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月风投资笔记
某股票投资研究的小平台,定期发布自己的投资心得、交易逻辑、以及研究成果。不代表供职机构的观点,不构成对任何投资者实际操作的决策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科院物理所  ·  橡皮能不能黏住尺子?小学生都知道DeepSe ... ·  昨天  
环球物理  ·  【Nature社论】量子力学一百年:一场未完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月风投资笔记

请不要预防式服用“清肺排毒汤”

月风投资笔记  · 公众号  ·  · 2020-02-08 23:13

正文

让我们一起慢慢看清这个世界

财经评论 - No.22


请不要预防式服用“清肺排毒汤”


《月风投资笔记》




(一)




2月6日,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公告:中医药有效方剂筛选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


文中介绍,截至2月5日0时,4个试点省份运用清肺排毒汤救治确诊病例214例,3天为一个疗程,总有效率达90%以上。其中60%以上患者症状(乏力、发烧、咳嗽、咽痛、纳差等)和影像学表现改善明显,30%患者症状平稳且无加重。



而在次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态:中药不能指望有强的抗病毒作用,仅对改善轻症病人的症状方面有帮助。——也就是抗病毒无效,中药无法处理纳米级的病毒,只可以部分治疗轻度新冠肺炎带来的表现症状,也就是上面提到的 乏力、发烧、咳嗽、咽痛、纳差等


虽然这里出现了打架的地方,比如中医药局在公告里提到“清肺解毒汤”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但是钟南山院士明确提到仅对 轻症 病人改善症状方面有帮助。


再比如新冠肺炎本身已被国家卫健委2月4日官方承认:绝大部分新冠肺炎病人是轻症(2月6日数据: 重患占比6%,危重患不到1% ),湖北省以外的病死率不到1%,轻症患者往往会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痊愈。——也就是说,任何一个针对新冠肺炎患者的随机实验,也包括“清肺排毒汤”在内,绝大部分患者都会是中轻症并会自然自愈。

这个数据是有一定说服力的,2月7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生团队发表的论文显示:武汉本地138例住院患者中,中位年龄为56岁,26%的患者出现重症并转入ICU,4.3%患者死亡。——全国的数据还会比这个好看很多。

根据财新报道,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公开承认:“从临床观察来看,这个病确实是传染高,但死亡率低,发展成危重症的病人大多是那些年纪大的有基础疾病的老人。”


把上面两个逻辑结合在一起就是: 喝或者不喝,大部分的轻症病人都能痊愈。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 清肺解毒汤 ”很可能会对轻症患者的表现 症状 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这也是中医本身的调理作用。

不过这里的逻辑链就有意思了:卫健委专家都承认中药可能仅对轻症有效果;本次轻症的自愈率还是比较高的;那么即使不喝中药,喝热水会不会也会达到相对不错的治疗有效率?

但是这个方子有一个额外的问题,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里面的细辛。



(二)




2017年,有一篇论文登上了权威医学期刊《科学—转化医学》封面,里面提到:含“马兜铃酸”的有毒草药,是导致亚洲(尤其是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内地)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次研究中,中国内地47%、台湾78%、东南亚56%的肝癌样品,都有发生明确的“马兜铃酸突变”,而欧美的肝癌中只有不到5%和马兜铃酸有关。


丁香医生提到: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肝癌之所以在中国高发,主要是由于肝炎病毒,尤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多。很多有肝病的人,包括乙肝病毒携带者,会服用各种各样的“保肝中草药”。如果其中不幸有马兜铃成分,那就是名副其实的致癌药。


这篇论文甚至引发了CFDA的关切,时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甚至专门做了回应,称:“根据流行病学大样本、大数据分析,我国肝癌患者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与马兜铃酸有直接关系,尚无直接有力数据支撑。”

但是 颜江瑛也承认: 马兜铃酸具有明显肾毒性,可造成肾小管功能受损,甚至存在引发肾癌的风险

马兜铃酸 不是导致肝癌么,怎么又和肾癌扯上关系了?




90 年代初,欧洲有一批健康女性突然批量出现肾炎,而且迅速进展为肾衰竭。

比利时科学家调查发现,这些女性都在吃一款“减肥中药秘方”,里面有一味常见中药材: 广防己 。通过大量科学研究后,他们发现广防己里含有非常多的“马兜铃酸”。

这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最后诞生了“ 中草药肾病 Chinese herbs nephropathy )”这个新的医学名词,当然这个叫法有明显歧视性,后被国内统一为马兜铃酸肾病。


第二次对马兜铃酸关注的爆发,是2003年2月,新华社记者朱玉写了《龙胆泻肝丸是清火良药还是“致病”根源?》等系列报道,顿时震惊了国家药监局和众多的“龙胆丸”受害者。


龙胆泻肝丸是个历史悠久的古方,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媒体直接披露 龙胆泻肝丸 中的关木通成分含马兜铃酸导致肾病,当时刚刚成立第二年的在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就已连续收到30多例使用“龙胆泻肝丸”导致肾损害的病例报告。许多病人甚至刚刚成年,就已经发展到肾衰竭晚期、需要透析和换肾的阶段,可能初衷仅仅是希望通过服用 “龙胆泻肝丸” 来泄火治疗青春痘。

经历了这两次的舆论爆发后,2003年4月1日,国家药监局印发《关于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的通知》,决定取消关木通的药用标准,龙胆泻肝丸等“关木通制剂”必须凭医师处方购买。后来的2005年版《中国药典》已不再收载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三个品种(均含马兜铃酸)。

遗憾的是,细辛也是马兜铃科的植物,是可以明确含有马兜铃酸的。而这次的 清肺排毒汤 里,更是有6g的细辛,远超《中国药典 (2010年版) 》中明确规定细辛用量3g(在汤剂中的成人一日剂量)的上限。




(三)



这里我们需要解释一下,马兜铃酸还和其他致癌物不一样。

2009年WHO就已经把马兜铃酸列为1类致癌物。当然了,有人会安慰你,烟草和酒精也是1类致癌物,也没见你们少喝茅台。


但是情况不一样,马兜铃酸引起基因突变的能力是目前已知所有物质中是最强的,之一说不定都不用加。


早在2013年,科学家就发现马兜铃酸致癌的机制,是它的代谢产物dA-AAI可以跟人体DNA形成加合物,而只需要一个小碱基被纠缠上突变了,癌症就有可能会发生。这种1类致癌物,诱变剂导致的DNA损伤是没有所谓安全门槛的。


通俗的讲,它被你摄入了,进入肝/肾脏,很可能直接就嵌入你的DNA,可能一辈子都代谢不出去。论文里直接提到:“病人摄入马兜铃酸草药 20 年后,活检仍能找到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这是和酒精烟草的最大区别,其他大部分的致癌物都有累计剂量的说法。


随着细胞的生死更新,它可能会被不断地嵌入新细胞的DNA组,就像 一个微小但是永动的子弹 ,不断地在你的肝/肾脏里面来回打靶,运气好没事,运气不好打到关键部位,就会诱发癌变。


所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剂量,拼的是概率,摄入得越多,肝/肾癌爆发的可能性就越高。



用最通俗的比喻方法,虽然不大贴切,但是很形象:


你想象一个人的酒量上限是5斤,而他分解酒精的能力上限是2斤。超过2斤会醉,超过5斤非常危险。那么一般的1类致癌物,酒精为例,往往会在他喝超过2斤开始提升致癌率,超过5斤则完全暴露,因为人体有一个代谢这些物质的能力。但是马兜铃酸不一样,它是直接作用于DNA碱基对,而且很难代谢,那么就没有2斤这个累计剂量这个说法,从0开始,每喝一口,就增大一分致癌概率。


台湾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由马兜铃酸引起的尿道癌中,平均每100万DNA,就有150个突变,而吸烟引起的肺癌,平均每100万DNA仅有8个突变,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肺癌是什么?是世界第一大癌症。而在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排第一位的也都是它。


人类的DNA有30亿个碱基对,确实偶尔小剂量吃,这个风险很小,小到比飞机出事概率还低,但是一旦超过某一个量级,风险会极具放大。类似于你往3公里外打一枪,想打到一个靶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但是你打的次数足够多,那么概率就会明显增加。


马兜铃酸就是这么恐怖,细辛,包括兄弟的土细辛、大细辛、杂细辛、杜衡、细辛、金耳环、土金耳环、乌金草、花脸细辛、台东细辛等等,也是马兜铃科的。

中国台湾,素有服用这些中草药的传统,结果成为了全世界肾病和尿道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又被称为”洗肾之都“,每年有8万人洗肾,而登记等候器官移植的8000人中,有6000人在苦等肾脏移植。




(四)



如果是一篇带流量的文章,我这里一定会继续吓唬你们,但是我不是,这是一篇真心很重要的科普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除了承认马兜铃酸具有明显肾毒性的同时,强调了“我国早已调整药材使用部位,将马兜铃科植物细辛的药用部位由全草改为根和根茎,而根和根茎几乎不含马兜铃酸。”

与此同时,马兜铃酸本身是微溶于水的,也就是说,如果遵循严格的汤方制法,选取马兜铃酸低含量的药用部位,汤方里的马兜铃酸的含量是相对可控的。——这也是官方监管机构没有将细辛剔除出药典的原因。

可惜的是,马兜铃酸的致癌机制导致了,它没有安全剂量的起点,任何含量都是有效的,可以直接作用于DNA的碱基对。只能说,服用的量越少、次数越少,这个概率会被压到足够低。

所以这里的观点就很清晰了:


如果清肺排毒汤能确实有效治疗新冠肺炎的话,那么确实是可以服用的,汤方下细辛真正流入汤里的马兜铃酸含量其实是很低的,偶尔服用不会大幅提升致癌概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