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风景读书
风景读书沙龙以旅游为出发点,由作者亲自为您读书,带您领略不一样的风景,内容主要涉及: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旅游设计、旅游投融资、旅游运营、实操案例等。我们要做的是专业课的阅读,有声,有色,有味,有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风景读书

罗德胤专栏 | 居庸关上的烟尘

风景读书  · 公众号  ·  · 2017-11-17 07: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风景读书

点击上方 蓝色字体 关注微信号, 每天七点,陪你读书!



分享乡村故事

讲述经典美文

罗德胤专栏为您呈现古村之美、

风景之美、旅游之美和阅读之美!

每周五早七点与您相约,

我们不见不散!





从旧时京师北门德胜门往北,有一条通衢大道,叫京藏高速,沿着这条路一直奔北,可以到达居庸关、宣化乃至想走多远有多远,直至西藏。我时常往来于京藏告诉北京段,每每车流滚滚,不胜其烦时,一到南口,便觉心情转好——一路占据视线的高楼大厦,忽然变成了巍巍青山,分列于道路两旁,穿行其间,犹如置身山谷。



从南口往北约十公里,便是闻名天下的居庸关,由居庸关再往北十公里,则是八达岭。熟悉北京地形的人都知道,这一段是北京西北的咽喉地带——关沟。



何谓咽喉地带?请看我从教科书上搬来的知识。


北京地处蒙古高原、山西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交接地带,西、北、东北三面环山,东南面向广阔的平原和大海,形势上是一个半封闭的海湾,地理学上称其为“北京湾”。


北京西为太行山系的西山,北是燕山山系的军都山,太行南起黄河,沿山西、河北交界逶迤北上,燕山东起渤海,两大山脉相交于北京西北部的关沟,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西山从海拔2302米的东灵山向东北伸展,一路降低,到关沟时,海拔1015米;而燕山从海拔1534米的黑坨山向西南延伸,也是一路走低。两山相接处的关沟,是一个断裂带,又是海拔最低处,自然就成为山间通道,古时称“陉”,关沟是太行第八陉的军都陉。



关沟从北口到南口仅20公里,因此关沟不仅是北京两山山系的最低处,也是最薄处,故而是北京的“咽喉”。


面对一个连接着蒙古高原、山西黄土高原通往华北平原最重要又最薄弱的通道,你会做什么?当然是设防。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就在此设立要塞;东汉时期开始设立关城,从此“居庸塞”改叫“居庸关”。两千年来,居庸关从未被小觑过,尤其是明朝。



公元1368年,元顺帝从居庸关仓皇北逃,大明帝国如旭日冉冉升起,但不幸的是,失败者的进攻与胜利者的防守,终明一朝,却从未停止。1371年,大将徐达就奉命修关—在前代所建的居庸关遗址上,垒石为城,加固居庸关城防。这是明朝在北边修建的第一座雄关。而次年,第二座雄关也随即在西部矗立,这就是控扼河西走廊的嘉峪关。



《明实录》是一部记录明朝各皇帝语录的史料,《明太祖实录》里有朱元璋的军事战略“指示”,从中可知修建居庸关与嘉峪关的原由。用高屋建瓴的话说,就是四个字:“固守封疆”。不扩张,不出击。把自己的领地圈好、守好。这真是农耕民族的基因性思想。


我们来看一下朱元璋语录。朱元璋说“地广非久安之计”,“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北元的人与地,都没用,“略荒裔之地,不如守边”。但是朱元璋也知道,旧元势力向为中国忧患,不可不备,因此要在边塞驻军屯田,“修葺城池,常年练兵,严为备守”,“来则御之,去则勿追”。朱元璋这个御敌方略如何?我好像听到侵略者在讪笑。


朱元璋为大明定下了防守的基调,又布防了由大漠以南,嘉峪关以东、鸭绿江以西的第一道防御线。而其南还有第二道紧贴北平的防御线,其中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居庸关、松亭关,是其中的重要关口。纵向分路,横向分层,朱元璋的部署不可谓不周密,但是他忘了,历来只守不攻的守,是守不住的,何况历朝都是一代不如一代,结果是越守越退缩。


果然,朱棣一上位,朱元璋的防线就被打乱了:首先是防线内撤,其次是迁都北京。内撤与迁都结合起来,于是京师就成了前线,而长城就成了边关。明末清初史家黄宗羲曾有一句点睛之评论:明朝迁都以后,经常考虑的是“失天下”,而不是“治天下”。这真是“缭乱边愁听不进,高高秋月挂长城”啊。


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明成祖朱棣曾说过一句话:“居庸险隘,北平之咽喉,我得此,可无北顾忧……”居庸关能不辱使命吗?正统十四年(1449年),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来了。明英宗因鲁莽率军出阵,被蒙古强大的瓦刺部擒获。瓦刺首领也先写吃英宗直抵北京城下。骤然间,京师烽烟四起,国都难保。


居庸关面临近8万人的攻打。奉命镇守居庸关的是右副都御使罗通,他据城固守,瓦刺部猛烈攻打。突然,居庸关西南角被打坏。罗通急令浇水灌城。十月中旬,天气寒凉,滴水为冰,城墙成了冰墙,瓦刺军无从下手。这一仗打了七天七夜,罗通“三败之,斩获无算”。瓦刺崩溃,北京保卫战结束。长城防御线,达到了朱元璋的最低要求。居庸关满足了朱棣的最高要求。


鉴于长城的作用,兵部尚书于谦开始大规模修筑长城,到隆庆五年(1571年),明朝完成了万里长城的连接。而居庸关内呢,也有了一个小小的变化,为表彰罗通,明朝建了一座表忠祠,就在今天关内西南侧——户曹行署西南深处。幽静之地,飘着历史的烟尘。


《中华遗产》

2016年第10期


《中华遗产》杂志是我最喜欢的杂志之一了,经常有很好的选题和文章,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得到的信息和知识往往是碎片化的,而中华遗产就可以做到把碎片化的知识给串联起来,很难得,这一期的中华遗产,是《长城》专题,里面有5篇文章,分别从政治、军事和建筑这三个角度对长城进行了解读,另外,在杂志的中页还配上了由台湾知名建筑师李乾朗先生绘制的 精美而且生动的城楼建筑三维解剖图。蔚县古堡是长城边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更具体,也更生活化,而长城就更宏观,也更技术化。我认为把《蔚县古堡》和《中华遗产》的这期《长城》专号对照着看,会让我们对长城体系有更为深入和立体的了解。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

文章选自:《中华遗产》2016年10月刊卷首语,作者黄秀芳

风景读书,陪伴你的风景旅途!

Tips: 今天的领读就到这啦!

从10月9日开始,我们将共读的是《乡村旅游该升级了!》,请各位书友记得每天阅读我们的推送哦!如果您想获得我们的纸质版书籍,可以在我们的公众号菜单 【推荐读】 中找到 【有好书】 的风景读书的微店,就可以购买到由 【作者亲笔签名】 的书籍咯!


根据广大读者的反馈意见,风景读书对阅读打卡的规则进行了适当调整,以8月2日以后推送的文章中的读书规则为准:


不知道如何共读的书友们注意啦, 关于如何打卡


1、将每日风景读书推送的文章不设分组转发到朋友圈,截图发给风小景或风景读书会员群均可,可以每天一发,也可以月末集中来发。 打卡时间仅限每日早7点-晚24点


2、打卡签到本着自愿的原则,不憧憬赠书的盆友也可以选择不打卡签到。不过风小景还是拿出很多书,鼓励大家多读书,多学习的呦~


3、 针对当日忘记打卡的同学要记得“补打卡”哦 (补打卡:将遗漏打卡的所有天数的文章在朋友圈转发,并截图给风小景, 当月 补打卡次数最多3次 ),不然风小景也会督促大家打卡的哦!


关于完成阅读任务的奖励:


1、 坚持每日阅读并不设分组转发朋友圈,连续 打卡签到累计一个月 的同学将会 获得本期由作者亲笔签名的纸质版书 。活动详情请咨询风小景。


2、欢迎大家 在共读微信文章下方 留言,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我们会在该书共读完后优选部分精彩感悟,共同回顾本书的共读,并且 每期将选出3名优秀评论者 赠送由作者亲笔签名的纸质书籍。

2、欢迎大家 在共读微信文章下方 留言,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我们会在该书共读完后优选部分精彩感悟,共同回顾本书的共读,并且 每期将选出3名优秀评论者 赠送由作者亲笔签名的纸质书籍。




“风景读书”将与您共读

《乡村旅游该升级了!》

如果您想跟我们一起读旅游行业的经典书籍

立即报名



更多信息,请咨询风小景


识别下方二维码


我是风小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