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行业研究报告
免费提供460个细分行业研究报告!输入“报告”获取报告索引,输入“您需求的关键词”获取各行业分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特例的猫  ·  老猫百货店:内蒙古草原有机羊肉 ·  5 天前  
特例的猫  ·  老猫百货店:内蒙古草原有机羊肉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行业研究报告

楼市拒绝入冬,真相是这四个字!

行业研究报告  · 公众号  ·  · 2017-05-15 22:02

正文

提示点击上方"行业研究报告"订阅本号,以便随时来访。



行研君说

导语

中国楼市需要入冬,冬天的含义主要是指成交量萎缩,以及价格高位横盘、微跌。以人民币计价的房价大跌,是很难看到的。如果出现大跌,也是一根转瞬即逝的“下影线”,或者说是捡漏的机会。未来,继续长期看好有人口显著增量的、高级别城市的优质住宅。

PS:免费索取报告,请关注“行业研究报告”下方菜单栏“我要报告”项;投资、理财、研修,请关注下方菜单栏“我要投资”项;IPO咨询、BP报告定制,请关注下方菜单栏“我要合作”项。


来源:刘晓博 (ID:liuxb929)


央行在收紧货币政策,市场利率在走高,热点城市在限购、限贷、限价、限售。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楼市迟迟未能入冬?


5月12日的“新京报”报道,即便在调控政策全面收紧的4月,开发商仍然在土地市场上积极扫货。报道称:


调控层层加码,楼市逐步降温。但在一级土地市场,品牌房企却开启了攻城略地的扫货模式。同策咨询数据显示,4月,保利、龙湖、中海、首开、碧桂园、万科等房企拿地金额均在100亿元以上,其中,碧桂园甚至已连续5个月拿地金额过百亿。


近几年略显保守的几家房企,从去年底开始画风突变,加快拿地进度:龙湖将2017年的目标定在1100亿,一改往日的谨慎,强调规模增长,其今年预计用400至500亿资金拿地。一些央企、国企也开始加速介入土地市场,远洋和中海最为明显。


开发商大手笔“扫货”,说明他们心中有底,根本不怕被套。或者说,他们相信至少三年之后(开发周期一般是3到4年),房价一定比现在高。


最近也有读者给我留言,对我此前做出的“楼市即将入冬”的判断表示质疑。这里面有宁波、大连、沈阳、洛阳等地的读者,这些城市楼市启动较晚,目前才进入高潮。



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开发商的“有恃无恐”,以及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仍然大幅上涨?


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因城施策。或者说,中央把楼市调控的主要权力,交给了各地政府。


对于2014年以来发生的这个重要变化的含义,大家此前认识得不深刻。


中央之所以从2014年两会之后,逐步采取了“因城施策”的调控方针,是因为楼市出现了高度分化。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已经过时。但放权之后,逻辑就发生了新的变化。


我们知道,中国官员的政绩考核模式,是以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为核心。社会发展,同样高度依赖经济。各地老百姓,也喜欢强势、能办事、效率高的官员。比如能让城市快速变样,能很快通地铁、高铁,能让房价稳步上涨的官员。


想想看,中国目前除了一线和少数强二线城市,市民的自有住房率有多高,基本上世界第一。这些买了房子的市民,会希望房价下跌吗?


对于地方官员来说,土地财政仍然是最有效的筹集资金的渠道,有了钱才能修地铁、高速、漂亮的广场、学校、医院,才能凸显政绩,让上级和市民都满意。而且,地方政府之间有竞争。你打压楼市,资金就会流向周边城市,让你的竞争对手获得升迁的机会,你干吗?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地方政府官员不会真的打压楼市,那样会得罪大多数人,也是跟自己的政绩过不去。至于上面控制房价的死命令,则可以通过“限价”或者“影响统计数据”的方式来完成。而且,一旦有机会,就会偷偷放松调控。


比如近期有个强二线城市,就突然放松了对高学历、高职称人士购房的限制。而这个城市2016年一年之内,“住户贷款”(基本上是房贷)的余额,就大幅上升了60%,远远超过深圳和上海的38%—39%。


对于三四线城市,特别是有“去库存”任务的地方,继续维持宽松的政策,甚至明确鼓励购房,就更是毫无顾忌。这是近期三四线城市房价继续上涨的根本原因。


中央一旦把调控权交给了地方,就很难收回,因为未来市场会更加千差万别。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进入“分存量蛋糕”的阶段,城镇化还有白银10年,很多城市人口增长乏力,甚至是不断流失。这样的城市,财政压力越来越大,他们只能不断放松楼市调控,以刺激资金流入。


而新兴的中心城市,比如郑州、武汉,也有强烈的做大做强的冲动,所以也会千方百计刺激人口流入。在这场人口、资金争夺战中,各地政府显然都有愿望维持楼市的稳步向上。


当然,货币政策在中央政府手中掌握着,为了推动经济转型和应对周期变化,未来一两年会收紧货币政策,这对于楼市构成利空。但地方政府显然会继续跟中央博弈,希望自己这里的楼市维持活跃,以带来更多的财政收入。所以,当楼市成交量锐减之后,地方政府一定会“偷偷摸摸”地放松限购。


至于楼市前景,我仍然维持此前的基本判断:


中国楼市需要入冬,冬天的含义主要是指成交量萎缩,以及价格高位横盘、微跌。以人民币计价的房价大跌,是很难看到的。如果出现大跌,也是一根转瞬即逝的“下影线”(比如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初),或者说是捡漏的机会。


未来,继续长期看好有人口显著增量的、高级别城市(及其卫星城)的优质住宅。不靠近中心城市的,人口增长乏力、甚至人口流失的三四线城市,即便目前房价大涨,未来也是个坑。


因城施策带来地方竞争,将加剧未来中国城市之间房价的分化。而眼前,因城施策带来的就是楼市迟迟难以入冬。




延伸阅读


30岁前别轻易买房?地产中介良心揭秘房价上涨的真正原因,颠覆你的买房观!

来源:融360房贷(fangdai123)


大学毕业后从事了房地产中介和开发工作,在这5年里,没少给客户灌输“买房要趁早”的观念,从这点来看,全世界的房地产中介都是一个套路,我之前做过的日本房产项目的宣传主题就是“奥运会效应下东京房价势在必涨,此时不买更待何时?”


还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全世界富豪中,绝对少不了房地产行业的。今年3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17胡润全球富豪榜》(Hurun Global Rich List 2017)。上榜富豪的财富计算截止日期为2017年1月15日。其中,大中华地区以609位十亿美元富豪人数位列第一,房地产是上榜富豪最多的行业,有120人。


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想靠自己的实力跻身高级财富阶层显得吃力的很。实体经济竞争激烈,股市又不给力,钱拿在手里贬值,似乎唯有利用房地产撬动财富杠杆这条路可以走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社会上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被中介、开发商拿来做文章,“政策要收紧了,赶紧买房吧”、“人民币加入SDR会贬值,赶紧买房吧”、“雄安要成为下一个深圳特区,赶紧买房吧”。


记得人民币刚加入SDR那会,有个同事告诉我,他在跟客户推销房子的时候,都会给客户灌输人民币加入SDR会越来越贬值的观点,本来客户买房就是想“了解一下”,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经这样的忽悠,就决定买房了。而且这种方法他屡试不爽,调控政策还没蔓延到我们项目所在城市的时候,他跟客户说“政策要收紧是大趋势,还是抓紧点时间买房。”客户十有八九都会当场交定金。


这种感觉就好像,房价会永远涨下去、房子能保障下半生,真的是这样吗?说实话,就连我这个成天跟客户推销房子的中介都不赞同这样的观点。我们回头看一下跟房子放一起的几个关键词:“人民币贬值”、“政策要收紧”、“炒股理财不赚钱”,都是在不太好的环境下,作出买房子的选择,这是表层现象,往深层次分析的话,很多人买房子不是因为它是最好的投资,而是觉得在坏的环境下,买房子相对没那么坏,能安心一点。


记得年初曾经接手过一位客户,90后名校硕士,他的买房理由很简单,就是总是听到人民币贬值的声音,自己手里那点积蓄不知道该如何投资,说是投资其实他还是个无房族,看着周围的人买房的买房,换房的换房,原本短期内没有购房打算的他有点坐不住了。“钱拿在手里贬值,总得买点什么吧?”小哥一脸焦虑的样子,但是当我问他购房成本是多少的时候,他只能拿出不到10万块,连首付的一半都不到。像小哥这样明明经济能力不允许买房子,在周围的人的影响下才有了“跟一把”的打算。


这么看来,在政策宽松这些宏观因素背后,真正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是人们的恐惧、焦虑心理。别忘了人也是动物,而恐惧、焦虑正是动物的精神状态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在其著作《非理性的繁荣》中提到:“投机泡沫是这样一种情况:关于价格上涨的新闻刺激了投资者热情,投资者热情通过心理感染在人群中传播,并在此过程中放大可证明价格上涨合理性的故事。”很多购房人都是在看了房价上涨的新闻事件后加入购房大军,有的是嫉妒其他人的“买房战果”,有的则是纯粹的赌徒心理,想通过买房实现一夜暴富。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心理学的鼻祖,古斯塔夫·勒庞在他的《乌合之众》一书中提到:“群体基本没有思考力和推断力,完全受情感的支配,对事情的论证,从逻辑上看十分拙劣。群体推理的特点是:是把彼此不同,只做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在情感和观念上极易受传染。”这也就不难理解,尽管他们中有人会怀疑房价会涨下去的真实性,但是一个人说房价会涨可能会怀疑下,两个甚至更多的言论都在说“买房要趁早”,就很容易被传染认同这种观念,于是在动物性的驱使下还是会鬼使神差的去买房。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资产市场价格都有恐惧、焦虑的驱动,人们在经济上的不安全感加剧,对贫富差距、阶层分化的不安日益加深。时代的变迁、央妈放水,时刻影响着你的情绪。全世界的房地产上涨,都是有恐惧、焦虑的动物情感在推动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80、、90后在买房的时候分化出两种趋势,一种是有父母包办,经济上毫无压力,甚至有些不思进取,挣钱自己花,今天计划去旅个游,明天犒劳自己买个限量款高达,日子过的有滋有味。而另一种则截然相反,在付完首付后开始勒紧裤腰生活,纵然是父母资助了一部分房费,但是也缓解不了房价上涨造成的经济压力,再加上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真真要过上参加聚会都要考虑要不要去的生活了。无论是哪一种我都觉得挺惋惜的,在风华正茂的大好时光,生生被房子绑架了人生方向。与其这样,还不如不买房子,带着心爱的人回到美丽的故乡,过上诗和远方的生活。


另外,为什么说30岁前别轻易买房?要知道,过早买房未必是好事,像上面那位90后硕士,在年初买了房子,那会房价已经出现回调了,当时跟风买房欠了好多债,房价下跌又开始担心贬值的问题,前段时间他联系过我说以后想回老家那边工作了,想把房子卖出去,买房不满两年出售可是要交个税的,一听这个他又沉默了。


闹了半天,他自己的人生规划还没搞清楚就贸然买了房子,还是举全家之力,买了房自己又不住,出租的话房租也抵不了房贷,在政策调控的大环境下,原本仅有的积蓄生生让房子的锁死了。30岁是个分水岭,很多人在此阶段成家立业,工作上换城市、换行业的可能性也比较低,在这个时间点买房,无论是在心智上还是经济上都相对合适些。


买房是人生的大事,有焦虑那是肯定的,只是别忘了在知道真相后,多几分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买房?为什么选择在这个城市?动物本性难改,但买房观念还是能改变些的。


——END——


文章非声明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