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日生活的魔幻、荒诞与花样翻新,我们正在发出雷鸣般的笑声,受教育程度较好的人们能意识到这种生活如何在深层次上自洽与合理,也懂得其来有自,但仍旧大笑不止,我想多半是因为较少想到它的时间深度。正所谓“喜剧就是悲剧加上时间”,如果忽略了时间的奇妙戏法,我们所做的就不过是又一场笑忘而已。同时,我也没有多么严肃。关于“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向来的答案是:爱会不会。我只是觉得应该意识到更深远的时间。这是一篇读书笔记,援引的内容出自《鸦片战争——毒品、梦与中国之形成》,蓝诗龄(Julia Lovell)著。
战争本身的一些片段
鸦片战争是各种误会的大集合,战争本身也是。清廷始终认为这不是战争而是剿匪,英国人则认为这不是屠杀而是战争。闲言少叙,我们看看这个野蛮、寡廉鲜耻和精彩的故事。
——战争始于舟山,英国舰队由22艘军舰、27艘运输舰组成,载有3600名苏格兰、爱尔兰和印度步兵;当地的中国海军有十几艘平底船,每艘船上载有大约50名官兵。英军用9分钟结束了战斗;
——448名英军士兵死于舟山,因为疟疾和痢疾;
——普通的英国军舰也安装有120门炮,清军平底战船安装10门左右;英军军官说中国战船“就是一堆又大又笨的木料”;
——清军的炮台规划、位置和供应都很好,但英国人说,维护状态“再糟糕不过了”;
——清廷拥有80万常备军,战争期间,向东南调动了5.1万名士兵,最远的士兵到达战区需要90天以上,而英军从英国出发抵达定海战场才需要35天;
——林则徐并不相信一些气功师,仍旧收入帐下,原因是“在官多一水勇,即在洋少一匪徒”;
——在184英尺长的世界上第一艘全铁甲蒸汽战舰“复仇神”号的炮火之下,我们的炮台脆弱得像“姜汁饼干”。在川鼻的第一次战斗中,霍尔舰长就自豪地注意到,“中国人的震惊……他们完全不熟悉这个有毁灭性能力的机器”。
——官员对于民众的不信任是举世罕见的。几乎每位负责当地战事的官员都会上报道光皇帝,他们苦不堪言,因为当地民众都是汉奸;其它常见的诉苦是战争经费枯竭和匪盗成风;即便义兵水勇,裕谦也说“均属匪类”,能跟英军战斗固然不错,战死“亦不足惜”,“可为地方除害”;
——英军每逼近一城,守城的那位官员必定要忙于抓捕汉奸,他们歇斯底里,也确有苦衷;
——梁廷枏纪录,在广州,民众不明大义,同情英商,“以为害不及民,窃私怜之”;
——在塘沽,琦善“态度非常自然和沉静”,请义律一行吃“精美的牛羊肉、燕窝汤、海参和蔬菜炖肉”,对于义律的要求一概含糊回答,“亦尚可行”。义律不是强硬的谈判者,返回了广州;道光赞许琦善,“片言片纸,远胜十万雄师”;皇上以为战争结束了,训斥了请求15万两白银军费的邓廷桢;
——清军士兵穿着比金属铠甲更适应早期火器的棉甲,携带火绳枪和火药,因此大量士兵是被烧死的;
——清军多次使用小船堆满干草和火药,偷袭火攻,从广州到镇江,无一成功;在杨芳在广州发起的一次夜袭中,敢死队员们乘载有浸油的棉花的小船偷袭,又潜水进攻,“由于清军的反攻转为不妙,那50多艘火船上的士兵脸上露出惊恐的神色,在火光的照耀下看得清清楚楚”。黎明时分,炮声沉寂,潮水把残存的火船冲回广州城,南郊一片火海;
——英军拖拽着4门12磅的榴弹炮、4门9磅的大炮、2门6磅的野战炮、3门迫击炮和2门62磅的火箭炮,占领了越秀山;拥有120万人口、4万军队、花费一年时间准备防御工事的广州城升起了白旗;
——三元里抗英杀死了5个英国士兵;
——像后来很多失守的城市一样,广州城里发生了败兵、其他省份士兵和暴徒们发动的大抢劫;
——义律和海军司令伯麦乘船从澳门去香港,遭遇台风,流落小岛,一个中国船夫收了他们3300元,轻松地哄骗了前来搜查的中国官船,把他们送到了安全地带。船夫显然不知道,政府悬赏生擒义律赏银10万元,伯麦则值5万元,3300元还不到政府赏金的五十分之一;
——很多清军一触即溃,也有很多清军会殊死战斗到最后一刻或自杀,绝不投降乞怜,英国人解释为,这是因为他们大声喊话让中国军人投降活命,中国人却听不懂他们在喊什么;
——中国船夫纷纷要求为英国人提供服务,比如领航,“就像今日火车站外招揽生意的纠缠不休惹人厌烦的出租车司机”。有一次官方暗探纪录下了这些人的名字,一个英军上尉看到,这些人包围并烧了官方的船,用竹竿打官方的人,阻止他们从火中逃生,“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国度啊”;
——在广州,战战停停,林则徐被免职之后,鸦片走私立刻恢复,战争进行期间也不例外;
——有一个滑稽的人物始终出现在战争各处,临阵必脱逃,叫余步云,“率先奔溃,将弁效尤”;
——关天培典当了自己的衣物,把换来的钱分给部下每人两块,士兵们战死时带着这两块钱;在1942年早春的宁波之战中,来自四川的一只军队误会了尽可能少地使用火枪和大炮以减少平民伤亡的命令,仅带长刀作战,全军覆没,死时每人都带着扬威将军奕经赏给他们的6块钱;
——慈溪之战中,清军中的精华拒绝投降,战死疆场,其中很多人穿着豪华的护军黑色和紫色丝绒制服。约1000名清军阵亡,英军阵亡3人。在这场杀戮的最后,英军已经杀人上瘾,在一块稻田里,两个水兵和一个步兵站成等边三角形,逐个射杀解除了武装的精英清兵,因为“先生,如果我们现在不杀了他们,他们还会和我们打仗,我们就永远不能结束这场战争了”;
——看管猴子的人逃跑了,奕经计划中的19只战猴被慢慢饿死在慈溪一户人家的前厅里;
——在宁波,西北外省调集来的军队对当地没有认同感。霍尔舰长纪录,“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桀骜不驯的爱国军队都给他们所在的地区造成灾难”。由于克扣军饷和勒索,一个中国间谍向英军报告,这些军队处于哗变状态。另一个间谍报告说,这些军队本是招安的匪盗;
——宁波人对占领军展开了超限战,一个冬天绑架、刺杀了42个溜达到军营安全距离以外的英国官兵;
——英国军官观察到了“差序格局”,即只有本地子弟兵能够勇敢作战,中国士兵其实是“为家乡亲族而战“;
——1842年5月中旬,霍尔舰长来到海防小城乍浦,惊叹田园美景,“造型奇特的蓝瓦房屋”和“景色绚丽的山丘”,让他想起了德文郡最漂亮的地方。乍浦失守之后,满洲驻防营决定自我牺牲以树立榜样,霍尔看到,“你很难阻止他们刎颈自杀,他们视死如归”。一个受伤清军年长军官告诉英军,不需要你们可怜,我是为皇上尽忠,如果你们要我感谢,你们就上书给我们圣上,告诉他我战死在前线,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很多旗人家庭基于想象中的被俘后的遭遇集体自杀,母亲勒死自己的孩子或把他们扔进井里,丈夫杀死妻子,然后用剑自杀。
——战争令人堕落,鸦片战争也是一个例证。战争初期力行绅士和文明的英军,到了战争进行到2/3时已经野蛮化。对乍浦妇女的强暴是分开进行的,漂亮的留给白人英国人,其它的给印度兵;
——完成了这一天的工作之后,舰长依旧欣赏美景,“这真是世界上一个最富庶最美丽的农耕地区”;
——就在这一时期,道光皇帝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由自信变为疑惑。此前他的批示是这样一种风格,“朕唯知一剿字”“必使该逆等片帆不返”,现在他在一道谕旨里询问:英国究竟在什么地方?
——这里有晚清军民关系的一个缩影。为解苏州之围,长途跋涉的外省援军疲惫不堪,因此军纪废弛,特权膨胀,一条记载说,士兵们“沿途掳壮丁,掠板扉,以四民抬一兵,卧而入城”;
——大雨推迟了英军抵达南京的门户镇江的时间。7月,英军炮击镇江,守将海龄的反应却是再次声称“阖城皆汉奸”,调集城外山上的大炮对准自己的城市。镇江封城,守城士兵没有食物,到战斗开始的那天,清军吃到了5天内最好的食物,生茄子。西城门轻易失陷,北城门则有1500名八旗兵做了90分钟的殊死肉搏。城破后,八旗兵们退回满城,自杀及杀死家人。霍尔杀死了一个清兵,救下了他要杀掉的妻子,她对他却只有痛骂,没有谢意;
——皇家海军舰长格兰维尔.洛赫初到战场,30岁,对眼前的一切反应强烈,在安静、凉爽的镇江城里,干净漂亮的房子周围飘着花香,恐怖景象却在黄昏时分展现开来。在一个敞开的院落里,他看到一家人都自杀或互杀了,一位母亲活着等到了英国人。“看到我们,那位母亲脸上难以形容的绝望神情,变成了蔑视和仇恨的表情,终于突然破口大骂,接着是泪流满面……她的举止表明了她的痛苦,当然也表明了她的仇恨和(我毫不怀疑)报仇的愿望”;
——镇江之战清晰地说明了这是谁的战争。危难之际,城西军营里的外地援军没有驰援八旗兵。7月21日,30%的镇江八旗兵殉难,而来自湖北、四川、河南和江西的汉人援军只有1.6%殉难。满人较为刚烈也许是解释之一。不过英国亲历者的观察是,这场战争“是满洲人的事,不是汉人的事”;
——一个从人类有战争那天起就有的常识是,有战争就有目的,有目的就有议和条件。但是在英军进军南京期间,中方代表从来没有碰过一下帕麦斯顿勋爵开列的议和条件的原始信件的副本,上千万两珍贵的银子浪掷在一场清朝官员们不知道为了什么目标而打的战争上;
——在当年8月的第一个星期,南京的城墙已经蜿蜒展现在英舰的视野里了。在视觉上,这不是我们文化记忆中那个谢公宿处乌衣巷口汉文化荟萃之地的六朝古都:城墙上飘扬着装饰有喇嘛教牦牛毛的三角形旗帜,站着身穿红色军服的满洲八旗兵。宾汉上尉纪录说,在全能的上帝的庇佑下,“由79艘舰船组成的舰队顺利平安地航行……在天朝的中心地带。”
只是为了钱而大开杀戒
两年半的战争期间,英国多半表现得比清廷文明、守信得多,但终究它是为了索要走私赃款而大开杀戒。整个鸦片战争期间,英军阵亡69人,中国人被杀2-2.5万人。
前情——在中国与在英国
对清廷来说,鸦片贸易的性质首先是走私,其次才是贩毒,它挑战了清廷的治权。对中国的吸食者来说,有烟抽比没烟抽好,对不吸食的人来说,鸦片是中国长期停滞的医学的替代品,不治病,却是腹泻、发烧、疼痛、疲劳等等一切不适的缓解剂。对地方官员来说,这是一种寻租目标。雍正在1729年就发布了第一个鸦片禁令,但效果不彰。鸦片的敌人很强大,但它的朋友是钱。它能让伦敦的政客、冒险家、英国东印度公司和中国地方政府远程合作。
它(鸦片贸易)是双方费心劳神、互相勾结的产物。
鸦片贸易声名狼藉,驻加尔各答的东印度公司决定不弄脏自己的手,监管但不操持鸦片生意,让英国和印度的私商去干。中国销售商会派小船到伶仃洋接货,再用贿赂手段打通后面的环节。鸦片税支撑着英国对印度的统治,到1856年,占到英印政府全部税收的几近22%。在一定程度上,鸦片贸易款维持着世界经济的运行。当鸦片渗透到紫禁城中时,道光忍无可忍了。
60%:
(在中国)在整个19世纪,对吸食鸦片人数的估计从能够占总人口的0.35到5%再到60%。
是以有“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另一面则是坏运气:
中国的国际收支进入赤字时代。1828-1836年间,约有3800万美元流出中国……中国的财富大概缩水19%。
如果鸦片进口的这第一个繁荣期不是碰巧遇世界白银供应的眼中萎缩撞到了一起,鸦片进口对银荒的影响就不会如是之严重。
1810年代和1820年代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导致全世界白银产量减少了56.6%。
如果银子少了,相对于小额的日常交易使用的铜钱,银子就会变贵,纳税的民众就会受到榨取,他们就会愤怒,于是导致了流民、暴动和骚乱。
“开辟以来,”1840年一个官员抱怨说,“民之骄悍不畏君上,未有甚于今日中国者也。”
道光花了4个月时间与大臣们讨论,又在一个月里19次召见林则徐,终于在1838年的最后一天决定禁烟。对于林则徐,蓝诗龄认为,相对于“民族英雄”的民族和国家自觉意识而言,
他只是一个热心于漕运管理的做事细心的官僚。
战争起源于虎门销毁的英国商人鸦片应该由谁出钱赔偿。1839年9月30日,9位英国政府官员在温莎堡召开扩大的内阁紧急会议,主要讨论埃及企图夺占叙利亚的问题,中国问题排在议程的后头,当天未被提及。其实,在那个时期,对英国来说最重要的国际行动是与俄国人争夺阿富汗。次日,财政大臣表示,不管谁赔偿,反正他没这笔钱。外交部是一个不被重视的部,帕麦斯顿是其不受重视的部长,他提议,假如由中国人来掏这笔钱怎么样?
这件事久拖不决。次年春天,《泰晤士报》连续评论帕麦斯顿“鬼鬼祟祟”“唐突无礼”,各家报纸也都抨击“无法无天、可憎可恶的买卖”和“盗贼暴徒一样”的“鸦片义律先生”。
义律至少比后来的英国人好。在西印度群岛的经历让他成了一个废奴主义者。他的特征是不出色。
他既有帝国主义者的野心,也惯于投机取巧;既有责任心,又于心不安;既伪善,又自欺。
林则徐是能吏,不是经国之才。他用锁链把伍秉鉴锁在英国商行门口,以胁迫颠地接受聆讯。伍秉鉴富甲天下,财富等于清朝全年财政收入的45%,投资美国的证券和铁路,恰好也是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你不能想象曾国潘会这么制造敌人,就像你不能想象邓小平会让李嘉诚感到走为上策。
我们不该用别人不知道什么评价他,而该用他知道什么评价他。倘若回到中国的既往世界观,我倒觉得林则徐给维多利亚女王的信件不只合理,提出的要求恰如今天美国会对墨西哥提出的——别再把毒品卖过来,摧毁你们的罂粟田——而且是得体的、坦白的、慈悲的。
“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
蓝诗龄也不认为清朝是一个自大、傲慢的王朝,至少这不是战争的动因之一。清政府是一个扩张性的、实用性很强的政府,刚猛善战,仅乾隆帝就拥有在全国的几百块战功纪念碑,而越是善战者,就越是擅长羁縻之道。由13副铠甲打天下,到占有中国并让领土面积翻倍,它在对边疆的统治中体现的是一种帝国式的手腕。
是它运气不好——旷日持久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使其心烦意乱——而不是它的盲目自大,使它采取了与英国决裂的措施,驱使它与帕麦斯顿的炮舰亮剑交锋。
针对在中国的作为,托利党在下议院发起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投票。年轻的威廉.格拉斯顿议员演讲说,当他看到英国国旗在微风中自豪、壮美地飘动时,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激动,但是在尊敬的勋爵的支持下,这国旗竟被高扬起来去保护一种无耻的走私生意,他为此惊恐后退,激动不再。
我不知道这样一种战争,也没有在历史书中读到过这样一种战争,这种战争的起源是不正义的,精心设计去进行这种战争,是为了给这个国家蒙上永久的耻辱。
梁廷枏在《夷氛闻记》中记录下了他听说的下议院的激烈争执,除了把投票说成了抓阄之外几乎句句准确。不信任案获得262票赞成,271票发对,这9票的差距导致了战争已无法避免。
那一年道光帝58岁,维多利亚女王22岁。后来道光的一个疑惑是,她为什么不结婚?当英国舰队将要抵达中国沿海的消息传来时,林则徐3次斥之为谣言。1840年6月,林则徐仍旧对皇上坚持说,来的只是一支大规模的走私船队,这个判断到达北京,已是舟山沦陷12天之后。
无意义
在这场失败的战争中充满了无法指责为背叛的背叛,因为本来就没有忠诚的对象,无法称道为勇敢的勇敢,因为战士们以为除了一死了之外别无他法。它也又一次体现了中国历史中的逆淘汰,勇敢的人孤立无援地死去,苟且偷生的人继续苟且偷生,得以繁衍苟且偷生的基因和文化。
蓝诗龄的要点
这种状况就提出了清代中国是个什么样的政治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的问题,在这个共同体中,抵抗外国侵略的浴血奋战,对很多人来说成了不可错过的欺诈政府、驱使无知的未经训练的平民奔赴死地的机会。
撒谎系统之不能不运转
不必对非宪政制下的官僚集团的欺上瞒下感到愤慨一如不必对橘子自古以来都是圆的感到愤慨。
鸦片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官员们用源源不断的谎言欺瞒圣上。中方历任军事统帅分别是林则徐(1841年流放伊犁,途次西安写诗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驱之……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琦善(老油条式的贵族,因擅割香港,被革职锁拿,查抄家产,发军台,一度论斩,后重新启用)、杨芳(前敌将军,15岁从军并曾率部擒获新疆回部首领张格尔的宿将,近71岁,耳聋,沉迷于购买广州的钟表洋货,疏于军机,后受命戴罪立功)、奕山(靖逆将军,后被圈禁宗人府,重新出山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俄战争不利,致签《瑷珲条约》,再次被革职)、裕谦(第三位钦差大臣,性子刚烈的蒙古人,败走镇海后两次自杀,第二次成功)、奕经(道光的侄子,缺乏经验,事后道光意识到错在自己的任命不当,未予处罚),负责和谈的大臣则是耆英(第四任钦差大臣,受命“便宜行事”,但在9月6日接到《南京条约》全文后,道光说,“耆英、伊布里自贻伊戚,不惟无以对朕,更何颜以对天下。”)和伊布里(71岁的无过人之处的宗亲)。这些官员,连同英军锋芒所至的地方行政和军事长官,无一例外,都曾向道光皇帝自吹自擂,谎报军情。两年半时间里道光陷在一个反向的塔西陀陷阱里,始于谁的消息都信,终于谁的都不信。
张喜的和谈
这个默默无闻的人走进了历史,他是伊布里的家庭仆役。耆英和伊布里派张喜与英国人和谈,在“皋华丽”号上,璞鼎查、全权秘密警察头子郭士立和两个高级翻译告知了他们的要求:赎城费300万元、鸦片烟价、战争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等等。
他(张喜)正告他的不知所措的谈判对手,说他“于此际回肠千转……我若挂了大将军印,首先擒拿尔等,碎尸万段,磨骨扬灰,与被害兵民报仇,以消天下之愤”。然后他啐了口(好几次)唾沫,脸色红涨,又拍桌子进一步强调他的观点,再次向舱板上啐唾沫,又骂了英方谈判者一些话。
当晚,张喜立场陡变,建议伊布里“急可以火攻之”。他讲解了火攻的具体方案,又告诉伊布里,这一方案他也已经详细地告诉过璞鼎查(璞鼎查立刻采取了预防措施)。最后,他声泪俱下。两江总督牛鉴认为此计不妥,说“不要捋虎须”。
8月12日,在南京西北角的一座小庙里,张喜再次与英国人和谈,英国人写下他们的条件并限24小时答复。当晚,三宪(耆英、伊布里和牛鉴)在总督府西花厅忙着娱乐。“话且慢说,”耆英对张喜说,“坐下说话。”对英国人的条件单子,“三宪(耆英、伊布里和牛鉴)并不观看,就命送与幕宾……束之高阁”。至次日上午,与英国人约定答复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被派去取这个单子的人发现幕宾出门去拜访朋友还没有回来。与英国人约定的最后时刻快到了,两位全权大臣不但还没有同意、甚至还没有阅读英国人开列的要求,而且现在还找不到那张单子了。
张喜被再次派去拖延英国人,借口要走手续一类,英国人发了脾气,“该夷等俱各不悦”。他们说,如果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次日拂晓就要开炮攻城。张喜明确地纪录了复命时的情景:
“三宪茫无主见。”
这时一个压力爆棚又陡然轻松的晚上。伊布里开始谈论如果殉难的话自己会有专祠,其他几个人也会“血食千秋”。耆英继续保持沉默。当伊布里和耆英终于决定看一下英国人的条件时,经张喜提醒,文件才被找到。耆英和伊布里等人简单商量了一下,就全部同意了其中的主要条款。
凌晨5时,张喜把耆英等人同意了的条约交往英国军舰。早饭后,正式的框架会谈在小庙进行。张喜在等待英国人前来的时候,感到“五内如焚,悲愤不能成语”。那位年轻的格兰维尔.洛赫舰长误会了张喜的悲伤,向他道歉,因为他的衬衣和马裤已经几个星期没有熨烫过了。
会谈结束后,由于中暑,或许是由于压力太大,那天晚上张喜呕吐了(多次)。
我笑出声来了,因为想起了小时候一个舅舅往我嘴里扔花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