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立国之本”,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重要的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提出“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并围绕加快新型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几次重要会议上也反复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12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徐州市考察时提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
2018年全国公映的《厉害了我的国》中,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等,哪一项不需要高端装备制造。其实,这部电影最打动人的画面也是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
从“工业是立国之本”的战略思想,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由此不难看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振兴实体经济是着力点,工业是主战场。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更是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
然而,我国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到目前,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要求,我国工业化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二是产业结构不平衡;三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不平衡,高质量实体经济供给不充分;四是工业化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平衡,绿色经济发展不充分等问题。
那么,新时代要如何突破这些问题,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2017年12月25日,在“2018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表示,贯彻落实十九大部署的重大举措,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制造强国建设为主题,与网络强国战略紧密扣合,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打造形成数字经济时代下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有力支撑起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协同发展、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黄群慧2017年11月月底,给《人民日报》撰文表示,高质量的工业化必然是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同时,他还认为,当务之急是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议,以绿色制造业为先导推进可持续工业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息通信院院长刘多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发展工业互联网对于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塑造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