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国务院发出《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从制定财税支持政策等5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外资增长的政策措施
,要求进一步提升我国外商投资环境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水平,促进外资增长,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在制定财税支持政策方面,通知中规定,鼓励境外投资者持续扩大在华投资,对境外投资者从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直接投资于鼓励类投资项目,凡符合规定条件的,实行递延纳税政策,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发挥外资对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的积极作用,将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推广到全国,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相结合,对我国居民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分回国内符合条件的境外所得,研究出台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通知同时规定,鼓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设立地区总部,支持各地依法依规出台包括资金支持在内的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政策措施,积极参与全球产业格局调整。促进外资向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转移,充分发挥现有财政资金作用,积极支持西部地区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级开发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建设,改善招商环境,提升引资质量,承接高水平制造业转移。支持重点引资平台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国家级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试点发展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品种,优先保障上述区域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融资需求。
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
国发〔2017〕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积极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当前经济全球化呈现新特点,我国利用外资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提升我国外商投资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促进外资增长,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减少外资准入限制
(一)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尽快在全国推行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过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进一步增强投资环境的开放度、透明度、规范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负责)
(二)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对外开放范围。
持续推进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制造、船舶设计、支线和通用飞机维修、国际海上运输、铁路旅客运输、加油站、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呼叫中心、演出经纪、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明确对外开放时间表、路线图。
(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文化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铁路总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制定财税支持政策
(三)鼓励境外投资者持续扩大在华投资。
对境外投资者从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直接投资于鼓励类投资项目,凡符合规定条件的,实行递延纳税政策,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
(财政部、税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发挥外资对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的积极作用。
将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推广到全国,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业。
(财政部、商务部、税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促进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相结合。
对我国居民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分回国内符合条件的境外所得,研究出台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财政部、税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鼓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设立地区总部。
支持各地依法依规出台包括资金支持在内的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政策措施,积极参与全球产业格局调整。
(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
(七)促进外资向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转移。
充分发挥现有财政资金作用,积极支持西部地区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级开发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下同)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建设,改善招商环境,提升引资质量,承接高水平制造业转移。
(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支持重点引资平台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
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国家级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试点发展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品种,优先保障上述区域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融资需求。
(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完善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
(九)充分赋予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管理权限。
支持国家级开发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指导国家级开发区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营造外商投资优良环境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中央编办、科技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务院法制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支持国家级开发区项目落地。
允许各地在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国家级开发区利用外资项目所需建设用地指标予以优先保障,做到应保尽保。
(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支持国家级开发区拓展引资空间。
对符合条件的国家级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后允许调区、扩区,整合区位相邻、相近的开发区,建立飞地园区,对收储的低效用地,相应提供规划调整、简化审批等便利。
(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支持国家级开发区提升产业配套服务能力。
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引进生产服务型外资企业,试点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项目境内外维修业务,促进加工贸易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延伸。
(商务部、海关总署负责)
四、便利人才出入境
(十三)完善外国人才引进制度。
在全国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采用“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方式,为外国人才办理工作许可提供便利。2018年,制定出台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管理条例,建立标准统一、程序规范的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制度。
(外交部、公安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外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积极引进国际高端人才。
2017年下半年,制定出台外国人才签证实施细则,完善外国人才评价标准,扩大发放范围;放宽外国人才签证有效期限,对符合条件的外国人,签发长期(5年至10年)多次往返签证,并可凭该签证办理工作许可、申请工作类居留证件。制定出台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明确外国人申请和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条件和程序。
(外交部、公安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外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优化营商环境
(十五)抓紧完善外资法律体系。
加快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制定新的外资基础性法律。清理涉及外资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推动限期废止或修订与国家对外开放大方向和大原则不符的法律法规或条款。
(有关部门和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提升外商投资服务水平。
完善中央及地方外商投资企业投诉机制,协调解决境外投资者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享有准入后国民待遇的保障力度,努力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等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