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米拍
米拍,就做新青年,就要玩摄影! 不要墨守成规,不要千篇一律,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旅拍誌  ·  《你的颜色》开春首选,980元电影卡仅需9. ... ·  16 小时前  
胶卷迷俱乐部  ·  撕拉片又流行了?撕拉片大科普 ·  4 天前  
玩转手机摄影  ·  春天这样拍花,好看又高级! ·  4 天前  
色影无忌  ·  无忌评图第185期|影族:魅·影 ·  4 天前  
图虫APP  ·  风光单元优质投稿|2024图虫OPENSEE摄影奖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米拍

对话丨少数民族摄影师大奖·青年资助奖获得者胡尔曼

米拍  · 公众号  · 摄影  · 2017-05-17 19:49

正文

近日,2017第二届“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大奖评选在北京798映画廊举行。23岁的哈萨克族女摄影师胡尔曼古丽·金恩斯别克有幸获得了青年摄影师资助奖。这位仍然在校读书的摄影师利用假期前往位于高山草原的姑姑家,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最本真的哈萨克族牧民的生活,影像虽然稚嫩但是真切的情感打动了评委,下边我们找她来聊聊获奖以后得感受吧:



米拍:你在学校有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摄影训练?

胡尔曼:报道摄影是我们新闻专业的必修课,但仅仅只有一学期。之后为延续摄影兴趣,我又参加了学院的专题摄影兴趣小组。



米拍:为什么会想要用相机记录自己姑姑家的日常生活?

胡尔曼:大四第一学期按学校的教学进度,已进入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申报阶段。此时我的辅修专业也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如果写作两篇论文会占用我太多时间和精力,于是我辅修专业选了论文,本专业选了设计。曾经我给老师看过草原上拍摄的图片,老师说草原上牧民的生活是一个好的选题,并且我对老师在课堂上播放过的图片故事很感兴趣,便和老师商定选择拍摄与自己生活相关的题材。于是我选择专题摄影《哈萨克族牧民的日常生活》还有《父辈的牧场》作为毕业设计。我的导师对我说:对于哈萨克族牧民的生活,内陆的人们了解甚少,这个题材对我而言具有垄断性,且具有广泛的传播价值。目前新疆许多人思想观念在转变,大多数人选择居住在城里,方便孩子上学,而在草原上坚守的牧民越来越少。我的姑姑家正好在新疆阿勒泰的阿尔泰草原上,这正符合我毕业设计选题的要求。



米拍:在你眼里哈萨克族人的生活有什么特别让你心动的特质?

胡尔曼:我家很早以前就从草原搬下山定居到城里,山上的草原对于我来说只是儿时的记忆,这个选题让我有一种冲动去回望儿时待过的草原。草原上的哈萨克族牧民依然保持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他们热爱自然、顺其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身上质朴、善良、勤劳、勇敢的特质让我心动。



米拍:这个项目拍了多久?

胡尔曼:在2016年的暑假和寒假,大多时间都在山上、山下实地进行体验、拍摄,积累以及完善这个专题。



米拍:拍摄中有没有感觉到困难?或者说通过相机去观看跟平时的观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胡尔曼:拍摄对我来说确实困难重重,山上天气千变万化且没有电,除了安全,器材充电也是大问题。一个女孩子出行家人放心不下,我和姑姑商量后姑姑决定下山接我上山。从我家的定居点到山上路程行车14小时,一路苦不堪言,为了配合我完成专题家里人也跟我一起受累,真心感激他们。

到拍摄地点姑姑家的牧场,拿起相机那一刻,我改变了以往到此一游的风光摄影的想法,重点关注哈萨克牧民特有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



米拍:现在获得了映画廊这个奖你有什么感想?

胡尔曼:刚开始,我一点都不相信,不相信自己能获奖,确认之后的我很激动,幸福来得太突然,瞬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话语来形容自己心情。首先非常感谢评委们认可我的作品,让我得到这份殊荣。对我而言,这次获奖意义比较大,它对于我以后继续拍摄的一种激励和鼓舞,也坚定了我的信心。我所记录的是哈萨克族牧民的最真实的生活,我也相信这份真实打动了各位评委老师。有人曾经说过,人生旅途中的获奖只是一种助推器,它绝不是你最根本的动力器,当然这股助推器也是一种不可小视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我会更加努力,拍摄出更真实的作品。再次感谢“故乡的路”映画廊,感谢我可爱的家人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感谢我的导师对我的细心教诲,我将带着这份感激,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路向前。



米拍:获得了这样的鼓励以后还会不会继续把哈萨克族的生活记录下去?

胡尔曼:这次“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青年摄影师资助奖对我而言是莫大的鼓励,我对于拍摄专题摄影更有信心和浓厚的兴趣。我之后会继续深入哈萨克族牧民的日常生活,用镜头表现哈萨克民族生活的特质,以便于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个民族。



米拍:有没有想过更加系统的有计划的去记录?还是继续保持目前的拍摄风格呢?

胡尔曼:当然有,我非常想去完善和丰富这个专题的内容,再纵向深入并横向拓展,但是困难重重。还有我即将毕业寻找工作岗位,生活生存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继续拍摄与我就业在时间上有些冲突,但我不想放弃。更多人不了解草原,山上的牧民分布稀疏,交通不便,水电等资源缺乏,需要更多的经费和精力。我所学专业是新闻传播,作为哈萨克族的一员,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以及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等等。目前我会延续这个风格,记录草原上哈萨克牧民不为人知的四季奇特的日常生活,包括牧民在春秋的搬迁和牛羊的转场,以及牧民下山的定居生活的视觉影像。

至于换一种拍摄风格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目前我还是打算按照我之前的想法去执行,并完善我的专题内容。





- 胡尔曼自述 -


《草原上的哈萨克族的日常——姑姑家的牧场》专题作品拍摄于2016年7月份,在新疆阿尔泰山草原上,代表着草原上哈萨克族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暑假去姑姑家牧场做客。正好带着相机的我以我姑姑家牧场为主要拍摄对象,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而衬托整个草原上的哈萨克族牧民的日常。从小生活在草原上的哈萨克族有着豪放,热情的性格。美丽的草原,别致的毡房,漂亮的骏马等等象征着他们哈萨克族的日常生活。

草原上的哈萨克族人们的生活方式至今仍然保持着原始的方式,草原上没有便利的交通,因此马是他们最信赖的伙伴;草原上没有电,因此每家每户太阳能是最不可缺少的;草原上没有电视,更没有网络,所以每户家都养一条小狗是用来给小孩们做伴,给他们找乐子。每个家庭男女分工明显,男的放羊,照料外面的事情,女的则在家制作奶制品为主,顾着家里事情。草原上的生活反复无常,对外人来说枯燥无聊,但对他们来说却相反,哈萨克族人喜欢安逸,平淡的日子。

草原上的四五个月生活虽然很辛苦,但对于他们来说却很充实,他们认为这就是人生的真正意义。这种没有约束生活方式才能让他们找到自我,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





- 评委点评 -


巴义尔 摄影家、《民族画报》蒙古文版编辑部主任

青年摄影师资助奖获得者这个哈萨克族姑娘拍得《姑姑的家》也是符合故乡的路这个宗旨,虽然作品不是很强烈的讲究用光构图这些东西,但是画面很有亲近感,看着非常舒服。



鲍昆 摄影评论家、策展人

这次评选出来的大奖和青年摄影师资助奖,还是秉承最具初心的内涵。让评委感兴趣的是这次的获奖者还是用最原初最朴实的眼光去看自己的族群文化,能够通过他们的影像看到真正属于他们民族的文化。他们没有所谓专业摄影师的训练的那些东西,那些东西反而经常是污染我们的眼睛让我们不去说人话,所以这次评选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想让大家看到最朴实、最真实的民族文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