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8月22日起,中央电视台携手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9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北京召开项目启动会后,节目一直稳步推进。上周人民日报正版更是在开播前发文,期待节目播出,期待节目让文物活起来。在十九大期间,节目更得到《环球人物》《中国文物报》等20多家媒体的重点关注。
《国家宝藏》召开专家深度策划会
近日,《国家宝藏》节目组再次进行了专家深度策划会。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吕逸涛主持会议,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中国国家话剧院常务副院长王晓鹰,《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著名表演艺术家邓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文体处处长吕通义以及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向东参加了此次会议。
《国家宝藏》监制、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吕逸涛
作为一档打磨了两年的节目,在这次策划会上,制片人、总导演于蕾说:“这是一个很简单也很复杂的节目。简单,是因为它所有的初衷,就是讲述一个个博物馆里、一件件国家宝藏的前世传奇、今生故事;复杂,是因为它的最终呈现,融合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等多种艺术形态。就像我们的模式界定一样——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这就是一次探索。这种探索性的创新融合到底会得到怎样的评价?我们很忐忑,也很期待!”
《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
策划会上,《国家宝藏》开场视觉设计首次发布,带有金属质感的中国风设计凸显出历史与现代之间的变化融合。节目的舞美设计令人眼前一亮,通过灯光变幻营造出五千年时空重叠感及古今文化碰撞的历史磁场。
《国家宝藏》开场视觉设计首次发布
活动中,与会专家也对当前节目的内容策划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阎晶明:这个节目非常有意义,显示出传统文化的一种现代性的转化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在《国家宝藏》专家策划会上对节目的创意和落地给予了肯定。他认为通过文物实物来讲述文化,更具象也更难表达。节目用两分叙事法将文物的“前世今生”串联起来,使得情感方面具有延续性。同时人物设置方面通过讲解员、守护人、专家以及今生人物的烘托凸显层次感,情绪铺垫更丰满;戏剧化的舞台呈现效果则突出了时代感,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转化。阎晶明表示这样的节目格局确定之后,加上现场的情景,风格的统一性和追求的一致性,《国家宝藏》将会是一档极具质感的节目。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
阎晶明寄语:首先我觉得这个节目是非常有意义的,显示出节目组的追求:传统文化的一种现代性转化。其次《国家宝藏》一个很重要的价值就是通过实物来讲述中国故事,之前文化节目大多涉及的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国家宝藏》通过一个器物,用可触摸、可观赏的、可视的、有情景的方式再现文化,非常好。
>>>王晓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
中国国家话剧院常务副院长王晓鹰认为,《国家宝藏》是一个追寻历史传统文化的节目,但不应该是一个老气横秋的节目,而是一档年轻的节目。因为它通过一种非常富有生命力的讲述方式解构文物,让文物与观赏者产生了一种情感的沟通。当有了一种活的认知和沟通时,文物才能成为活的,有生命力的,否则今天的人们永远觉得它是一个古旧的东西。王晓鹰表示,节目的创意很好,在前期台本中,把文物的前世传奇也讲的简洁生动,把它今生故事里面蕴含更多的今天的价值也讲的很有感染力。每次策划会,我都很激动。这档节目不只是讲一个文物的知识,而是具有非常丰厚的文化品位,同时它又借助了大众传媒的特点。所谓大众传媒不光是传媒本身,它讲述的方式,它向观众传递信息的方式,可以把人物背后的故事和今天的价值观能传递给当下年轻观众。
中国国家话剧院常务副院长王晓鹰
王晓鹰寄语: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就是把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成为一个活的文化,让它成为在传播当中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又把文化之外的更多的信息传播出来。这档节目需要体现文化周边的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各种各样的人生体验,需要将各种各样的对文化的解读都传递的很充分。这个节目如果想要给广大的观众,特别是更年轻的观众来看,那么节目本身会获得非常丰富的内涵。如果能让观看节目的观众到博物馆去看真品或者看周边的这些展品,那节目的效果就完全达到了,这也就完全满足了最早我对这个节目策划的初心。
>>>张颐武:这将是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电视台的扛鼎之作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对《国家宝藏》的综艺化表达方式表示认可。他说,“听名字《国家宝藏》好像是一个纪录片似的,容易被误解成是由我们来讲诉一件件国宝,我一开始就想央视综艺频道怎么玩儿起纪录片来了,但参加完这个策划会,我就觉得央视综艺频道还是保持了自我特色,用综艺化的手段搭配大场景大场面,就将文物本身的深度做出来了,这和纪录片是互相不可替代的。”
张颐武认为综艺是和年轻人沟通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首先《国家宝藏》视频新技术的应用强化了文物的视觉冲击力,比纪录片更加“活”;其次明星守护人带来的“前世传奇”深挖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物有着息息相关的“今生故事”则深化节目情感。两段场景化的表达方式发挥出综艺节目传达感情时直接、互动的能力,也展示出央视在综艺节目制作上的实力;综艺化的节目逻辑思路增强可看性,让文物更鲜活。《国家宝藏》真实、全面、立体的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
张颐武寄语:从目前的节目构架来看,《国家宝藏》做到了极限性,拿出来的都是干货,本以为办不到的事居然办到了,还是说明了央视综艺频道有最大的能力把这个运作的非常好,然后讲故事,既有央视综艺频道的一贯特点,又能把文化的因素做进去,这个想法也到顶级了。9个院长一起来参与这件事情也是极致。这样的节目在国际上也非常难,世界舞台也做不了,BBC也做不了,国家地理也做不了,只有我们能办,这说明我们国家走向了世界舞台中心。《国家宝藏》也成为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国家电视台的扛鼎之作。
>>>李舫:这是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探寻、延展、继承、激活、使用,展现了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媒体的文化自信
《国家宝藏》是一档具有传统要素、又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节目,它以故宫博物院等九家中国著名的博物馆(院)的著名藏品为切口,讲述了国家宝藏中文物品质、流传和保护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档节目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中华文化传统从来都是家国一体,国中有家、家不离国,《国家宝藏》体现了国家姿态,又展现了个人的家国情怀。它以其正大的面貌、浩瀚的雄姿、昂然的气势、云卷云舒的万千气象,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淋漓丰赡、多元多样。可以说,就电视纪录片和文化类综艺的创作水平和能力而言,很难有人可以同中央电视台比肩。在这档节目中,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展示了其国家电视团队的力量,同时,以国家电视团队的力量又展示了中华民族对“国家宝藏”的理解和阐述。面对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摒弃什么、传承什么,是一个时代的大命题,在今天这个扬与弃的过程尤其值得我们深思。所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在这种理解和阐述中实现的,这是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探寻、延展、继承、激活、使用,体现了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媒体的文化自信。
>>>吕通义:《国家宝藏》是从文物的角度来解读文化,宝藏的内涵远远超出文物本身,特别期待这个节目给青年人带来更多的精神力量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文体处处长吕通义说,在未来一个阶段内中国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青年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担当更多的责任,我国的文化自信对他们未来成为国家的栋梁是很有必要的。《国家宝藏》是从文物的角度来解读文化,宝藏的内涵远远超出文物本身,特别期待这个节目给青年人带来更多的精神力量。吕通义还表示共青团中央将会和《国家宝藏》紧密配合,通过碎片化、趣味化的传播方式,让更多青年看到节目、喜爱节目。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文体处处长吕通义
曾作为现象级文化节目《朗读者》监制的吕逸涛,此次又担任了《国家宝藏》的监制。在节目策划会上,他讲述了《国家宝藏》从创意、筹备到落地的全过程。这符合央视综艺频道“综艺稳生态”的战略,让央视的综艺节目不仅在播出阵地上取得绝对影响力,还在市场大战中占据优势份额,从而重新定义综艺节目价值评估体系。
节目开场视觉设计一经发布,也瞬间引发网友热议,网友们纷纷表示:节目舞美简洁大气,体现出央视满满的诚意,期待节目的播出。正如著名表演艺术家邓婕女士在策划会现场表示:“一开始参与这个节目,我就相信央视这支导演团队对节目品质的把控力。”她期待节目成为爆款。
著名表演艺术家邓婕女士
目前,《国家宝藏》定档于12月3日19:30在央视综艺频道(CCTV-3)播出,节目是如何开创新的原创模式,让国宝“活”起来的?《广电时评》还将持续关注。
作者:独目
编辑:于安琪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