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术战争
专注艺术资本与市场的深度分析和数据挖掘。为艺术收藏家、艺术机构高管、文化产业高管、奢侈品高管、有艺术品味的新富群体服务。发力未来10年最有发展潜力的三大艺术产业:艺术金融、艺术消费、艺术旅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康石石  ·  什么样的作品集能拿到藤校奖学金? ·  4 天前  
华人生活网  ·  50美元卖掉$1500万梵高真迹?艺术界大地震 ·  4 天前  
华人生活网  ·  50美元卖掉$1500万梵高真迹?艺术界大地震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术战争

中国书画增值了10000000倍,任何东西都没有艺术品增值快

艺术战争  · 公众号  · 艺术  · 2017-03-07 10:49

正文

(导读: 任何东西都没有艺术品增值快,当时 齐白石的画才买1、2块钱, 1955年的时候,齐白石的画已经涨到收购价5块钱以上, 上次拍两个多亿的,增值一千万倍。 70年代,像李可染、吴作人、蒋兆和,当时收购价都是45块钱一大幅,齐白石才卖10块钱一尺。)



一,中国书画增值了一千万倍


我说收藏增值的问题,我1949年进北京,进北京之后刚打完仗,齐白石的画卖多少钱,卖6块白洋,不要纸币,就要白洋,那时候对纸币已经不信任了,刚打完仗,大家都很穷,我们解放军基本都是工农兵,对这个书画不太懂。


所以那个时候书画不值钱,是近代以来中国书画市场上的第一个低潮期,历史上也如是,战乱的时候就是书画市场最低潮的时候。放到现在得3500万吧,上次拍两个多亿的,增值一千万倍。


在解放以后,任何东西都没有艺术品增值快,文化革命的时候,后来到五几年的时候,1954年、1955年的时候,齐白石的画已经涨到收购价5块钱以上,可是到文化大革命收购价又重新回归之前。



我们70年代,那时候买画的时候,你像北京几个重要画家,像李可染、吴作人、蒋兆和,当时收购价都是45块钱,李可染山水在1964年,收购价当时卖给荣宝斋四张山水,给他350块钱,李可染高兴坏了,因为都是三裁的,一张一尺合10块多钱了,李可染高兴的说,我的画超过我老师的收购价,齐白石才卖10块钱为止。


当年45块钱,现在拍卖会上至少180万,当年60到90买的山水,现在至少拍500到1000万,翻了几万倍,什么房地产,什么都不成。在改革开放以前,从解放到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国家黄金收购价152,三块零四分一克,现在涨到一百多倍,白银,从解放到改革开放以前一直是四分钱一克,当时我们进北京一块白洋换一块人民币,3.5块白洋买齐白石的3.5人民币,收画的利润有上千万倍,有上万倍。就拿齐白石讲,二零零几年的时候才两万块钱一尺。现在卖多少钱了?


作者:刘文杰(著名收藏家)



二,普通人月工资可买几幅齐白石作品


李涵教授回忆,1954年冬,当他还是14岁的懵懂少年,就喜欢到北京王府井的和平画店看画。店里的画有60%是齐白石的作品,大概20%是徐悲鸿的,还有傅抱石、陈半丁、王雪涛等人的作品。齐白石的画多半是竖轴,价位也就二、三十元一幅。他清楚地记得,一幅三平尺的竖轴牵牛花,叶子上加一只写意蚂蚱,标价是20元。徐悲鸿的画马和牛比较多,一幅画的价格在六、七十元左右,其中有一幅大画翠竹仕女标价110元,算是当时店内最贵的画了。


“诗人艾青曾说过,他收藏的几幅齐白石的画不是齐先生赠送的,而是花钱买的。当时齐老自称94岁,画价是每平尺4元钱,艾青为了请齐老题上款还多加了几块钱。即便按这个价格,当时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就可以买两幅齐白石的画。”李涵告诉记者。


和平画店创办人、荣宝斋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经理许麟庐之子许化迟,如今是位收藏家,两年前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印证了李涵先生的说法。


据许化迟回忆,上世纪50年代初,父亲许麟庐的“和平画店”在齐白石的支持下开业,郭沫若、徐悲鸿、傅抱石、张伯驹、李苦禅、启功、黄苗子、黄永玉等,都是常客。那时候齐老不是很富有,直到去世也不富有。很多画家生前都不是很富有的,在1951、1952年,黄宾虹的画一元钱一张。



直到1977年,据许化迟透露,王雪涛的画12元一平尺,李可染是15元,他拿着陆俨少的画去荣宝斋,给出的价格是8元一平尺。上世纪80年代初,天安门前的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外宾服务部”,吴作人的润格是一平尺5元钱,李可染8元,刘炳森6毛、8毛钱。


1981年,从香港回来的许化迟,仅花20多万港币就买下了外宾服务部的全部画作,超过九千张字画,包括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吴作人、蒋兆和等人作品,“谁的都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