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厚朴中医
介绍厚朴中医课程、医疗服务、健康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  昨天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人物 | 刘戈——润物细无声,暖暖内含光 ·  2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  1 周前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  1 周前  
北京厚朴中医  ·  周三19:00直播 | 如何用非药物疗法与自己和解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厚朴中医

你好新同学,下周一开学喽!

北京厚朴中医  · 公众号  · 中医  · 2024-09-14 14:59

正文




筑基班十期下周一(9月16日)就要开学了,你准备好了吗?

班级群已建立,报过名的同学别忘了主动添加客服,由客服邀请您入群。今后关于课程的重要通知都会在群内发布,有些厚朴同学的专属福利也会在群内发放,大家不要错过哦。

开学第一课是徐老师讲话,周一《师承源流》课堂见~~

众所周知,每天的筑基课由早课(吟诵、小功法)、主课辅导课组成。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先从主课中的重头戏《理课》开始聊起,说说理课的核心以及关注点。再选取一小段辅导课,目的是想告诉同学们,辅导课与主课一样干货满满,每天半小时,有时间的话一定不要错过。最后,再讲讲吟诵的历史沿革,希望大家能从中体会到我们开设这门课的初心,一起来读书吧!


编辑 | 大树六堡

审核 | 厚朴学务


Part 1 主课 之 理课

理课讲什么?星辰老师这样说:


筑基一期的时候就有同学说:我听了三遍,每遍都有新的感悟,听完之后,一关上音频就想不起来了。


筑基理课其实跟其他课程略有不同。其他课程无论是讲“术”还是讲“器”,更多的是围绕知识点展开,比如:某个穴位有什么什么作用。当然,理课中也有知识点,学完了也有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医的基本知识。但理课最重要的在于它的副标题——中医思维。


理课的重点在思维线上,在于思维方式。比如,前几节看似“枯燥”的课,学完了就会明白,一切学说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假说,假说靠印证来增加它的可靠性,这种印证,在科学界靠仪器、靠逻辑,在中医界是靠我们的觉、感、悟。当然,并不是说中医不需要认、识、知,徐老师就将“认识知觉感悟”六个字写在了校训中。


简而言之,在理课中学习的内容,不是知识点型的,它是一个思维工具,我们很难复述理课中讲过的内容,但可以很自然地应用在场景中,我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


理课中也涉及过很多知识点,比如经络、对梦的认知、对身体的认知、气血津液,这些都讲过。但大家可以把它们理解为“例题”,更重要的是它的思维线,其实,筑基理课的每一个阶段(两三节课)都包含一个思维方式,即,我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总结一下,理课首先讲中医的世界观,也就是学科建立的基本信仰和理念;第二讲中医的人体观——精、气、神;第三讲病因、病机,可以理解为中医的疾病观。


这三个主线是贯穿理课的三大主题,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的学习,大家能够了解中医的思维方式。


临场遇到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去拆解它、解构它,我们能知道,问题的核心在哪个层面,先把在哪个层面厘清,再去学“术”和“器”。


不是说术和器不重要,术、器很重要,徐老师也将它们写在厚朴的校训中。但更重要的,理课的第一节课中就说过,理课其实就是一个框架,好比我们在一座房子里,帮我们遮风挡雨的是砖墙,但要知道,墙内有钢筋,有基本的龙骨和架构,离开了框架,只是砖的堆砌不能成为建筑。同样,离开了一套过硬的理论体系,学完的中医知识点也只是堆砌。



Part 2 辅导课

李修齐老师筑基答疑:孩子过量进食的后果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种病人,有些小孩玩命吃东西。这种小孩一看神态,一摸脊椎,就知道这孩子缺乏安全感,他有很多郁火,郁在里边发泄不出去,于是他通过猛吃的方式(发泄),猛吃是他的一种发泄途径。而这种猛吃是耗他的精血的,消耗精血之后,他没有那么多能量去想了、去做了,所以他觉得舒服点儿了。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耗元气的行为。


所以说,过则为灾,我们吃饭也是一样,夏天本身就容易得心病,母病及子,会伤到脾胃,心和脾胃是母子关系,所以在脾胃本身虚弱的状态下过多的进食,反倒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如果本身是脾弱、脾虚的状态。说实话,现在孩子大部分都脾弱,为什么呢?因为从小家长就恨不得端着碗追着孩子“再吃一口、再吃一口”。我曾经亲眼见过一个亲戚的孩子,爷爷奶奶带大,生怕孩子少吃几口东西,端着小碗,两三岁的孩子,追着喂,但小孩不吃了。


其实小孩自己是有本神的,我饿了我吃,我吃饱了,碗放下转身就跑了。但是现在很多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怕缺营养,缺维生素A、缺维生素B……然后端着碗去塞,使劲塞。后果是什么?给小孩喂出抑郁症来。因为脾胃受伤害之后,克的是肾,肾精受到伤害之后,又来伤心了。这种孩子以后就社交困难,不爱跟人交往,然后智力发展也受限,这种伤害是持续性的一辈子的伤害。所以不是说喂的越多越好。


小孩从从小的时候就开始玩命的吃,各种各样的美食的诱惑,甚至外地美食的诱惑,尤其现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脾胃受伤的大有人在,脾寒的大有人在。从小养成的脾胃被压制,形成的脾虚、脾寒,最后形成的结果是什么?


我们现在脾虚则湿,湿气会重,带不动了,本来脾是处理这些水湿的,但是因为它虚弱了,带不动了,就化不掉水,导致湿气积聚。肥胖儿多,而且先胖肚子。本来是温暖的小肠体系、脾胃体系,应该在39-40℃的温度,大肠小肠的菌群在其中正常繁殖,把吃进去的食物腐化、吸收,变成人体真正的营养。它凉了,小肠寒了,就不工作了,酶不工作了,菌群失调了。人家小肠就自己给自己穿个棉袄,形成了大量的脂肪去护住肚子,潜台词是:我要保温,我要保证我菌群的正常繁殖,保证小肠大肠的功能正常运作。


所以脾胃寒凉的人先胖的是肚子,形成了一个保护层。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肚子肥胖或者啤酒肚,提示的都是小肠凉了。


小肠凉了还有一个后果。小肠凉了以后,泌别清浊,吸收食物,转化人体营养物质的能力就变弱了。变弱了也就罢了,它还会转化出很多半成品,这些半成品也进入人体,人体无法利用,通过什么渠道排呢?要么皮肤上长出各种疮疡,要么过敏性鼻炎,这些应该算是顺证。鼻炎也好湿疹也好,能排出来还是好事,就怕在里面藏着,越积越多,越积越深,有朝一日来个大爆发。

(筑基班的字课、知己、四季养生、梦与健康课有非常多关于饮食、育儿、肥胖的内容,请同学们在课程中自己发掘。)



Part 3 吟诵

陈学红老师谈吟诵的历史沿革:吟诵就是读书


其实我们从有书开始就有吟诵了,只不过那时候不叫吟诵,它就叫“读书”。有书了,人们开始读书,不同人用的调子是不一样的,就是读书,当时并没有规定什么,这就是一个古老的读书方法。


以前的方式,歌、吟、唱、咏、诵、念、叹、呻,都算,都称为读。古私塾里,背书的时候,拿起书读的时候,大家读的不一样,都是“读书人”。


到了20世纪,受西方影响,我们有了朗读,播音员用的都是朗读,也就是俗称的播音腔。我们发现,如果用朗读的方式读咱们的汉诗文,会绕口,特别累,而且还不好听,有种咬文嚼字的感觉,也记不住。后来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提出了“吟诵方法”的定义,将古诗文的传统读法称为“吟诵”。之所以叫吟诵,是为了避免跟后来出现的朗读混淆。1950年,他第一次把吟诵编入我们的语文教材。目前基础教育使用的语文教材中并没有这部分,所以很多人都没学过,感谢厚朴,感谢筑基课,让我们认识了吟诵。


吟诵可以说是千家千派,都是跟师学的,厚朴筑基课万希老师师承皖南派,用的是皖南吟诵调。


到2009年,首师大徐建顺先生给国家的语文委员会提出申请,申请给汉诗文的传统读法吟诵正式命名,批复后定名为“中华吟诵”,简称吟诵。



END


-广告-

  • 扫码直接报名筑基十期


  • 筑基试听教室


  • 进一步咨询课程情况


推荐文章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昨天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1 周前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1 周前
包容万象  ·  中国已成了"垃圾老外"的天堂
7 年前
健康生活圈  ·  一辈子,为了啥?(说得真好)
7 年前
张德芬空间  ·  你特别美,你放胆爱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