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图书奖于17日揭晓,今年人气飙升的美国作家科尔森•怀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新作《地下铁道》(Underground Railway)获得最佳小说奖。在多次与文坛大奖擦肩而过之后,怀特黑德终于得到了一份重磅肯定。一部让奥普拉读完之后夜不能寐、上榜奥巴马书单的作品,令人充满了好奇。
准备了16年,把自己当作主人公
《地下铁道》近距离观察了美国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的恐怖。讲述了原本居住在佐治亚州的年轻奴隶科拉(Cora)借着地下铁路一路北上的逃亡故事。
在推出不久后,这本书就收获了众多好评:
▲《卫报》:“《地下铁道》:美国奴隶制的残酷真相。”
▲《纽约时报》:“这书揭露了奴隶制的残酷以及它的毒性残留。”
▲奥普拉:“自己买一本,再买一本给你的朋友。因为当你读到那个让你惊心动魄的一页,你一定想要谈论它。”
▲推特网友:“这书写得太好了,你以为会很难读,其实不会。”
作者科尔森•怀特黑德坦言,“16年前他就开始构思这个故事了,但是30岁时的自己还不够成熟,不能给读者带来阅读冲击力。”为了把自己更深入地带入到奴隶的逃亡故事,体会奴隶的悲剧,他在写作时曾想象自己的孩子看着自己被鞭打、折磨、贩卖的场景,加强写作的感情。
书里提到的“地下铁路”在美国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它指的是19世纪在美国境内形成的由秘密路线和沿途的避难所组成的网络,主要用来帮助非裔奴隶逃往自由州和加拿大。这个网络在当时得到了废奴主义者和同情者的支持,资料显示,从19世纪早期形成到1850年,共有10万奴隶通过“地下铁路”逃走。WGN America电视台也在今年初推出了十集新剧《地下铁道》(Underground),讲的也是这个为自由而逃生的故事。
一个运气不佳的作家,不断被惊喜“吓到”
科尔森•怀特黑德乍一看并不像是一个作家,一头脏辫十足雷鬼范儿,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摇滚音乐家。
不过生在纽约的他一路接受的都是精英教育。他小学和中学就读于纽约顶尖私立学校——三一学校(Trinity School),之后又顺利被哈佛大学录取。怀特黑德大学毕业后为美国著名老牌杂志《村声》撰写专栏,并且还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
今年47岁的怀特黑德并不是美国文坛的新秀,至今他写了7本书,包括6部小说和1部散文。每一部的题材和写作风格、结构都大相径庭,读者永远猜不透下一部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怀特黑德自称满脑子奇怪事物,始终在挑战自我。这些作品入围过海明威奖、普利策奖、福克纳奖等多项文坛大奖的决选名单,不过每一次都遗憾与大奖擦肩而过,似乎总少了一点运气。
而今年他的人气一路飙升,迎来了事业的巅峰时刻。4月的一天,怀特黑德接到一个电话,被告知自己还未正式出版的新书《地下铁道》成为了脱口秀女王奥普拉“钦点”的推荐书目,奥普拉读完表示,“我夜不能寐,心悬在喉咙处,几乎不敢翻下一页。”要知道,“奥普拉读书会”至今推荐了52本书,每一本都掀起了全美的阅读狂潮。以至于奥普拉选书的那一周,都被称为是书市的“奥斯卡周”。
在得知自己的作品入选奥普拉推荐书目时,怀特黑德一度不相信,以为是玩笑,还数落了经纪人一番。而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8月中旬,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自己的夏季书单,《地下铁道》就是5本中的其中一本。总统对这本书的形容是“精彩,有力”。这本书也因此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接二连三的惊喜之后,他终于得到了美国国家图书奖的终极肯定。这一次,他淡定了许多,在领奖时说:“善待每一个人,创造艺术,和强势做斗争。”他的这番发言获得了全场的掌声。怀特黑德还对电影有极大的兴趣,正在尝试写剧本。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看到他编剧的大银幕作品。
201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名单
美国国家图书奖是美国分量最重的图书奖之一,由包括拉尔夫•埃尔森(Ralph Ellison)、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等知名作家在内的国家基金会在1950年成立。除了《地下铁道》所获的最佳小说奖之外,还有4个不同种类的奖项。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今年获奖的其他作品。
▲最佳非小说类奖:《生而被标签》(Stamped from the Beginning)。作者:Ibram X Kendi。美国反黑人种族主义运动的“编年史”。
▲青年文学奖:《三月:第三部》(March: Book Three)。作者:John Lewis、Andrew Aydin、Nate Powell。本书讲述了国会议员约翰•李维斯的故事,是第一部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漫画书。
▲诗歌奖:《成为人的表现》(The Performance of Becoming Human)。作者:Daniel Borzutzky。
▲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权力经纪人》(The Power Broker)、《林顿•约翰逊传》(The Years of Lyndon Johnson)。作者:Robert Ca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