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不能跌,也不能是死水一潭,调控新政之后,房地产暂时陷入僵局,
“租售同权”应景而生了。
“租售同权”听起来没错,但实现起来很难。如果仅仅说房子的居住功能,租和售都能实现,然而房价和居住功能早就脱节了,租售比也早就脱节了,其中作祟的,一个是投资属性,一个是公共服务属性。
房子早就不是用来住的,而是财富资产的体现,所以尽管一样能住人,但丈母娘不会承认,六成单身女性也明确
“无房不嫁”,“租售同权”过不了婚姻这一关。
房子附带的公共服务中,最重要的就是子女教育权,想同权更是任重而道远。对于大城市优质校的入学资格,排在第一顺位的是
“房产
+
户口”,本地户籍租房的都基本没戏,更别说外地户籍租房的了。
而对于要求较低只求有学可上的外来租房户,一线城市近年来的政策是不断收紧,与
“同权”明晃晃逆势而行,但却握着“疏解人口”的尚方宝剑,同权显然是敌不过驱赶。
“租售同权”也过不了教育这一关。
如今老百姓买房子的刚性理由,一个是结婚,一个就是子女入学,解决不了这两条,
“同权”就毫无意义,房价也不可能因此下跌。
但是借着这一点政策预期,房租涨一涨还是可以的。尤其在大城市,租房属于卖方市场,出租方占有主导权,见风就涨已成习惯,不服就撵也没人管。所以各种北漂南漂又要叫苦连天了。
中国首份房奴报告称,一线城市房租连年上涨,平均房租收入比达到月收入一半,对于青年来说,不仅买不起房,也快租不起了。对北上广深的租房客来说,新消息仅仅意味着雪上加霜,
“租售同权”是妄想,但“租售同价”已经在路上。
而对于整个楼市而言,租售同权所带来的租金提涨利好,打破了多年来租售比持续扩大的僵局,租金如果能够快马加鞭往上赶一赶的话,下一轮房价暴涨就有底气了。房价涨不一定能带动房租涨,但房租涨一定能推动房价涨,因为房价是金融属性的,而房租是刚性的。
现在的调控背景,不允许明刀明枪助推房价,但是为下一轮热潮蓄蓄水,是非常高明的。
对于三四线城市和五六七八线小城镇来说,租售同权相对容易实现,但含金量不大,实际意义也不大,但是地方政府可以借着政策再推出一波
“租赁房”,达到消耗库存和提振土地市场的功效,对青黄不接的土地财政来说,可以是一帖救命药。但这药一样是饮鸩止渴,一手房都过剩了,租房更过剩,别最后又剩下一堆烂尾楼。
发达国家的租售同权体验,给国人留下美好印象,但那建立在一个非常平稳的房地产市场基础上,房子回归居住功能,和以租金为衡量的合理投资属性之上,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都非常均衡的社会基础之上
……这些前提我们不具备。
租售同权是结果,而不是源头,倒置因果是不可能有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