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槽边往事
和菜头的微信Blog,用于分享各种新鲜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世相  ·  纯好奇,今年有人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 ·  2 天前  
t0mbkeeper  ·  回复@用户7873195941:类似的招数在 ... ·  3 天前  
阑夕  ·  我正在与@凤凰网科技 ... ·  5 天前  
王路在隐身  ·  为什么不回我微信?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槽边往事

凌乱美学

槽边往事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1-04-05 11:41

正文

如果你是个因为自己的居所和工位凌乱不堪而经常遭受批评的人,那么现在你有福了。在开始这篇文章之前,我推荐一篇你看完之后会瞬间觉得释然甚至自得的文章,请你点击右边的标题去读一下:《“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记得我小时候有位朋友,他就是那种所谓别人家的孩子。最糟糕的是,他的父亲和我母亲是同事,他们家和我家就在街头街尾。我妈就经常让我去他家玩,主要是学习如何做到像别人一样把房间收拾的整洁有序。所以,我就非常讨厌去他家,也非常讨厌他整齐划一的小书柜,没有一条斜线的书桌,以及床单上整齐的褶。即便只是个小学生,我也能凭借本能得出自己的结论:我和他的的确确是两种不同的人类,我永远也不可能变成他。

三十年过去之后,我是对的。我依然是我,整理房间的能力比年少时强了不少,但也好不到哪里去。无非是从极度凌乱级,降低到了比较凌乱级,给人一种虚假的感受,觉得如果稍微收拾一下可能就会好很多。但我就是欠着那一下,而且估计短时间内不会取得任何突破。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别人觉得你还可以努力一下,却不知道其实你已经达到了个人极限。

有一种理论认为,凌乱的外环境是因为内心世界投射的结果。说人话就是:你若是心很乱,你的家就会很乱。真是这样吗?我的生活已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情绪稳定得不能再稳定了,头发少到不能再少了,从哪一个角度上看,都更接近于一名禅师。也就是多了两只猫,内心有所羁绊,成不了大师,只能做个猫禅师傅。我吃得少,睡得少,想得少,用得少,每天走十几公里,写几千字,起码看上去是个对内极度自律,对外生活极度规律的一个人 。怎么讲,如果要干掉我,只用地雷就够了。那为什么我没有投射出一个整洁空旷简单的环境来?

还有一种马屁理论,好像这些年总是会出来一些马屁理论,只要你会受到指责,就一定会同时产生一种马屁理论。这种马屁理论宣称,凌乱的外环境表征了更加旺盛的创造力。你觉得我会欣然接受这个理论吧?因为感觉我好像整天都在创作,一天能写好几篇呢。一点都不,正因为我在创作,所以我才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没有什么创造力,重点是你得动起来,打开Word开始写。一开始你根本不知道要写什么,但是你也得先写个五分钟十分钟的。一旦你的大脑接受了这个事实,认为今天的确是要写点什么,那么它才会抬起它尊贵的屁股,开始动起来。剩下的事情,你就不需要再去管了。等正式开始写的时候,你根本不会意识到外部环境的存在,是整洁还是凌乱,比如说我自己,连整块屏幕都看不到,只能看见光标附近的一小圈。

所以,没投射,没创造力,凌乱就是凌乱。今天我在一开始介绍的那篇文章,倒是给了我一点启示:凌乱很可能是一种美学而不是其他。

当然我自己也并不认同文章里所谓的Cluttercore,因为这种风格的线索太过明显了。同色系、同结构、同材质的大量堆叠,在视觉上产生极为繁复的感受,其实人能够轻而易举地发现其中的内在逻辑关系,因此还是能感到有序。说破天,也就是蜷川实花的摄影作品,满得不能再满。但这和凌乱依然是两回事,简单说起来,布置一个Cluttercore的居家环境,不比把每样东西收拾整齐,摆放得横平竖直要省多少时间和心力。因为每一样东西都是精挑细选的结果,并非随意为之。而造就一个凌乱不堪的家,个人所需要的能量是多少?是零,你只需要随手一放就行了,一千次随手一放,就能造就一个视觉上完全没有任何内在秩序的家。

今天的题图是一张飞机驾驶舱的照片,里面最醒目的部分是什么?你回答是秃头也没有问题,因为我也是那么觉得的,没办法,免费图片就是这样,有就不错了。那除了秃头呢?大概就是这些密密麻麻的仪表板了。你觉得凌乱吗?有点,但觉得还好。为什么呢?因为它首先是复杂,而不是凌乱。而对于这种复杂,设计上做了管理。按照功能,划分了不同的区域,在同一区域内,放置了类似的按钮和旋钮。所以第一眼看上去觉得密密麻麻,很是凌乱。但是仔细去看的时候,又觉得有规律可寻。如果你本身是飞行员,或者是微软《模拟飞行》的爱好者,那么你可能觉得一点都不凌乱,简直是规整已极,各安其位。

那么,假设驾驶舱里没有各种矩形的小框框,没有明确的分区,也没有针对复杂的管理,比如说就是一大块面板,上面星罗棋布各种按键,对飞行员影响大么?我猜想关系不大,就像现在给我换一个键盘,键位不再是传统的QWERT分布,但我每天都要写文章,很快也能适应下来,而且当做是存在某种规律记下来,我会清楚地知道哪一个键在哪一个键旁边。而对于旁人来说,感觉就是乱,很乱的仪表板,很乱的键盘,其中没有任何规律。

我看到什么规律?其实没规律,我只是把它当做一个整体接受下来。为什么我可以接受如此凌乱的存在?大概不是理性,而是感性,因为自然也没有什么道理可以讲。奇峰怪松,惊涛骇浪,都不是规整的,也没有经过设计。但人们登高而眺的时候,并没有想法要把远处的山削成圆柱或者圆柱,好看起来更为整齐一些,也没有想法要把山下的森林削到一般高,河流改道成直线。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个样子,所谓自然而然就是如此。其中有规律么?有的,但没有那么明显,需要很仔细地观察才能发现朝阳一侧的繁茂和背阴一侧的凋萎,才能发现从山脚到山顶植被的缓慢变化从常绿植物变成了地衣和苔藓。但总体上看,给人的感觉就是凌乱。

人们在受到批评时,为自己凌乱的家抗辩说其中存在规律,存在秩序,只是外人看不出来而已,这是真的。当然有规律存在。甚至可以说,整个凌乱的屋子就是在模拟自然,人存在于其中,大概是模拟风或者流水,不断冲刷家里的物品。每一个瞬间,物品的摆放都是这种冲刷的结果,风和流水很清楚层层叠叠的前后顺序。为什么像是自然环境,我认为这是审美偏好,觉得这样最自然,没有什么勉强的成分,也就那么去做了。

反过来,苹果公司那一套称之为审美的东西就很规整,很洁净,极度简洁。他们的首席设计师还没有离职之前,喜欢在一件雪白的房间里穿着白色T恤留着光头给用户介绍产品。要达到这样的极简效果,意味着对自我和现实的高度控制,所以这种审美总给人一种强迫的感觉。苹果的产品也是这样,不要说什么习惯了就好,要进入苹果的世界,你就得接受一系列不可以,如同在手机和电脑上安装了严厉的父母,重新过一遍童年。所以,有些人宁可忍受PC的种种毛病,以及可能的病毒侵袭,也不愿意用MAC,那是功能和价格上的差异么?

强控制才有极简风格,也才有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回想我小时候去朋友家,看到收拾得整整齐齐的房间,我感受到的不是悦目,而是压力。这种压力也不单纯是想起我妈又要念我,而是这种整整齐齐中有一种威压,能感觉到某种强制约束力,所以我的真实感受是不自在。什么是自在?躲回我那个“垃圾堆”里,我觉得自在。为什么自在?因为没有什么人工干预的迹象,如同面对山,面对水,面对林岚晚风。

整齐划一是一种美么?当然是,只是比较简单,很容易就能感受。所以广告里,杂志里,视频节目里,偏好整齐划一,在视觉表现上会很简单。凌乱也是一种么美么?当然也是,但许多人不承认这一点。因为它太复杂,太个人化,太难以解读。而且,隐约有种较劲的感觉,不愿意受到约束,也不愿意听命他人,这就容易让人看了上火。

就像是今天的这张题图,画面中最为突兀的闯入者是两位驾驶员,和面前的人造之物完全格格不入,但也带来了很多生气。而让真正整个画面生动起来的,也正是那个半秃了的后脑勺,它让这个画面突然有了故事。


题图摄影:Jonathan Petit

图片授权基于:www.unsplash.com相关授权协议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你得和我们一样”,我觉得这才是整洁的核心,其实就是修枝,算是对人的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