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轮股市非理性调整时期,“新村长”临危受命,出台了一连串的政策,挽救市场于水火之中。
其中有一个重要政策就是,
从严审查IPO。
什么全链条把关,严审重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什么从严把好IPO质量关,防范“病从口入”等等。
说辞还是老一套,但是网友们这次又信了,认为这次跟之前又又又“不一样”。
的确,新政之下,很多排队上市的IPO,连夜撤单跑路。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年内共有82家IPO终止审查,其中有80家是主动撤回,占比超过九成。同时,今年A股仅有26家公司成功上市,同比减少五成。
夜路走多了,总会遇见奇葩事儿;重压之下,总有头铁的人。
监管机构在审查的时候,发现排队IPO的联纲光电有点儿问题,于是就发了问询函让投行解释清楚咋回事。
没想到,辅导这家IPO的投行是中信,业内背景深厚。于是“博弈”就开始了,一来一回三个回合。
尤其是第二个回合,交易所直指问题核心,要求他们针对大股东家族实际控制98%股份的事实发表明确意见。
没想到,交易所等来的不是意见,而是直接拿出以前的案例:
8家实际控制人家族持股比例较高、且还成功上市的案例,这些案例的实际控制人家族持股比例均超过了9成。
意思很明显,我们又不是唯一一家,家族控股90%以上的公司有很多,其中这8家都成功上市了。
它们行,为啥我们就不行?
网友们一看,都惊呆了,认为这种回复就是“逼宫深交所”,“硬刚管理层”。
3月22日,深交所宣布,决定对联纲光电保荐人中信证券启动现场督导。
然后,中信证券股价周一大幅低开,单日下跌4.88%。
3月27日大盘再次跌破3000点,很多股民又慌了。
晚间,中信证券冲上了微博热搜。
在“中信”词条下,有员工平均工资、质疑保荐项目的合法性以及甚至有“做空”传言。
总之,市场下跌,韭菜们总要树立个“敌人”。他们之前把矛头对准“融券”和“量化”,现在把矛头对准了它。
针对种种传闻,3月28日早间,中信证券声明称,相关传闻不实:
近日,公司关注到有自媒体、个人账号等发布和传播有关中信证券的虚假不实信息,相关言论与事实相悖,严重损害了中信证券声誉,也不利于资本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现在,深交所启动现场督导,中信证券也辟谣了。
所以,事情结束了?没有。
这事谁输谁赢,不是看股市是否重上3000点,还是得看联纲光电能否成功上市。
为啥会有投行硬刚监管机构?
对于监管机构来说,这只是他们的一个“活”,但是对于投行来说,这就是他们的饭碗呐。
现在,大家对金融行业的预期都比较悲观,首当其冲的就是,投行。
比如,近期中信证券的投行部门就进行了人员调整,百余人从IPO股权岗转至债权融资、并购重组、投资等业务条线。
从微观上看,金融行业的人员,都很抑郁。
从小学习努力刻苦,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也如愿考上了国内名校,研究生阶段出国深造,头顶国际名校的光环。
毕业之后也很努力,工作之余还把注会、司考、CFA、FRM等金融领域顶级证书拿到手了。
结果,现在工资一个月3000元人民币。
现在整个金融行业,从上到下都人心惶惶,很多机构已经大幅降薪了,到处都在缩减成本,不知道啥时候大幅裁员。
而且,现在已经有裁员的迹象了。
其实,如果对照日本,我国金融行业的寒冬还没开始呢。
当年的日本,股市和楼市泡沫一骑绝尘,金融行业也蓬勃发展,利率、业务、准入、资金流动等等全部自由化。
金融行业的高薪吸引了很多日本年轻人投入这个行业。
然后,泡沫破裂了,日本也进入了严监管周期。
同时,日本也进入了负利率时代,大家的投资都很保守,只投资债券、存款等等,不需要太多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