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板块跌惨了。
7月8日,光伏板块股价继续大幅下挫,续创新低,
许多股票已经跌至2018年“531”政策时期的低点附近,
典型如TCL中环、晶澳科技等,更多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2021年-2022年是光伏板块高光时刻,光伏上市公司普遍创下股价的历史高点,
超15家上市企业的市值超过千亿。
但是自那之后,股价开始持续下跌。数据显示,2021年11月至今,光伏概念板块下跌66.17%。
部分股票甚至已经跌至不足历史最高点的10%。
如今,除了阳光电源总市值仍然在1200多亿元左右,
其他全部跌破千亿市值。
2018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
有关事项的通知》,因落款日期为5月31日,被称为“531新政”。“531 新政”直接废止了2017年年底出台的新版补贴标准,集中式和分布式电站的度电补贴都大幅下调,并对分布式电站规模予以限制,规定2018年分布式电站规模为10GW,终结了分布式备案制的历史。
“531光伏新政”发布后,光伏上市公司股价持续暴跌,哀鸿遍野,许多光伏上市公司股价几乎腰斩。
扛过悲惨的时期,伴随国内外市场的大规模启动,尤其是“双碳”目标的提出,光伏企业很快迎来了高光时刻,成为资本的宠儿,多家上市公司股价一飞冲天。
也正是因为成为资本的宠儿,光伏行业近几年产能急剧攀升,为现在的艰难度日埋下了隐患。
截至2024年4月,中国多晶硅总产能高达246.83万吨。5月1日,云南通威二期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实现一次性开车成功,加上这20万吨,硅料产能达到266.83万
吨。而2019年底硅料产能还只有45.2万吨。4年半时间,全国硅料产能扩张近6倍。
与硅料产能过剩情况类似,随着2021年启动的大规模扩产,全球硅片产能也在激增。2022年全球硅片产能已有650GW,2023年更是快速增长到950GW,其中绝大部分都在中国,而同期全球对硅片的需求仅600GW,产能已明显过剩。
至2023年底,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产能同样飙升超过900GW,而据机构预测,2023年和2024年全球需求预测分别为525GW和645GW,因此电池片和组件同样难逃过剩局面。
与上一轮“531”新政时期的暴跌不同,
本轮光伏周期主要由资本狂热推动下的产能过剩导致——光伏产业本轮震荡周期内,整体产能扩大了约3倍。
在6月份召开的第17届SNEC论坛上,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
,光伏行业遭遇史上最强内卷,供需严重错配,产业步入冰河期。
在产能过剩背景下,产业链价格持续大幅下跌。截止目前,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基本上跌破现金成本,全产业链集体承压。
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导致上市公司进入全面亏损阶段。组件龙头晶澳科技表示,在一季度出现单季首亏后,上半年亏损幅度扩大:公司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亿-12亿元,而上年同期净利约为48亿元。
「能见」认为,光伏行业本轮周期的惨烈程度将远超2018年的“531”新政带来的影响。
行业正在经历的,不是以往三五年一轮的周期性迭代,而是光伏大变局时代来临之前的一场预演。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