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MCAFF
PMCAFF成立于2008年,是国内知名的互联网产品社区;是BAT等国内外一线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学习交流的平台,定期出品深度产品观察,互联产品研究首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前置仓,到底是不是伪命题? ·  昨天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更新了20个版本的微信输入法才有了删除功能, ... ·  昨天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产品经理,当业务没有需求的时候,我们还能做什么? ·  昨天  
91产品  ·  2025探路者新媒体运营方案 ·  3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用 AI 搞钱,春节狂赚 10 万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PMCAFF

印象笔记设计经理王怀千:全栈设计师的职业本质

PMCAFF  · 公众号  · 产品  · 2019-05-22 18:30

正文



嘉宾介绍

王怀千,现任印象笔记设计经理,负责产品的更新迭代以及品牌形象维护与更新。互联网从业近9年,专注视觉、用户体验设计。根据项目、流程和业务进行专项能力提升,持续学习思考,紧跟设计流行趋势,以”全局思维“把控设计工作的在公司流程中的每一个节点。


Q1. 以你的专业来看,该专业领域内的理想的应届毕业生应该是什么样的?


以个人角度来说,保持思维的活跃性是一个设计从业者最重要的素养。以公司层面来说,对员工要求最多的关键词应该是“靠谱”二字,设计这行也不例外。那么所谓“靠谱员工”是什么状态?总结起来就是:“凡是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应届毕业生往往因为初入职场,尤其是设计从业者有种天然的“含蓄”或者所谓“匠气”,日常疏于与同事、上司交流,从而对公司业务了解的不透彻,对工作流程不清晰,产生了很多问题。所以能迅速适应自己所处的工作位置作出相应的产出,并且能与其它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合作,做到这些“基本”就已经很理想了。


Q2. 全栈设计师的职业本质上是怎样的?


全栈设计师在公司层面上看来类似于“全能型设计师”,类似于“设计专家”角色。但其实全栈设计师并不是要什么都懂,而是根据项目、流程和业务来进行相关的技能升级。全栈设计师的主要优势在于“全局思维”。熟悉项目与流程可以让团队的协作更便捷,了解开发、营销和用户体验的细节会让团队合作更加紧密,降低返工和后期的各种突发状况。例如印象笔记产品有5大端:iOS、Android、Mac、Windows、Web,怎样让一个产品功能既能快速开发又能在各个端以完美的交互界面呈现,这就需要设计师不但要对各个平台用户体验有深入研究,更需要对产品功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才能真正融会贯通做出一款优秀的全平台产品。


Q3.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全栈设计师?


职业技能的成长离不开日常的深入学习,每天养成看新东西的习惯,有危机感。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接触最前沿的事物,让自己有更宽的思维。了解新工具与设计资源,对于最新的平台设计规范都要有充分的认知。日常工作当中,如果有机会不要拒绝做超出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多跟同事进行沟通,无论是运维同学还是开发同学,对产品的认知都有自己独特的角度,通过与他们的沟通能更好的培养自己的“全局思维”。


Q4. 工作多年的设计师如何突破瓶颈实现进阶?


互联网产品在诞生与发展过程当中避免不了会遇到的问题是“横向平铺”与“纵向深入”,设计师的职业发展其实也一样。设计师的横向发展方向可能会更多偏向设计管理职能,纵向发展也就是对于“设计专家”的角色。这个更多的看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自己对设计的发展、方法论、以及设计的推进与执行得心应手的话,可能更多往“设计专家”角色深入。如果你对:团队的管理、效率、影响力与行业把控更熟悉的话,可能设计管理更适合你。但是各个方向的发展离不开最基本职业能力的成长,你的审美水准、设计表现能力、设计理论等基本要素才是关键。不管怎样,设计还是偏向技术层面的,把设计当做人生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坚持下去把设计做到极致。


Q5. 哪些团队/公司需要全栈设计师?为什么?


提起全栈设计师,可能大家更多的认为这是小公司所处的状态,日常要顾及:产品、交互、设计、运营···等等。从这些能看的出来,全栈设计师在一个公司运营环节出现了很多次,把一个公司孤立的一些场景有效的结合起来,在推动项目进程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大厂,设计师更多处于一个插件的角色,但事实上每一个设计在做日常工作产出的时候,往往避免不了对业务线的整体了解,对资源的调配、对开发的能力的了解,这些都说明市场早已偏向”全栈“,这些知识你不去了解很难配合好各部门工作。所以说不是哪种团队/公司需要全栈设计师,而是市场发展早已注定设计师需要“走出去”。


Q6. 除了日常的积累外,设计师通过哪些方式开发脑洞?


设计各个方面其实还是体现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与人沟通交流才是创造新思维的最好方式。在线下我经常会参加一些类似“圆桌会议”的活动,大家各自提几个话题随意发言,大家任意发挥、联想,通过各自知识体系的碰撞,产生的思维脑洞是呈几何性诞生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是对自己知识体系的一种梳理。另外就是多看书与看电影,这些影视与文学的创作,往往是作者一段时间甚至一辈子经历的精华,看一本书、一部电影,经历一种人生。与作者进行思维碰撞,也是开发脑洞的一种很赞的方式。


Q7. 印象笔记在产品的功能设计上是如何给用户更好的体验的?


首先印象笔记产品一直沿用绿色为产品主色调,绿色能给人带来清新、安全的感觉,非常符合笔记类产品定位和场景。印象笔记属于全平台产品,在各个平台都有相对独立的交互设计,不同场景下的用户都能快速、方便的处理信息。而且整体的ICON等视觉风格在保持统一的情况下各端又有细微的平台差异,给用户带来舒适的交互体验。


印象笔记以往一直在优化用户完成高价值信息的搜集、整理、内化、交互,其理念为人类大脑的延伸,做你的”第二大脑“。但是大脑做的并不是简单的存取工作,而且聪明的记住、能迅速智能的找到,要对信息进行处理,能够去想象、创造、编辑,还要协作、共享和分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前置仓,到底是不是伪命题?
昨天
91产品  ·  2025探路者新媒体运营方案
3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用 AI 搞钱,春节狂赚 10 万
4 天前
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  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表现
7 年前
插座APP  ·  怎样成为公司里不可替代的人?
7 年前
中国生物产业信息平台  ·  日本药企安斯泰来8亿欧元收购比利时生物技术公司
7 年前
i黑马  ·  你太听话了,难怪没人爱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