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不止读书
从读书开始,尝试不粗糙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疯子与书  ·  //@Michael12355:人生要紧的是 ... ·  2 天前  
悦读文摘  ·  每天思考一段话 ·  4 天前  
慈怀读书会  ·  24道古法桃酥,山药含量35%,一口酥到掉渣 ... ·  1 周前  
慈怀读书会  ·  不发霉,不开裂!大厨超爱的银杏砧板!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不止读书

我从台湾背回来10本书

不止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7-12 23:37

正文




去台湾,是偶然之偶然,朋友提议,便成行了。去之前没有做什么功课,我一向不大喜欢做太详尽的攻略,一则当然是懒,二则也是怕兴致在行前就用完了。不管人生还是旅途,我都是懵懵然就上路了。


果然,行程一路也是懵懵然。第一天在香港机场就延误了四个小时,熬到晚上抵达台北,下大雨,一头扎进出租车,赶去和朋友汇合。只记得司机师傅一头白发,不大说话,问了目的地便安静下来。我转头看窗外,天已黑,雨水淋落在外面的世界,高架桥和城市,好像没有什么区别。


城市和城市,愈来愈像,很多想象,真的到了跟前,就落实了。落实了,未必是最好的状态。


我对于台湾的想象,大多来自前些年看的台湾综艺节目,从那些节目里记得了很多街道的名字,什么永康街,敦化南路,虽然不知道路在哪,听起来却很熟悉。这回走到实地,想象被记忆替代,原来牯岭街那么小,原来西门町和深圳的商业街大同小异,原来101已经旧了。



不过,也有到了现场,才能感受到的惊奇。比如机车。在大陆,马路永远是汽车的马路,但在台湾,马路是汽车和机车共同的马路。在十字路口,靠近斑马线的道路有专门划出的机车等候区,绿灯一开,机车比汽车更先发动。扬尘而去,像脱缰的野马。行驶在路上,每个人戴着安全帽,又像一群蜜蜂,混乱但有序地前进。


另外,还看过一些文字,说台湾的服务业非常周到,这也是我此行所感受深刻的。不管是问路还是入店,从未受过白脸,一律的客客气气,客气得受宠若惊。


还有,就是书店了。书店多,且多元,这是我之前的印象。不过,此行却并未真的以书店为主题,只是顺便逛逛而已。顺便逛逛,买了几本书,顺便一记。




到台北的第二日,去淡水转了一圈,只记得朱天文写过一本《淡江记》,其余所有,一概不知。撞进一个大学,学生都放假了,只有寥落的游人,天气热,互相看看,喂喂鸽子,便各自走了。


回来准备逛士林夜市。一出地铁,便望见一个书店,红色招牌,叫做胡思二手书店,英文是Whose Books。本来没有特别要逛书店,但既然遇到,当然不能错过。



推开门,小小一间店,倒有两层,一层是文学类、生活类、经济类的书,二楼兼有日文和英文的原文书,及宗教、哲学之类。


我早已打定主意,书不能多买,背不动。心中下定决心要买的,只有两本,张爱玲的《秧歌》和《赤地之恋》。这两本,恐怕短时间内大陆还不会出版,想要一窥张爱玲的全貌,不可不读。


在书店逡巡了一番,张爱玲的书有几本,却没有我要找的。我盯着“现代中文创作”的书架,慢慢细看,从龙应台,到三毛,到陈雪,从白先勇,到张大春,到杨照,好多名字见过,好多名字没见过。见过的如同旧友,没见过的则是新识。我要找的,恐怕还是在旧友和新识之间,大概听过名字,但没怎么看过的书。


左看右看,不自觉已经拿了两本到柜台结账。其一是石桥毅史的《书店不死》,关于日本书店业人士的采访,我一向对书店感到兴趣,这本书以前在方所碰到过,但是没买,这次又见,当然是缘分,欣然收入囊中;其二是邱妙津的《鳄鱼手记》,骆以军推荐过,理想国已出过简体版,但是手上这本是初版,而且价格才90元新台币,便一并购入了。



逛书店总是这样的,想买的书没买到,但是莫名其妙买了其他书。好书店也是这样的,即使没有你确切想要的那本书,也会给你机会带走另一本,两本,三本……


这种体验,在旧书店尤为明显。




再一日,南下高雄,整个下午在驳二艺术特区晃悠,这一片原来是港口仓库,2000年前后改造成文化艺术园区,有艺术家入驻,设有展览,文化活动。



园区里有一家诚品书店,当然也要逛。


到底见识过苏州、香港的诚品了,也看了许多学习诚品模式的新兴书店,真到了台湾的诚品,也没有什么特别感受了。只是书店而已。



书店占一个仓库面积,书区占三分之一,其余皆是文创产品,书包、本子、钢笔、手表、衣服,琳琅满目。我仍只奔向“现代中文创作”的书架,细察良久,果然找到一本《赤地之恋》,拿在手里,有捕猎的快乐,可惜另一本还未找到,不过不急,旅程还长。


诚品贩新书,顺便可以看看现今台湾流行什么。没有想到,大陆很多新书都已有了台版,余华、莫言这类作家不必多说,我们这边畅销榜上的如张嘉佳、刘同等,也占了一席之位。



诚品正推出一个经典共读计划,为期两年,设立专柜,出版了上百种经典著作,分五种颜色,齐刷刷看过去,甚是悦目。我踌躇是否要买一本琦君的散文,究竟没买。认真看了一遍书目,如果整理出来,倒是不错的书单。


最后,买了三本书,分别是:《赤地之恋》、《家变》和《三十三年梦》。



《赤地之恋》是张爱玲五十年代出版的小说,写的是土改,写作场域从大上海变成了内地农村,读了开头几页,很陌生的张爱玲,回头细读再说。



《家变》是很有名的小说了,作者王文兴。虽然很有名,但到底写了什么,我竟然不知道,不知道,也买了。有时候,也要一点这样的任性。当然,这任性是因为很多我所信任的作家都提到过这本书,所以盲入也没关系。



《三十三年梦》是朱天心的书,2015年出版。这本书很厚,写的是关于去京都的记忆,她在第一篇文章里说,“我第一次来京都(1979年)至今,樱花已经开过三十三次了。”所以,书名才叫做《三十三年梦》。但三十三年,当然不仅仅是京都,还有半生回忆。


拿书站着,突然读到“盟盟已不跟我说话近三年”,心里一惊,不知道怎么回事,刚刚还看到书台上有一本谢海盟的新书,怎么会不说话已三年呢?我带着这样的好奇和八卦之心,悄悄收起了这本书,它不适合在书店继续读下去,需要更多夜晚。


刚刚查豆瓣,这本书理想国已经引进,似乎这个月就要出版。




高雄之后,去垦丁、兰屿、花莲,转了一圈再回到台北。


最后一天,下午五点的飞机,还留有一点时间,给书店。


先去台大图书馆转了一圈,出来,拐到大路(貌似是罗斯福路)又抄小道,寻觅书店。


先是看见一个名字不认识的书店,推门进去,看见柜台里坐着一位老爷爷,我们刚走进来,他便起身,径直往里间走,原来是去开灯了,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开电风扇,开空调,我们是他店里唯一的客人。有点太郑重了,很不好意思,因为书店里卖的都是关于台湾主题的书,我是误入了,害得人家辛苦忙碌一场,我们却什么也没买。


又进到一家名为雅博客的书店,也是专营二手书,店面不大,但干净整洁,我逡巡找书,问是否有《秧歌》,答没有,只得另外再寻觅。这回挑了一本张北海的《美国邮筒》。



这本书是三三书坊出的,时间是1990年,初版一刷,标价只要60新台币,感觉赚到了。张北海,最早知道,是看了他的小说《侠隐》,很独特的武侠小说,写抗战前夕的北平,国恨和家仇,别有意味。其实是很适合拍成电影的,可惜这些年还没动作。


后来知道,原来他生于1936年的北平,在台湾成长,又到了美国念书、生活,写了好几本关于美国的书,他爱城市,捕捉到城市之味,很难得。大陆也出版了好几本他的书,似乎读者缘不是很好。我倒很喜欢。另外,这本书还是阿城作序。



出了雅博客,又到了一家上海书店,主营新书,兼有上海若干出版社的简体书。终于在这里找到《秧歌》,另挑了一本史景迁的《天安门》,副标题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与革命。



最后,又进了一家附近的诚品,逛逛,顺便找店员查了一下是否有保罗·索鲁的《旅行上瘾者》,答此店没有,要到某某分店才有,我已没有时间,就下次再来吧。



除上面提到的书,还获友人赠书《击壤歌》与《舒国治精选集》各一本,很是感谢。是为记。


Ps. 前日回来感冒发热,这几天吃药,脑袋钝钝的,一直流汗。我倒挺喜欢流汗的感觉,一天睡好长时间的觉,昏沉沉的。牙疼,去看医生,智齿又发炎,去年侥幸没拔的牙,这回必须要拔了。



相关阅读:

去台北,不能不去的18所书店和两条书街
温罗汀读书夜--台北独立书店巡礼(15家)

在香港逛书店




- 不止读书-

魏小河出品 微博 豆瓣 知乎 @魏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