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Taka
~
之前看《奇葩说》,蔡康永讲的一段关于时间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他帮我们算了一笔账:
假设我们的寿命是80岁,那我们一生属于自己的时间,
从呱呱坠地到走向生命的终点
,
也只有不到30,000天
。
他做了个对比:
如果我们要出去旅行一年,只有30,000块钱,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够花;
可是人生,要行进80年,也只有这30,000多天。
区别在于:钱花掉了,明天就可以赚回来;可是时间,
你用尽世界上的所有方法
,
也不可能挽回一分一秒
。
看完这段话,Taka 一直在想,如果人生真的是一段旅程,那么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
选择走上一条怎样的路
,
其实就决定着我们要过什么样的人生
。
正因为这样,我们面对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选择,才会如此谨慎、焦虑,生怕选错了路,浪费了时间。
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该怎么判断,自己是否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在 Taka 看来,在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错误的」。
想一想,如果你正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那会是什么原因?
答案无非有两个:
1.
你的终点选错了
:正在追求的终点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2.
你靠近终点的方式有问题
:
要规避这些错误,无非就是两个办法:
1.选好目的地
2.选好路
图片来源:Pinterest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讲讲这两个问题。
「
问题一:你的目的地是哪儿?
」
确定一个正确的目的地,是我们走上正确道路的前提。
不然费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到了终点,发现自己根本不愿意待在这儿。这可能是对人生资源最大的浪费。
该怎么判断这个目的地是「正确」的呢?你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一. 这是我真正想去的地方吗?
虽然「梦想」、「热情」这样的词都被说烂了,但在人生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如果追求的目标不是自己真心想要的,你的努力其实是很难持续的。
可是在我们的成长环境里,很多人,包括 Taka 在内,听到最多的都是
「你应该做 xx ……」
,很少有人会问我们:
你想做什么?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这么多人大学快毕业了,甚至都工作几年了,还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
了解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之前 Taka 也写过类似的文章:
《从「迷茫」到「找到喜欢的事情」,我只做了这四步》。
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个很有用的小方法:
观察自己的身体和情绪
。
因为身体和情绪是最诚实的。
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件事,不是因为我们真正想做,而是觉得自己「应该」做。
这个「应该」,可能来自于别人的期待,生存的压力,或者是害怕自己做不到的恐惧。
观察自己的身体状态和情绪状态,可以帮助你跨过各种理性的考量,了解自己对这件事最真实的态度。
如果你总是感到身体紧绷、难以放松、没有成就感,那可能就是身体和情绪在提醒你:
该换一种生活方式了
。
具体怎么观察,Taka 觉得写日记还是很有效的方式。
每天结束前,问问自己:
这可能就是你的热情所在。
图片来源:Pinterest
二. 凭借我的能力和资源,我能去吗?
很多鸡汤文会夸大「梦想」的作用,让我们觉得,只要有兴趣,你就能做好。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因为做好一件事情,只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
能力和资源
。
也就是说,很有可能,你喜欢做的事,并不是你「擅长」做的事。
就拿找工作来说吧,按「喜欢」和「擅长」,可以把工作分成四个类型:
其实,工作的本质是
价值交换
。如果你只是因为「喜欢」进入一个领域,却不具备市场需要的能力,很可能会在高手云集的职场找不到自己的竞争力。
面对这种情况,有两个解决办法:
图片来源:Pinterest
三. 这个风险是我能接受的吗?
最后,除了看到这个目标对你的价值,还要评估它
可能的风险
。
就像度假前,我们会查目的地的天气状况一样,对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可以帮我们调整好心理预期,做更理性的决策,同时为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做好准备。
比如,你想去北漂,就可以找几个在北京工作的同学朋友,了解一下具体的生活成本和工作强度,是不是你能接受的。
比如,你要考研,就要提前思考万一考不上该怎么办,或者会不会因为考研失去一些好的工作机会,这个风险是你愿意接受的吗?
再比如选工作,除了看公司的招聘需求,你还需要了解这个行业的成熟度和寿命,避免进入一个处于下沉期的行业。
图片来源:Pinterest
「
问题二:你的最佳路径是什么?
」
解决完「去哪儿」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要思考「怎么去」。
这就好比你在做旅行攻略,确定好目的地之后就要思考:
该怎么设计线路,才能让我们省时省力地到达目的地,同时还能欣赏到风景?
一. 找到「关键步骤」
给大家讲一件发生在 Taka 身上的小事。
五一的时候,Taka 去看话剧,本来应该去国家话剧院的,没看清楚票去了国家大剧院,演出快开始了,才发现自己来错地了。
因为当时特别着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快点去车站坐车,狂奔了大概10分钟吧,打开手机导航,才发现自己跑错方向了,只好又回去,耽误了很长时间。
后来想想,
这跟我们很多同学的状态有点像
:
因为找不到方向,所以非常焦虑,因为非常焦虑,所以抓起手边的一件事就开始「努力」,却根本没有思考过:
做这件事真的能让我实现自己的目标吗?
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就要在行动之前,找到要达成目标的「关键步骤」。
就像我们去爬山,山脚下都会有一个导览图,图上标着你上山的关键节点。记住这张图,你在爬山的途中一看见地标,就知道自己到哪里了,不会偏离方向。
关于如何找到「关键步骤」,最好的方法是问问自己,
你在3-5年之内想要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是什么?
找到一个
具体的人
做「标杆」。
以这个具体的榜样为参考,倒推自己需要做哪些事情,然后落地到每天的行动里去。
关于「标杆管理」,我们之前有详细介绍过:
《没有目标很迷茫?5步教会你标杆管理》
,大家可以回去复习一下。
图片来源:Pinterest
二. 研究「最优方法」
还有同学,知道自己要去哪儿,也上路了,但就是走得特别吃力。
这种情况就是做事的方法不对,需要学习更好的做事方法。
主要渠道就这么几个:
1.
网络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