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日报有风来
云世界再美,也要有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浙江市场监管矩阵  ·  专为中小企业设立的WIPO全球奖申报开始啦! ·  昨天  
钱江晚报  ·  贾玲发文:恭喜! ·  昨天  
杭州日报  ·  刚刚,杭州通知:延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日报有风来

浙江连续2天温州连续6天零新增!但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

浙江日报有风来  · 公众号  · 浙江  · 2020-02-24 17:15

正文

2月24日,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八场新闻发布会以电视、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举行。


浙江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通报相关情况——

2月22日,浙江首次无新增确诊病例,这一情况昨天继续得以保持。这是来之不易的局面。全省至今没有因复工复产导致的新增确诊病例;除无病例的11个县(市、区)外,76个县(市、区)连续5天以上没有新增确诊病例;特别是 原先疫情较为严重的温州市已连续6天没有新增确诊病例。 从治愈情况看, 全省累计出院人数已连续5天超过住院人数,出院患者占确诊患者比例已达63.5%。

作为疫情防控形势的“晴雨表”, 全省疫情图已没有红色高风险等级的县(市、区) ;75个县(市、区)已是绿色的低风险区域,8个县(市、区)已是蓝色的较低风险区域,两者合计, 全省90%以上的县(市、区)都已处于较低风险等级以下。

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 如今 ,浙江疫情防控已进入下半场,虽然总体形势趋稳向好,但丝毫不能够麻痹、松劲。尤其要清醒认识到当前面临的“三大双重压力”: 一是“防输入、防集聚”的双重管控压力; 二是“清存量、减病亡”的双重救治压力; 三是“保省内、保前线”的双重保障压力。 特别是随着复工复产的全面展开,更要对各类新情况新问题作充分估量和应对。

目前,浙江向湖北已累计派出14批次医务人员,援鄂“浙江医疗军团”已达2008人,他们支撑起了我省疫情防控的“第二战场”。

发布会现场, 浙江省对口支援湖北省荆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方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浙大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刘利民连线介绍了相关情况:


我们依据国务院、国家卫健委一省包一市的工作策略,受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指派,第一支队伍在2月12日下午抵达荆门。浙江医疗队在当地的功能定位为,集中优势资源救治荆门地区的重症、危重症的新冠肺炎患者,扼制当地新冠肺炎病死率增长的趋势。邵逸夫医院还特地派出了以呼吸治疗科主任带队的4名专职的呼吸治疗师,主要为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呼吸支持和气道管理。


目前救治工作平稳。我们第一批队员用了一天时间,在普通病房的基础上,改造了第一个基本符合预案要求的重症监护室(ICU),配备了23张床位。队员们用了不到三天时间,就让ICU所有病房都满员收治了。目前运营良好。

当然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我们定点的这家医院是荆门市第一医院的北院区,之前没有ICU病房,所有危重症病人都在普通病房里救治。我们医疗队来到这里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建病房,用了一天多时间。


因为临时改建的保障条件有限,而且工作人员只有32人,因此我们请当地配备了30位医生、70位护士一起参与。通过这几天的努力,我们基本上度过了磨合期。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和双方的配合,在荆门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浙江队”。


2月19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又派出了第二批医疗队伍,由台州地区15家医院的105人组成。经过三天准备,2月22日开始收治病人,目前运营也非常良好。昨天,浙江又派出了一支由各地市疾控人员组成的18人队伍。另外,还有4位专门做核酸检测的人员。


我们在这里,特别感谢家乡大后方给予的充分保障。到目前为止,整个保障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同时,也感谢荆门方面给我们提供的全方位保障。浙江省商会也给我们送来了大量的生活保障。


此外, 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吴高俊还介绍了医院的救治情况。

问:最近这段时间,浙江几乎每天都能得到患者康复出院的好消息。我想问一下浙大一院的梁书记,我们医院目前最新的救治工作开展情况如何?

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 浙大一院自首次收治了杭州市第一例新冠肺炎以来,采用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目前为止,保持着零死亡、患者零漏诊,医护人员零感染。

截至24日上午10时,医院累计收治新冠肺炎确诊及疑似病例共291例。 其中,外院转入的确诊病例71例。 这71例都是重型和危重型的。 本院收治的220例中,确诊的有33例,排除的有187例。 因此,到目前为止,确诊病例共104例。

到今天为止,我们的出院病人有71例。 到本周三,还将有10名患者顺利出院。 因此这一礼拜,可以达到出院病人81例。

我们从1月19日发热门诊开诊以来,总共接诊发热患者4719例。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流行病特点上来看,主要是输入性的。有33例来自武汉,44例接触过确诊患者,24例是流行病学不详的,表现出家庭聚集和社会聚集的发病特点。省内的有83例,多数是在外打工回来的,还有省外的21例。

治愈情况方面,在这104例确诊患者中,危重型33例,重型45例,普通型26例。重型和危重型占患者总人数的75%,目前治愈了71例。因此危重型和重型患者的治愈率是64%。这个比例在全国是领先的。

危重症病人在大年初二集中到了之江院区。我们采用多学科联合整治的模式。重型患者的共同特征是年龄大,我们有一位96岁的患者已治愈出院。目前在院的危重症患者中,还有两个是90岁以上的,80岁到89岁的有5例,70岁到79岁的有7例,60岁到69岁的有9例。这些高龄患者占所有危重型患者的比例是72.7%。

另外,这些病人合并的基础疾病多,大部分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有的还有严重的肺部疾病、恶性肿瘤。还有接受过肝脏移植出现排斥的,还有肾功能不全在做长期透析的,还有既往肾脏疾病已经做过切除的,还有高龄的孕妇。

另外,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也比较多。有消化道出血、有呼吸道出血、有严重的肺部感染、有急性肝功能不全、有急性肾功能不全的、肺部情况比较差的,还有一些细菌和霉菌的混合感染的。这些给我们团队带来治疗的医学上的挑战,但是团队不言放弃。

现在,病人险中平稳。在14例危重症病人中间,我们对7例用了人工肺,气管插管的有12例。还有患有结肠癌的病人,我们给他做了手术。还有一些消化道出血的、支气管动脉出血的,我们在介入状态下都做了栓塞,进行了有效的治疗。

这14例中间,目前核酸检验转阴三次的已经有6例。对这些病人我们还要再进一步观察治疗。最近我们也进行了气管镜、支气管镜的检查和治疗。还有我们用脏器替代,包括人工肾、人工肝的替代,加起来将近有八十几次。中医治疗有85人次。还给有的病人放了起搏器。

最近这几天,我们有12例的病人接受了恢复期血浆治疗。也就是说,病人恢复以后再来复诊,又捐献了他的恢复期的血浆。这里我们要向捐献者表示感谢。

问: :我们知道温州是全省确诊病例最多的地区,温医一院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主要收治重症患者,能否介绍一下温医一院当前的救治情况。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吴高俊: 作为省市两级危重症患者定点救治医院,我们到现在为止总共收治了63名患者。63名患者中,住院的时候诊断为危重型的有8人,重型的有43人,普通型12人,其中有5位住院时不是危重型的,但在短时间内进展为危重型,所以在我们医院住院的危重型患者一共有13人。

截至今天12时,累计出院的有27人,其中重型17人,普通型10人。 经过治疗,这43位重型患者当中,转为普通型的有40个人,其中18人出院,好转率93%,13位危重型的患者当中转为重型的1例,普通型4例,好转率38.5%。 目前危重型患者仍然有7人。

我们制定了一套科学有序的方案,一是指定联络员主动与各县市区联络;二是安排院领导24小时值班;三是安排会诊专家24小时值班,并通过电话咨询、实地会诊等方式指导治疗;四是安排6组高级职称的专家主动下到各个县市区摸排重危病人,发现一例转入一例;五是对转入医院的危重病人,多学科专家组织讨论细化救治计划;六是对重危病人实行一人一专家,一日两会。

:当前疫情防控还没有结束,我想请问吴院长,你们医院作为浙南地区最大的医疗单位,是怎样同时满足疫情防控和百姓就医这两项需求的?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吴高俊: 自开展疫情防控以来,为满足基本就医需求,医院除开设急诊以外,也开设了普通门诊,并重点推广了云医院,提供网络门诊、药品快递等服务。近来随着群众就医需求量增大,医药门诊住院数量有序增加。为了杜绝人员交叉感染,我们按照疫情不止、防控不松的原则,执行常规医疗服务和疫情防控两手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