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铅笔芯
在过去的十年,互联网依靠流量经济模型获得了飞速发展。流量经济模型主要采用以广告为主的流量变现模式,广告资金的流入可以让大众以极低甚至免费的成本获得信息和服务。可以说,正是这一模式的成功运转,成就了我们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
但是,流量经济模型的弊端也在日益显现,至少在内容领域是如此。7月6日,《人民日报》14版的一篇《新闻莫被算法“绑架”》的短评或许会让“今日头条”的高管们有些紧张。
这篇评论写道: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痴迷于技术和算法的新闻客户端越来越‘简单粗暴’了。点开一篇文章,它会迅速用大量相似的内容刷屏,连拒绝的权利都没有。”
《人民日报》的编辑指责今日头条们说,“搭上所谓算法的‘便车’,一些原本信息量丰富的新闻客户端推荐的内容越来越单一,一些原本客观公正的内容生产者变得越来越偏激,一些新闻媒体原本宏大的格局变得越来越狭小。”
事实上,不仅是今日头条、越来越多的新闻客户端,都开始转向算法推荐这条不归路,从腾讯试水天天快报,到百度首页的改版,再到最近两年来,微博对用户TIMELINE越来越多的控制;甚至在大洋彼岸的美国,Facebook新闻推荐算法导致的所谓“茧房效应”,也被认为对大量谣言流传,甚至对美国大选的议题极化造成直接影响。
如上述报章评论所吐槽的,“对本能的自省和超越,是人性的一种进步。媒体也是一样。是被算法、流量和点击量绑架,只说受众想听的话,只写平台可能会推送的话题,只展示读者想看的那部分世界,还是坚持真实、全面、客观、独立,用态度和价值赢得尊重,用优质的内容塑造风格?这才是媒体人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互联网内容江湖的痛点
但是,为何“用态度和价值赢得尊重“的内容专业主义诉求无法战胜对流量和算法的数字化运营?更大的问题可能源自网络低成本复制时代技术机制的欠缺。
对于如何让大众获得优质的原创内容?目前传统中心化平台的做法包括,“打赏”的经济激励和贴原创标签的保护。但是“打赏”避免不了刷流量,而各中心化平台的原创识别和保护,又均仅局限在本平台内部。
不久前,一篇《内容红利下的“做号江湖”:一天20篇、每篇5分钟、月入5万》的科技报道,描述了流量算法机制下,自媒体们出人头地的速成之道。
从贴吧、微博、微信、门户里扒拉出300-500字,修改,再加上自己的“修饰”和“想象”,然后贴上三张图,取一个标题,发布。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每天“写”20篇。
“做号者“的日常生活是疯狂攒稿——最早是直接搬运,一字不改地抄袭,后来各大平台上线了原创保护后,同平台抄袭变成了跨平台抄袭,比如从头条号里抄一篇发到百家号里,一些熟练的做号者,还会顺手调整段落的顺序和语序,躲避算法检测,这相当于双保险。
可见,依靠流量模型的内容平台,不可避免地会被导向去发掘人性的无聊和低俗一面,不断地推送各种吸引眼球的低俗消息。与此同时,在这样的平台上,各种抄袭文章,各种小黑文泛滥成灾,已经成为附骨之疽,“头条”们无心也无力自拔。严重挤压了优质内容创造者的生存空间,互联网的内容生态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区块链项目发力内容领域
除了依靠更完善的法规与从业者自律,同时期待大众的欣赏水平与版权意识不断提高加强之外,从技术角度是否有可能扭转上述现状呢?目前广受关注的区块链技术,正试图作出回答。
在互联网上我们到底该相信谁?可以说在区块技术链诞生之前,没有一个中心化的组织能够真正解决这个难题。而作为随比特币一同诞生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因其去中心化、即时验证、可追溯、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技术特点,被《经济学人》誉为“信任机器”,正在日益被金融、供应链、产权登记乃至选举等领域所重视和采用。而这些特点,也同样极为贴合内容和版权场景。
已经有不少国内外的项目,致力于使用区块链和其他技术手段改变现有内容市场格局,解决优质内容难以识别、传播和变现的问题。比如业内大神级人物BM开发的Steemit,国内团队发布的YOYOW等,都引起过业内的关注。
这一领域最新的参与者是一个叫做“原本”的团队以及他们所开发的名为Primas的项目,那么他们的解决之道有何不同?
Primas的解决之道
据“原本”CEO吴鹏向区块链铅笔(chainb.com)介绍,在过去的一年里,原本团队致力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数字版权领域,并且打造了国内首个在版权领域商业化落地的区块链产品。带着与媒体、大数据以及算法相关的技术经验和深入理解,原本团队即将发布面对个人用户的下一代内容价值生态圈“Primas”,希望从根本上颠覆了今日头条们的游戏规则,重新书写媒体传播的法则。
Primas 的底层架构在以太坊(Ethereum)上,关键逻辑使用智能合约实现,核心数据也使用智能合约写入区块链,内容数据存储在IPFS中。
针对版权问题,Primas建立了完整的DNA体系和溯源机制,其核心是内容数字指纹识别,通过密码学与区块链技术,将创作者认证的作品及认证时间、作者信息、可信时间戳共同加密,生成一段唯一的八位码,这样不管之后内容“流窜”到哪个地方,都有根源可以追寻。
对此,“原本”的CTO甘露解释说:
“传统的版权保护机制是旧时代的产物,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你是不能转发的,而授权这道繁琐的流程筛掉了很多发布渠道作者的权益是被保护了,却也失去了很多渠道和粉丝,作者的经济利益也没有得到最大化。”
而Primas平台上,原创作者在产生了版权保护后,可以选择是否授权转载,如果同意授权可以标明价格;而内容需求商搜索到这些文章后,是否可以转载以及价格多少非常的明晰,作者通过内容的转载,很可能即可实现对长尾收入的归集。
与现有的中心化内容平台不同,Primas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经Primas保护的内容作品并不只局限在系统之内流传,而是可以被转载到网络中的任何一处,也不用怕作者的权益受到影响。
而相比较现有的同类去中心化内容平台项目,Primas还有一项重要改进。之前的同类项目对于内容往往都是基于流量来做评估的,这无法很好避免用户在利益驱使之下,刷出大量数据。针对于此,原本团队为Primas创设的价值模型是一套综合的评估体系,而不基于流量进行评估。Primas力图通过区块链技术,构造了一个侵权成本大于交易成本的环境。
采访中,原本CEO 吴鹏向区块链铅笔提到:
“当一个市场没有很好的规范机制时,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出现大量劣质假冒的东西,而Primas能够提供一种完美的解决方案,内容市场自然会重新具有真正的价值。这并不是什么新的价值,而是我们在这十几年里所缺失了的,原本的价值。”
Primas为优质内容的持续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保障思路与方法。为了配合项目的开展,原本团队将于8月1日,开启Primas的ICO,出售PST(PrimasToken)。作为一个将有望重构整个内容生产行业的项目,铅笔近期将持续予以关注报道。
请点击原文,进入Primas官网,了解更多详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区块链铅笔的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内容仅供参考。
关注本公众号后,进入公众号
回复关键词可以查阅资料,以下是部分关键词
回复 WEF ,查看《WEF:世界经济论坛认为区块链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未来报告》
回复 智能合约 ,查看《巴克莱银行报告》
回复 moody ,查看《穆迪120个区块链项目报告》
回复 SWIFT ,查看SWIFT《区块链对证券交易全流程产生的影响及潜力》报告
回复 论文11 ,查看论文《可扩展的去中心区块链》
回复 埃森哲2 ,查看埃森哲《区块链每年可以为投资银行节省120亿美元》报告
回复 联合国报告 ,查看联合国报告《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在构建社会和可信金融之间扮演的角色》
回复 用户特性 ,查看普林斯顿大学首本比特币教科书初稿《比特币用户的特性(Characteristics of Bitcoin Users)》
回复 普林斯顿 ,查看普林斯顿大学首本比特币教科书初稿《比特币和数字货币技术(Bitcoin and Cryptocurrency Technologies)》
回复 IMF,查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Virtual Currencies and Beyond: Initial Considerations》
回复 DTCC ,查看美国存管信托清算公司报告《DTCC: 拥抱分布式》
回复 广发 ,查看报告《科技前沿报告:区块链:正快速走进公众和政策视野》
回复 川财1 ,查看报告《川财证券:区块链技术调研报告之一:具有颠覆所有行业的可能性》
回复 川财2 ,查看报告《川财证券:区块链技术调研报告之二:区块链技术进化论-区块链技术的国内实践和展望》
回复 桑坦德 ,查看桑坦德银行报告《The Fintech 2.0 Paper: rebooting financial services》
回复 拜占庭 ,查看《拜占庭将军问题详解》
回复 论文1 ,查看论文《比特币闪电网络:可扩展的离线即时支付》
回复 论文2 ,查看论文《比特币骨干协议》
回复 论文3 ,查看论文《数字货币是否应该进入Barbados央行国际储备货币组合中》
回复 帮助 ,查看本公众号全部关键词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