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公司历史?
A:
公司老板程涌上世纪90年代从湖南益阳来到深圳,早期做化工药水生意。零几年时候花了几万元买PCB药剂配方,开始从事PCB药剂生意,发现PCB是印钞机,开始投入PCB行业。2005年,公司惠州生产基地成立。2008年益阳生产基地成立。2005年公司销售额几百万元,发展到17年预计有17亿收入,每年30%多增长,成长性很强。
公司风格稳健,上市前每年赚的钱都用来买设备,没有银行借款。
Q2:董事长、总经理分工?
A:
董事长程涌负责研发、生产、销售,妻子贺波担任总经理,负责财务、采购、IT、人力。另外总经理是公司与同行交流的窗口,能拿到很多资讯,同行对公司老板娘防备心不是那么强。
Q3:公司企业文化?
A:
1)集权管理:确定计划后,下属无条件执行上级命令。
2)民主创新:讨论计划时,所有人都可以提出意见。如果意见能给公司带来成本降低或收入增加,将以金钱进行奖励。
3)全员持股,连司机都有股权。
4)干部储备:每年开6个班培训底层干部,同时有提倡员工间拜师。
程总说过,公司最大的变化是每天都在变,灵活性很强。
Q4:公司产品结构和战略重心?
A:
17年预计:
汽车类:占比25%,主要是非安全类。包括Mobis(现代)、德赛西威等。公司想切入汽车安全部件PCB,放在IPO募投项目2来做,认证周期2年,已经在做认证。客户为Continental、现代、丰田、松下等。
NB、伺服器:占比20%,主要是笔电、伺服器。
消费类:占比20%,包括电视机、机顶盒。
通信类:占比20%,手机主板。主要是华为、魅族
电源类:占比10%,手机充电器、工控电源(UPS)
工控:占比5%,工业控制板。
公司战略重心是手机、汽车。
全球手机市场份额逐步被国产机蚕食,公司主要客户是华为(二手单)、小米(二手单)、魅族(二手单)。订单需求非常好,交货周期3 – 4个月。手机必须用HDI,投资动辄十几个亿,非上市公司玩不起。前两年HDI不赚钱,良率低,价格竞争激烈。经过这两年洗牌,市场格局变好,目前整个市场产能非常紧缺,终端客户主动提出涨价。毛利率30%+,比普通板高10 pct,销售单价是常规板的2 – 3倍。HDI的春天来了。公司目前每个月HDI产能只有7000平米,挑单价来选单子做。每一家都想试试,多拓展客户。什么时候想进就能进,现在矛盾是产能太小,交货能力不行。传音、三星都不敢接。募投项目1包含2 – 3万平米/月HDI产能。剩下7 – 8万平米为军工、高多层板。今年年底能拿到保密认证,明年能正式开始做,已经认证了2年了。最近还在做航空航天的认证。
公司HDI直接上三阶、any layer。为类载板等做准备。类载板目前只有深南电路、方正、超声(不多)能做。
汽车板:订单从海外像国内转移;新能源车耗用PCB量会显著提升;国家政策扶持;利润高;ROIC高,普通设备就能做高附加值产品,而HDI需要高额投资。
Q5:目前产能情况及扩产情况?
A:
分为惠州、益阳两个厂,惠州以低端为主(双面、4层为主),益阳产品为多层板,且新客户导入均在益阳。惠州月产能为10万平方米,益阳月产能为20万平方米(一厂17万平米,二厂为IPO募投项目2,产能3万平米)。如果开满,年收入做20多亿没有问题。今年年收入不到20亿主要是因为受环保趋严影响,公司在17年3 – 7月,也就是PCB淡季,淘汰了旧设备,因此产能下滑,但目前影响已经消除。17年8 – 10月产能利用率均在90%以上。
IPO募投项目1:年产120万平米多层板。14年厂房建设完成,17年逐步投产。还有1年半达产。产能放在益阳2号厂房。主要是新增客户:联想、中兴、华为(二手单)、三星(4 – 6万平米/月,电视,工控部件,控制板)、手机、伺服器(华三)、小米(二手单)、华为(二手单)、魅族(二手单)。
IPO募投项目2:年产80万平米汽车板。今年4月份打桩,厂房需要1年,装修、设备需要半年。第20个月逐步试产。
公司还有一块场地留给三厂。未来希望上全自动产线。
公司扩产是每次扩3万平米/月,保证产能利用率的饱满。公司扩产是有订单才来扩产。
新投产能一般投3 – 6个亿为设备、人员磨合期,会亏损。
Q6:17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什么下滑?
A:
主要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其次是关停旧设备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
Q7:益阳建厂如何解决生产配套问题?
A:
选址益阳是因为益阳是老板的老家。当地政府给了公司土地、环保的优惠政策。生产配套最初很辛苦,现在理顺了。
Q8:PCB订单情况?
A:
目前大的PCB厂订单都很旺,交货周期在3 – 4个月,但小厂不行,因为小厂拿不到原材料或原材料的交付周期、价格不好,同时因为环保趋严产能关停。整个市场的供应格局有改善。另外全球
Q9:PCB行业趋势?
A:
大陆厂商抢台资厂份额是大趋势,因为台资厂管理已经完全落伍,且内部跑冒滴漏严重,造成成本比内资厂商高很多。台资厂订单单价很高,但仍不赚钱。内资厂成本管控能力很强,且技术创新不错。
Q10:为什么公司很多订单是二手订单?
A:
公司发展年头不久,目前接其他PCB厂商转发的二手单来练兵,因为如果出问题只需要向经销商赔钱,但如果自己给直接客户做,一次做的不好就会挂掉,而且公司当前的产能还达不到一些客户(如华为等)的交付能力要求。目前公司通过二手订单尽可能多地接触客户,等到IPO募投产能逐步释放时,将开始逐步跟直接客户进行合作。
例如公司17年做了很多笔记本主板单子,不赚钱,但是是一个很好的练兵渠道,获得了戴尔、华硕、联想等客户的认可。17年11月开始,公司将不赚钱的笔记本单子逐步转向同客户的盈利性强的伺服器订单。
Q11:PCB厂商转单一般会给自己留多少利润空间?
A:
一般会截留8 – 10个点,差的单子留5个点,好的单子留15个点。
Q12:PCB行业竞争力?
A:
1)成本45%为原材料采购,采购很重要。
2)PCB行业因为制程很长,成本受人的影响很大,不同厂商的成本相差特别大,管理能力是决定成本的关键因素。例如公司产品比其他公司低端(单价低30%),但毛利率相近。深南电路将4/6层板转发给公司来做,因为自己做不赚钱,但公司可以赚钱。公司每个环节都是自己管控,连设备投入最大的钻孔也是自己做。
Q13:
覆铜板供应商?
A:
主要为超华科技、上海南亚新材料。公司不选择建滔化工是因为建滔化工是涨价的始作俑者。公司不选择生益科技是因为生益科技的产品为中高端产品,公司很多订单不需要用生益科技的产品。
Q14: 如何判断覆铜板价格?
A:
1) 铜价走势:主要看全球经济形势、供给(智利是否罢工、供给政策变化)、重要经济体的重大经济政策。
2) PCB订单供给需求:主要看市场反馈、同行反馈、配套易耗品供应商(如钻嘴、电镀药水等消耗品,如果反映大厂、小厂需求都很旺,说明旺季来了)。
3) 供应商库存
正常来说,上游原材料(铜、树脂、玻纤布)传导到CCL需要半个月,CCL到PCB需要半个月。正常来说PCB企业备货1个月,如果主流PCB厂商CCL备货2个月以上,说明库存已经很高了。建韬化工是覆铜板行业最大的炒家。
预计CCL价格基本见顶,未来涨价幅度在5%以内。2月份进入淡季,预计价格会开始下行。本来预期18年1月覆铜板要跌价,但昆山环保事件一出,市场开始涨价。实际上建韬等厂商贴出涨价通知,最终涨价并不一定能够完全落地,还是要看与客户商洽的价格。
Q15:原材料成本是否能完全转嫁到下游终端客户?
A:
PCB行业格局及其分散,只能转嫁30 – 40%。为了降低成本,公司做了以下措施:1)调整产品结构(17年11月开始做),开始放弃黑电、机顶盒等不赚钱的产品,选择性接单,因为订单需求很旺;2)内部流程改善;3)改进工艺,减少制程。
公司18Q1原材料成本同比上升。18Q2进入淡季,预计原材料价格逐步下降。事实上,内资厂成本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PCB行业一直没有整合,导致PCB议价能力很低,小厂还不用开票。至少先吃完台资厂份额。2 – 3家出现700 – 800万平米产出,会出现比较强的议价能力。
Q16:
PCB同行比较
A:
1) 奥士康相比同行进入PCB行业较晚,但成长性很好。公司属于快速反应者,喜欢去同行学习,自己也会创新一些东西。例如公司15年推出大拼板,16年开始大规模推出。大拼板可以将毛利率提了几个点。难点在于:因为热胀冷缩,越大的板越难压合,容易出问题,品质不好把控。公司是第一家尝试大拼板的厂商,设备厂商不愿意配合,自己开发设备。
2) 景旺电子是国内竞争力最强的PCB企业,其他家差不多。景旺电子是国内PCB自动化做的最好的,管理很优秀。
3) 深南电路是国企,利润提升空间很大。隶属中航集团,国家扶持力度大,有大量航空、航天、军工等高端需求。
4) 依顿电子不求发展,老板的三个儿子都不想干PCB行业。
5) 胜宏科技发展快,但成长性不快(上市后来看,低于同行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