时候打造一款能真正揣在口袋里,在路上阅读并使用的旅行指南了。经过作者、编辑和设计师们整整一年的努力,我们给大家带来了这样几本小不点儿。
策划初衷
不再沉重的旅行,呼唤越来越轻的阅读体验
我们很多LP的同事,其实都身兼编辑、作者和读者的多重身份,也包括我。
去年休年假去墨西哥旅行,900多页的《墨西哥》指南让我生不如死。在青旅的公共区域常看到的各语种LP指南,其中有不少,我想应该也是游客背不动了才放在那里以飨后人的吧(雾)。但我依然舍不得丢下它,因为LP真的挖遍了这个星球上每一个生僻的角落。
网络攻略的雷同信息只能让旅行目的地越来越集中,很多无名而精彩的古镇村庄,只有翻阅指南才能找到信息。时至今日,LP仍然会花费高昂的成本,请作者上路,每个人花几个月的时间去实地调研,然后带回最好的景点、食宿和玩法,像一个固执的老匠人,这种闷头苦干的做法竟然坚持了四十年,也是够任性的。抬起头一看,世界已经变了,中国的游客也变了。
LP作者外出实地调研时所用到的各式家当
以前的中国游客,青睐8天要跑遍10国的旅行团,如今,很多人会打个飞的,只为去曼谷度个周末,或者去罗马广场喂一趟鸽子,旅行比以前更轻松、更从容了。前几天看到一个针对中国游客的行业报告很有意思,从2017年开始,在中国游客中,出行的最主要目的从购物首次让位给了自然和人文体验。这个转变说明,在中国,旅行已经不再负担更多不属于它本身的沉重使命了,它逐渐像看书、看电影和健身一样,融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们觉得,是时候来为这样的轻旅行,制作匹配它的轻阅读了。
策划重点
比小更小
为了让旅程更轻松,我们做了一些并不轻松的工作,首先是尽量把指南做小做轻。
做市场调研的时候,我们发现,尽管市面上叫“口袋”的书不少,真正能装进衣服口袋的却不多。在更多时候,“口袋书”只是相对轻薄的代名词,毕竟如果只在家里看书,书页长一寸还是短一寸,很多人并不太在意。
但对于一个轻装出发的旅行者来说,你的背包里可能早就被各种装备占领,着实寸土寸金。什么,你说你的大包有六十升?那么一本大书分分钟可能变成压死骆驼的稻草。所以,顶着增加成本的压力,经过试验和改良,我们终于把书做到了现在的这个“特种尺寸”:153mm*106mm,这个大小可以随意放进牛仔裤的口袋或是女生的手包,比一部5.5寸屏幕的智能手机更小一点,带上它,你可以把腾出的更多空间和重量留给相机、衣服,或者更轻松的旅途。
口袋指南和手机
可以塞进口袋里的LP指南
但问题是,随着书籍尺寸的缩小,字数和页数也大幅减少了,怎样才能保留足够的信息?缩减字号?不大行得通,不仅效果杯水车薪,而且总有视觉上的极限。
最后,这个问题分成了两步解决:
首先:请设计师计算出在保障阅读舒适的前提下,每一页的不同版块能放下多少个字;
然后:再由我告诉作者,如何用寥寥数十字,就把一个景区或餐馆的要点表述清晰。
Lonely Planet经过数十年的积淀,已经总结了一套最有效传达信息的写作逻辑。这也算是每年LP新作者在培训时收获的独得之秘。我把我所知的技巧传达给他们,也算是一名编辑所做的微小的工作。
设计口袋指南LOGO和标题字号时残余的一小部分底稿
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永恒追问
有锦囊有攻略,要书有何用?
早在一年前,我们和出版社共同商议口袋指南的选题的时候,这个问题已经像大山一样立在面前。
我们当时已经意识到,在图书领域里,这本小书可能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但在旅行攻略可以瞬间抓取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到底有什么资本,才能和那些锦囊、路书正面交锋?毕竟,它们可是免费的。
直到前几个月,看到一篇在朋友圈里广为传阅的10万+,我才找到了对这个问题的最好回应。
十万+文章截图《中国游客你被攻略骗的样子真蠢》(文章来源:http://mp.weixin.qq.com/s/KNagdbFt-GvMfoi7l28c1A )
对斯里兰卡感兴趣的朋友可能知道,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用自己在斯里兰卡的“悲惨”经历,给旅游攻略列了几大罪状,也狠狠讽刺了唯攻略是从的中国游客,作为“攻略届爸爸”的Lonely Planet也不幸躺枪。于是我翻了翻手边正在做的《斯里兰卡》校样,一条条罪状对着扒,看看手边的小书是不是有解决一些问题:
在被称作“最乏味徒步”的霍顿平原和世界尽头?
我们写到,这里并非浪得虚名,而是因为最精彩的看点在于丰富的野生动物,书中也提醒了读者,常能看到的熊猴、野猪和各种鸟类,一般会在哪些地方出没;
霍顿平原和世界尽头 景点图 ©Lonely Planet
被“挤得喘不过气”的山地火车?
书里会告诉你如何买到“可预定的二等座位”,既不过分昂贵,又有好心情观景;
山地火车 景点图 ©Lonely Planet
被喷虚假表演的高跷钓鱼人?
书里既照顾到了一部分游客的需求,指示了观赏表演的具体方位,也说明了这个项目的表演性质,看与不看,任君选择;
高跷钓鱼人 景点图 ©Lonely Planet
至于斯里兰卡充满南印风情,经历了战争创伤后重现峥嵘的贾夫纳地区,以及充满本地生活氛围的步行游览路线,就不是网络攻略中会提到的了。
贾夫纳书图实拍
所以我想,之所以你还需要这本小书,是因为这二百多页的背后,藏着几个名字:
2005年报道印度洋海啸之后,多次往返穿梭于斯里兰卡的记者瑞安·维尔·贝克摩斯;
由于冲浪结识了斯里兰卡,调研并撰写过4个大洲,超过30本Lonely Planet指南的作者斯图尔特·巴特勒;
曾经骑摩托车纵横斯里兰卡山区1000公里、周游战后的贾夫纳地区的伊恩·斯图尔特;
用亲身经历为中国旅行者选择适合中国胃的餐厅,并告诉读者如何躲避“咸猪手”的中国作者何苗苗;
把书本字号调了又调、把地图改了又改,足足审够4个校次,只为给读者带来最好阅读体验的设计师庹桢珍……
书的尾页“我们的作者”
正是这些名字,让我们敢说:每一本这样的小书,都将让你的旅行体验变得更好。书中十几幅城市街区的地图,不会让你在手机断电、没网的时候不知所措;十几个维度的榜单和精确到上下午的路线,不会让你没的选择或是选择困难;为数不多但精心挑选的背景专题,不会让你在遍访名山古迹以后,依旧不知道它背后的故事。
最后一块拼图?
2013年,孤独星球北京公司成立,我们最先引入的,是经典的蓝脊指南系列,为的是解决旅行者在出发前的最大难题——规划行程;
2015年,我们开始制作旅行读物,为的是激发更多人探索世界更多角落的渴望;
2017年,口袋指南的出现,是为了能在旅行路上轻松陪伴每个人。
至此,我们终于完成了出行灵感-规划行程-旅行路上的全程指引。今天,我带来的是《斯里兰卡》,明天,会有《纽约》《伦敦》《柬埔寨》,后天,也许是《台北》,也许是《曼谷》……。你需要哪里的旅行指南,可以告诉我们,我们这些手工匠人的学徒,还能打造出什么新物件,也请你拭目以待。
【福利】
说说你旅行被坑的经历……
点赞数排名前五位的留言
将有机会获得一本LP口袋版
可能是《纽约》、《伦敦》或《斯里兰卡》
做書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点击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