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同学资本圈
北大同学高端资本项目及人脉交流平台。同窗开启友情、资本联结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洪灝的宏观策略  ·  🙏//@caozenghui:🙏🙏🙏-202 ... ·  昨天  
第一财经  ·  今日,马云现身!员工评论亮了→ ·  2 天前  
经济参考报  ·  抖音、快手、微信,同日发布公告! ·  2 天前  
钱币圈  ·  这枚纪念币!火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同学资本圈

权力大洗牌!省会分权,加速了

北大同学资本圈  · 公众号  ·  · 2024-05-11 16:18

正文

来源:城市财经,作者:余飞


01

发展壮大一批省域副中心


顶级规格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4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

会议的主旨,名称已经宣告,推动西部地区大开发,推动西部地区大发展。
会议提出了14条建议,其中比较吸引眼球的一条为:
发展壮大一批省域副中心城市。
这句话,与2020年求实杂志发表的《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所提到的“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相呼应。
当时的背景则是中西部一些省会,的确过度集中了资源,无论经济首位度还是人口首位度,都超过。
以2022年的数据来看, 吉林省会 长春 的首位度最高,GDP 占整个吉林省GDP的50%以上,也即全省一半的经济汇聚在长春。
银川 的首位度也高达50%。西部的 西宁、成都 和中部的 武汉 ,首位度位居全国前五,在省内都是一言堂,说一不二。
西安、哈尔滨 的首位度也超过了三分之一。 海口、兰州 接近三分之一。 长沙、合肥、沈阳、昆明 占比均超过了四分之一。
而从省内老大与老二角度来看,成都最是疯狂。
2023年,成都GDP超2.2万亿,占四川省GDP的超三分之一,是第二城绵阳的5.7倍。可以说,四川21个城市,其余20个城市都是陪衬成都。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在这种背景下,才有了避免“一城独大”、培育多个中心城市的地区发展战略调整。
2020年强调之后,一批省域副中心城市诞生了。如今在顶级会议上,再次强调,意味着,省会分权时代,正在加速。

02

省会即将加速分权

2020年之后,由于顶层设计上对地区发展战略做出了重新规划,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对城市发展的侧重点,做出了微调。
202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两份文件,明确指定了河南省域副中心 洛阳 ;江西省域副中心 赣州 ;贵州省域副中心 遵义 ;陕西省域副中心 延安 ;江苏省域副中心 徐州 ;山西省域副中心 长治 ;湖北省域副中心 襄阳
此外,广东省早就指定了 珠海、湛江、汕头 ,湖北指定了 襄阳和宜昌 ,湖南指定了 岳阳与衡阳 ,甘肃指定了 天水 ,云南指定了 曲靖
2022年,广西发布《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直接圈定 柳州和桂林 为省域副中心。
安徽在发布的《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版)》里提出, 芜湖 为省域副中心。
将强省会战略做到极致的四川,2023年 通过了 《关于支持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关于支持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和《关于支持乐山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的意见》。
正式钦定绵阳、宜宾-泸州为省域副中心,乐山为区域中心。之前提到的南充-达州副中心方案尚未审议,可能后续会审议通过。
湖南省去年更是开始加速放权。
2023年,湖南省发布了 《关于赋予岳阳市、衡阳市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

文件明确提出:

支持岳阳市、衡阳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决定赋予岳阳市、衡阳市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下放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共14项,包括诸多项目的审批权,药品、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权等等一大堆。

同时,为了支持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在领导班子上也做了调整。 由湖南省委常委谢卫江兼任岳阳市委书记。

除了湖南,很多省与自治区,也通过人事高配的方式,促进省域副中心发展。

贵州遵义、河南洛阳、湖北襄阳、山西大同、陕西延安、云南曲靖、四川绵阳的市委书记,都是省委常委“高配”。江西赣州更是由省委副书记兼任。

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本质就是分省会的权。因为一个省的产业资源有限,政策资源也有限,既然要推动副中心发展,一定程度上会弱化省会的红利。

省会与普通地级市之间,本来就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零和博弈,这就需要省政府和自治区政府居中调节。

去年,安徽芜湖就公开挑战省会合肥的权威,先是通过其官方平台发布了一篇《“一城独大”不是春》的文章,直接明示合肥分权。

之后,芜湖又发布了一份只有合肥分权给它,才能完成的目标计划书, 芜湖市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在这份方案中,芜湖提出 到2027年,GDP要力争8000亿元,到2035年人口要突破500万。


03

强省会与均衡发展,谁更好


聊到这里,就不得不直面一个问题,到底是强省会战略好,还是均衡发展战略好?

本号的观点,在去年以来的多篇文章中不断强调过:

强省会与均衡发展,无所谓好坏,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或者可以这样说,强省会与均衡发展,只是地区发展不同时代、不同实力的需要。

一言以蔽之,强省会与均衡发展,都是时代选择的结果。

比如强省会战略,内陆省与自治区,大多都是走强省会路线。

因为改革之后,沿海作为对接世界的第一线,思想率先解放,产业率先崛起,而中西部则要慢一拍乃至两拍。

产业崛起的沿海,疯狂吸引内陆人口。内陆地区为了抵御这种虹吸,只有将有限的政策、资源倾斜给省会或首府,壮大省会与首府,才能对冲这种虹吸。

此外,强省会的另一个作用在于,省内能够有城市跻身一流城市,去争夺顶端资源。

在金庸的 天龙八部、射雕、神雕中,丐帮能够上位,成为第一大帮派,依靠的不是人数,而是帮主的武功,乔峰、洪七公,都是顶尖高手,黄蓉也是女中翘楚。而到了倚天中,同样规模庞大的丐帮已经不入流,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没有丐帮的身影,是因为帮主无能。

所以说,一个省要提升存在感,必须让省会出圈。只有省会出圈,才能在头部城市中卡位,为省内争取到好的资源。
如果连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资源也会绕道而行,就像中部的江西一样。
处在地级市角度来看,强省会不利于它们发展,但从全省战略高度来看,如果均衡发展,那只能是大家一起穷,强省会是最适合的战略。

再说均衡发展,大多也是时代选择的结果,个别是被迫。

广东、江苏、福建、山东、浙江、辽宁的均衡模式,都是时代选择的结果。时代选中了深圳、厦门、青岛、宁波、大连为计划单列市,时代成就了东莞、佛山、苏州、无锡、南通、烟台、温州、唐山等明星地级市。

时代更选中了上海成为东方明珠,在它的带动下,苏南地区都是个顶个的高手,南京很难拥有绝对话语权。

河北,则是典型的被迫式均衡。

河北其实一直想走强省会路线,带动全省发展。但奈何河北特殊的版图,限制了它这一想法。河北被北京、天津两座直辖市拦腰一分为二。北部的唐山、张家口、承德都在被北京天津虹吸,石家庄的话语权很弱。
中部地带的保定、廊坊、沧州其实也是仰望着北京和天津。石家庄的话语权也就在冀南邯郸、衡水、邢台。所以石家庄一直难以做大,河北也就一直不上不下处在尴尬的位置上。

04

为何要加速分权


既然如此,为何又开始要求打造省域副中心?

因为时代又不同了。

一方面,在强省会战略下,一些省会扩张太过疯狂,虹吸过度,摊大饼式发展,需要得到遏制。

比如四川省倾全省之力打造成都,并且协助成都完成了行政区划调整的吞并工作。
西安、合肥、济南、长春等城市,同样有吞并行为。

这样的行为已经触发了不少地级市的不满。
所以,我们看到,在设立省域副中心的同时,官方也收紧了无序扩容。
2022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文件中,再次明确提出,“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
2022年中央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再次强调,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
另一方面,一些省会已经壮大得差不多,该到了均衡的时候。
比如成都、武汉的GDP已经超两万亿了,已经具备了相当大的势能。这时候,想要推动四川、湖北往前发展,就不能再继续无休止壮大省会,而是得适度均衡,开启双核乃至多核。
东南沿海经济强省,无一例外都是双核乃至三核。
广东有广深双核,还有佛山、东莞两大万亿级别城市助攻。江苏更是如此,13个城市号称十三太保,江苏省内无弱市。浙江有杭州、宁波双核。山东有青岛、济南组成的双核。福建有福州、厦门、泉州三核心。
这些优秀的成功案例在前,四川、湖北等已经成长起来的大省,也到了该双核的时候。
当然,不得不说,我们做事总喜欢一窝蜂。
前面本号已经说到,强省会还是均衡发展,无所谓好坏,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是,自2020年之后,很多弱省与自治区,也盲目追随,去推动省域副中心发展。
比如广西、云南、甘肃、山西、贵州、江西等。
这些省与自治区的省会与首府,GDP尚未过万亿,自身还没有壮大起来,走强省会与强首府路线更妥当,先把省会与首府的武功练好,等到能打时,才是寻求均衡的时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