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人民币汇率稳定,很多人认为中国股市表现应该不错;另外,政府对于楼市的调控力度越来越大,手段也越来越多,所以长期滞留在楼市的资金应当撤出,股市自然就成为热钱流入不可多得的地方,故非常有理由看好股市。
但近来股市的表现却十分令人失望,即便是一带一路、雄安新区、马克龙狙击法国黑天鹅等振奋人心的主题,也没能给股市注入持久的活力,大家似乎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国内经济的回暖视而不见。
其实股市走弱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一、经济指标虽然好转,但恐怕已经见顶,股指是经济领先指标,不是经济数据的滞后反映;
二、金融监管日渐严厉,导致金融市场利率上行,引发股债双杀。
再从政策调控力度来看,楼市政策的严厉程度远超股市,如限购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房贷利率提高、首付比例上升、一手房限价等,而股市除了受金融监管政策的负面影响外,并没有遭遇具体的打压举措。反而大批养老金也入市护盘了,而且金融监管政策的趋严对楼市也构成负面影响,但楼市为何未像股市那样弱不禁风呢?
楼市相较股市存在三大优势:
第一,除了投资或投机性需求外,楼市还存在着刚需和改善性需求;
第二,中国从农业社会转型到工业社会不足30年,加之农耕文化的深远影响,导致国人对土地和房屋的偏好超过其他投资品种,也远超人少地多、 祖先为游牧民族的西方人;
第三,A股作为新兴市场,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各种缺陷,使得中小股东行使权利受到一定限制,中小投资者感到“做股东不如做房东”。
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楼市销售的热点正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似乎正在经历牛市中的“补涨行情”,不过,以股市的经验而言,“补涨”常常意味着牛市进入尾声。
对于股市来说,其走势摆脱不了经济基本面的约束。中国经济增速自2010年见顶之后,一直处在缓慢下行过程中,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也未出现持续好转的迹象。因此,如今即便不定义为熊市,也至少属于“调整期”。
2
楼市泡沫与股市泡沫究竟哪个大
基于流动性的思考
我相信,多数人会认为楼市泡沫比股市大,毕竟股市一直在跌,楼市一直在涨;目前所有A股的平均市盈率约为35倍,且所有A股的市盈率中位数大约为70多倍。而楼市房价收入比最高的城市是深圳,大约为45倍,位列全球第一,因此,相比楼市的房价收入比,A股无论是平均市盈率还是市盈率的中位数,都远超楼市。
上述分析表明,如果说楼市存在“资产泡沫”,那么,股市的“资产泡沫”则更大。我国股市经历了从5000多的高点大幅下跌之后,为何仍有那么大的泡沫呢?这与A股市场流动性过强有关,即流动性决定风险溢价水平,流动性越好的资产,对风险回报率的要求越低,即给予交易价格的折扣率越低。
股市的流动性远好于楼市
数据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盛旭供图
3
政策需张弛有度
抑制泡沫而非消除泡沫
政策调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难度很大,因为社会与经济对政策的反应复杂,远不像化学和生物反应那样简单。这轮金融监管的主要目的是“去杠杆”,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目标之一,同时也是为了让经济能够脱虚向实。
但问题在于中国经济“虚”的程度已经大得惊人,即金融的体量与实业相比过大,金融的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过高,超过英国、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这对于一个人均GDP只有八千多美元的新兴经济体而言,金融结构严重失调。
因此,要让中国的金融杠杆率和资产估值水平回归正常值,只能逐步且分阶段进行。
2009年至今经历三次货币扩张周期
数据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王仕进供图
好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把“稳中求进”作为治国理政的总原则,提倡经济不出现大幅回落和不爆发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底线思维”。
央行在让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的时候,需要关注此举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如果急于求成,则可能导致因泡沫破灭而带来的金融危机。
从历史来看,每次货币膨胀之后都伴随着货币政策的收缩,如2011年开始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并不断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13年清理非标业务,导致钱荒。
但是,过去每一轮监管收紧都会因力度过大、经济下行而戛然而止,其结果是货币体量越来越大,如今已经构成对经济的巨大威胁。今年,则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进行对银行进行MPA考核,一行三会齐行动。因此,这轮金融监管应该汲取过去屡犯的教训,意在长远,更需要张弛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