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发展改革委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部门。主要的职能职责有三方面:(1)是全市经济和社会规划、计划主管部门;(2)是投资主管部门;(3)是粮食主管部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DA数据分析师  ·  Deepseek来袭,数据分析师会失业吗? ·  昨天  
旁门左道PPT  ·  PPT重点别再标红了!!丑爆了! ·  2 天前  
数据派THU  ·  AAAI 2025 | ... ·  2 天前  
CDA数据分析师  ·  Deepseek来袭,数据分析师会失业吗?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李海洲:“一盘棋”“一张网”“一条龙”,将“12218”变“实景画”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公众号  ·  · 2025-02-06 19:00

正文





2月6日,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对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吹响了拼经济、谋发展的集结号,发出了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动员令。如何将广州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相关意见从“施工图”变成“实景画”?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海洲表示,市发展改革委将从建立健全“三大机制”、落细落实“四大任务”、做优做强“五大要素”三个方面下功夫。






“12218”:

选择大赛道,布局大产品,形成大格局




李海洲介绍,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部署要求,节前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见。


《意见》注重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以“广州所能”更好服务支撑“国家所需”;注重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引导资源要素集聚、高效使用;注重聚焦“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选择前景广阔的大赛道,布局千家万户的大产品,形成四梁八柱的大格局。力争到2035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成,产业创新能力和高水平人才队伍居世界前列,培育建设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市发展改革委作为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必将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不折不扣抓好《意见》贯彻落实,着重在三方面下功夫。”李海洲说。




建立健全“三大机制”

塑造创业兴业“好生态”




首先是建立健全“三大机制”,通过 “一盘棋”构建产业发展领导体制、“一张网”构建“3+5+3+1”产业配套体系和“一条龙”构建企业服务全覆盖机制 塑造创业兴业“好生态”。







“一盘棋”构建产业发展领导体制 ,即发挥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总作用,设立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关键产业发展办公室,强化市、区联动形成合力。


“一张网”构建“3+5+3+1”产业配套体系 ,即聚焦每个细分产业,出台对应规划、政策、分工文件,筹备相应的园区、科技、人才、资金、智库资源,建立招商、科技转化、增资扩产清单,并定期开展工作评估。


“一条龙”构建企业服务全覆盖机制 ,即建立由14位市领导对口服务联系“21+8”重点产业、近500家重点企业和90个重点项目的工作机制,领导包干、市区协力,形成企业服务新矩阵。持续深化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塑造面向不同行业、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区别化营商环境良好生态。




落细落实“四大任务”

重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优势”




同时,落细落实“四大任务”,通过 构建产业体系“四梁八柱”、加快“两业融合”“两化转型”、强化产业发展韧性和优化提升产业效能 来重构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优势”。



李海洲表示



构建产业体系“四梁八柱” ,要坚持“以实为本”,梯度促进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坚持“向新而行”,有序推动具身智能等6个未来产业规模倍数级增长。坚持“以质取胜”,全力推进金融等8个现代服务业向高端化国际化迈进。


加快“两业融合”“两化转型” ,广州正开展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示范项目遴选培育,打造一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项目。


强化产业发展韧性 ,广州适度超前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创立一批首试首用示范应用场景,以新技术、新场景促进新应用。


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效能 ,广州正制定“产业布局规划图”,明确各区重点产业布局;做深做实“五外联动”,创建优势出口产业集群;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优化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构筑形成“热带雨林”式的企业成长体系。




做优做强“五大要素”

筑牢产业发展“硬支撑”




土地、资金、人才、技术、数据……这些基础要素是产业发展的基石。李海洲表示, 要做优做强“五大要素”,筑牢产业发展“硬支撑”。



具体包括



做实土地保障为产业筑基 。优先保障重大战略性产业项目用地,引导土地向重点产业、重大平台集中。


做强资金支持为产业提速 。按照每年不少于1%的比重增幅,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产业投入强度,2030年达到20%以上。


做优人才服务为产业助力 。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支持重点功能区开展人才管理改革,营造“近悦远来”人才高地。


做好技术培育为产业提质 。建立“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协同的技术发现与甄别机制,推动前沿技术“地平线扫描”,设立概念验证基金,努力缩短从0到1研发突破和从1到100成果转化的距离。


做旺数据应用为产业赋能 。实施“广州数智创新计划”,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发挥广州数据交易所作用,培育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 END •

来源丨广州日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