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二维材料君
二维材料领域的知识推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传媒1号  ·  传媒行业,需要新思维|传媒ESG合辑 ·  2 天前  
传媒1号  ·  传媒行业,需要新思维|传媒ESG合辑 ·  2 天前  
企业专利观察  ·  InterDigital起诉迪士尼 ·  2 天前  
企业专利观察  ·  InterDigital起诉迪士尼 ·  2 天前  
信息平权  ·  从2000万DAU说起 ·  3 天前  
信息平权  ·  从2000万DAU说起 ·  3 天前  
Java架构师技术  ·  SpringBoot + minio + ... ·  5 天前  
Java架构师技术  ·  SpringBoot + minio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二维材料君

转载——这41条科研经验,适合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学习,科研事半功倍!

二维材料君  · 公众号  ·  · 2024-08-24 10:23

正文

转载自:https://gong.ustc.edu.cn/2019/0328/c21214a509201/page.htm

网页还包含了很多其他的建议和有用的信息,可以关注浏览~

         

 

这实在是一篇少走许多学习弯路的好文章,大家可以好好吸取一下前人的经验。当然,效果如何,也要因人而异。          
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 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 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 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9. 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          
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10. 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英文文章写作

1.阅读10篇文献,总结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          
经常复习。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2. 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3. 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          
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4. 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          
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文献管理

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          
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 以及 换行符删掉。 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
   

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          
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

3. 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4. 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5.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

引用文献的忌讳

1.知而不引          
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2. 断章取义          
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

3.引而不确          
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

4. 来源不实          
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

5. 盲目自引          
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

国内文章水平不高的几个原因

1.审稿人知识陈旧          
年纪大的审稿人查文献和和上网的能力相当有限,无法核实该研究是否有意义,创新点在那里,方法是否可靠,结果是否可信。但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经常提的审稿意见是"参考文献不够新"。
   

2. 选错审稿人          
虽然一般指定两名审稿人,但编辑部经常让不懂分子生物学的人审分子生物学的文章,让不懂统计的人审统计处理比较复杂的文章。出于爱面子,很少有人提出"我不适合审这篇文章"。

3. 关系文章          
有了关系,什么都简单了。

4.造假          
任何人都不愿意成为制度的牺牲品。出不来预期结果就没法交差。为生存计,为按期毕业计,造吧。

标题动态的科学

1.科研靠积累          
象伦琴发现X 射线那样凭借一次简单观察就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科研成果来自于实验室长期积累。最终实至名归。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设计课题不要好高骛远。基金评审也是这样。没有前期积累,获得资助的可能性小。选导师要想好:你是要白手起家,还是要为人作嫁?

2. 文献要追踪          
开题时通过查文献了解的情况,到结题的时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写论文之前一定要重新查一遍文献。

3. 记录要复习          
前面的实验记录要经常复习。随着经验的增加和认识的提高,你会发现最初的判断未必正确。
   

写毕业论文

1.先列提纲          
不列提纲,上来就写,是坏习惯。几百字没问题,几千字勉强,几万字就难了。必须列出写作提纲,再充实完善,以保证思路的连贯和字数的均衡。

2. 平时多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