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媒:“源自美国技术标准”计划降至10%,华为在台积电下单或受影响
2.
弘半导体迎来ASML光刻机,第三家本土14nm晶圆厂锁定
3.MLCC回温,预期明年价格将上涨5-10%
4.半导体大基金减持3家A股上市芯片公司:进入投资回报期
5.不转单三星,英伟达下代7纳米订单绝大多数仍由台积电代工
6.联发科公布天玑1000性能参数:4×A77,跑分50万
7.新思(Synaptics)向清芯华创出售显示整合触控芯片业务
1.外媒:“源自美国技术标准”计划降至10%,华为在台积电下单或受影响
外电报导,美国计划将“源自美国技术标准”从25%比重调降至10%,以全力阻断台积电等非美企业供货给华为。根据外电报导,台积电内部评估,7纳米源自美国技术比率不到10%,仍可继续供货,但14纳米将受到限制。
为此,华为旗下主力芯片厂海思加速将芯片产品转进至7纳米和5纳米先进制程,14纳米产品分散到中芯国际投片,避开美方牵制。
中芯国际目前14纳米月产能仅2000至3000片,即使扩大到1.5万片,仍无法满足华为,且中芯国际14纳米是否能低于10%的美国技术占比规定,目前无法确定,但预料中芯国际应会加速扩产,不过也可能面临被美国政府制裁的风险,美中两强的科技战战情更加扑朔迷离。
2.弘半导体迎来ASML光刻机,第三家本土14nm晶圆厂锁定
12月22日,位于湖北武汉的弘芯半导体发布公告,该厂为首台高端光刻机设备进厂举行了隆重的进厂仪式,虽然官方没有公布具体信息,但可以确定是一台ASML的高端光刻机,售价也是数千万美元级别的。
据报道,弘芯半导体制造产业园是2018年武汉单个最大投资项目,该项目2017年已投入建设资金520亿元,2018年第二期项目再投资760亿元。
弘芯半导体主要运营逻辑先进工艺成熟主流工艺,以及射频特种工艺。先前,弘芯现任CEO蒋尚义表态不会做10nm及更先进的工艺。话虽如此,但发展14nm对弘芯而言还是有必要的。如果成功,这将是本土继中芯和华力之后的第三家14nm晶圆厂。
3.MLCC回温,预期明年价格将上涨5-10%
今年第4四季,MLCC价格逐渐随电子产业走出谷底,库存水位降为70天健康水准,目前全球份额方面,村田31%三星电机19%、国巨13%、中国大陆各厂约占10%,差异在于堆叠层数日商约800-1000层,大陆厂商约于300层。
展望明年,第1季MLCC价格将受惠终端库存回补效应上调5-10%。目前主要生产厂区将于年后招工,产量2020年第二季才能回升。5G时代被动元件需求将较4G多出两成,其中MLCC的用量更是较以往大增,不论是在手机还是新能源汽车方面都是如此。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主要的买盘来自大陆渠道商。价格方面,渠道商的MLCC报价,比10月上扬约10%甚至30%。至于MLCC的原厂价格,第4季和明年第1季报价均持稳,以国巨为例,第4季MLCC价格季减率仅5%之内,而明年第1季的报价走势也跟第4季差不多。
4.半导体大基金减持3家A股上市芯片公司:进入投资回报期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基金”)长期致力于本土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与健全。据统计,“大基金”在A股市场累计投资了约18家半导体公司。在各投资标的股价攀升的同时,“大基金”也积累下可观的账面盈余,由此进入投资回报期。
12月20日,兆易创新、汇顶科技、国科微陆续发布减持公告,三家公司均遭大基金减持不超1%股权。根据12月20日收盘价测算,兆易创新市值为627.1亿元,1%股权即为6.27亿元;汇顶科技市值为933.6亿元,1%股权即为9.33亿元;国科微市值为79.11亿元,1%股权即为0.79亿元,合计16.39亿元。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国科微、汇顶科技、兆易创新的净利润分别上涨101.54%、437.22%以及22.42%。与年初相比,对应的股价涨幅分别为93%、161%以及214%。
5.不转单三星,英伟达下代7纳米订单绝大多数仍由台积电代工
据报道,英伟达中国技术大会于12月16日-19日在苏州召开,CEO 黄仁勋确认下一代7纳米订单绝大多数仍将会交给台积电代工,只有非常小的比例会交给三星。之前,市场盛传英伟达可能将三星电子纳入芯片代工的考虑厂商之一,以此追求更低的代工价格。现在看这一传言已被证实为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