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叔快评
肿瘤学临床研究及制药企业研发评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当UP主随机选择一个日子结婚 ·  昨天  
哔哩哔哩  ·  这届UP主,用语文教材刀哭1000多万人 ·  昨天  
哔哩哔哩  ·  哔哩哔哩视频号招实习生了!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首期舞台化妆造型高级人才研修班即将在中国国家 ... ·  4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分享丨灵感来自早期游戏世界的沉浸式水晶灯光装置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叔快评

十年之约,MA会消失?

大叔快评  · 公众号  ·  · 2024-08-12 09:33

主要观点总结

第十届CMAC医学事务年会圆满结束,吸引了500+行业同仁参会。会议总结了十年来的发展和变化,包括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同台学术交流、医学部职能定位和KPI设定的演变,以及技术变革对MA工作模式的影响。同时,医学驱动理念得到全行业认可,关于医学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关系也得到了充分讨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十年之变: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实现同台学术交流

从2015年到2023年,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医学事务上的交流变得更为平等,互相取长补短。医学部的职能定位及KPI设定在不同企业中有差异,但医学部在数据形成、洞见形成及医学沟通等方面达成了高度一致。

关键观点2: 技术变革对MA工作模式的影响

从信息化浪潮到数字化创新技术,再到现在的AI,技术变革不断冲击着MA的工作模式和效率,改变了MA的内容形成、洞见抓取和沟通方式。

关键观点3: 医学驱动理念的认可

医学驱动理念得到全行业的认可,这是十年来不断交流和分享的结果。包括宏观环境、合规因素在内的各种共识促成了这一认可。

关键观点4: 关于医学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讨论

会议讨论了医学价值与商业价值的转化逻辑和关系。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希望实现医学策略与市场策略打通,使医学价值与商业价值转化逻辑更加清晰化。


正文

为期2.5天的第十届CMAC医学事务年会圆满结束,共吸引500+人的行业同仁参会,今年大会主题:价值计算为本,量化管理为策;MSL Day主题:职业荣誉与长期主义。场面火爆已成为MA年会的鲜明标签,今年依然如此。弹指一挥间,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十年MA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十年之变: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实现同台学术交流

时间回到2015年,恰逢MNC MA团队快速扩张,而那时的本土企业几乎没有专职的MA团队,只有恒瑞有。经过十年发展,让我们非常欣喜是:2024年MNC MA在华从业总体人数达到了3400+人(Atomic调研报告),本土企业MA整体人数预估应不低于5000人;今年MA年会上,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MA Head已经可以实现平等学术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了,这都是比较让人欣喜的方面。


医学部职能定位及KPI设定虽然千企千面,但医学部可以承担角色,在以患者为中心前提下数据形成、洞见形成及医学沟通等方面达成了高度一致,这也是十年来不断交流和分享的结果。


技术变革不断冲击着MA工作模式,从2015年信息化浪潮、数字化创新技术到今天日新月异的AI,都极大的改变MA的工作模式和效率,内容可以自动化形成,洞见可以数字化抓取,单一渠道沟通变成了全渠道沟通等。


医学驱动理念得到了全行业的认可,这是提到医学驱动不是医学部的驱动,这一共识形成,除了宏观环境,合规因素外,我们也见证了这一切的发生和变化。


十年之鉴:千企千面各领风骚!

记得十年前,本土企业参会都是来向外企学习,学习如何建团队,学习如何设置KPI,学习如何做项目等。到了今天,每家公司都在试着探索适合自己公司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比如,在本土企业MA团队还是以临床研究等数据形成为主要目标,因为中国就是Global,医学顾问一支独大;而MNC大部分可能以沟通为主,上市后临床研究数量少,因为在中国获批做了一个新的上市后临床研究周期非常长,且难度比较大,MSL往往占据了MNC MA团队总人数的2/3。


在新产品和成熟产品中MA团队职能侧重点不同,因此医学策略也不同,新产品重点是证据链的形成,专家观念的改变等,而成熟产品则在帮助产品如何获得二次生命探索方面,包括增加新的适应症,增加新的用药人群,产品理念再造,项目KOL人群更高覆盖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关于KPI考核方面,MNC还是以数量和质量考量为主,汇报线为总部或者中国区总经理;本土企业则各不相同,本土企业80%以上还是以提供医学服务为主,这阶段基本上不需要设置KPI,只要工作量饱和就可以,汇报线有的在BU 下面,有的在市场医学部下面,也有个别的汇报给总经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态势已经形成。建立适合自己公司实际情况的医学部才是最好的。



十年之约:“价值计算为本,量化管理为策”的新阶段

医学价值在今年的MA年会上得到了充分的讨论,从不同维度和不同角度来谈医学价值,没有人怀疑MA有价值,只是怀疑MA性价比或者叫投入产出比,到底应该做到多大规模,KPI如何考核这些都是比较纠结和困惑的问题。有的朋友会说,医学做的是必须合规且非推广,所以不能和生意有直接关系。在这个社会上,每个职能,每个人都有标价,每个人都得接受价值的衡量,如果一个部门说不清自己价值量化与商业价值某种固定的关系(当然了这种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那这个部门的规模不会做大。


在不久的将来,希望可以实现医学策略与市场策略彻底打通;医学价值与商业价值转化逻辑更加清晰化;MA或者医学策略理论化,而不是每家的企业实践分享。十年之约,我们已经在路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