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夏夜瓜棚
量化投资、股市观点、热点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高中生随便出手,做了个折叠手机? ·  2 天前  
哔哩哔哩  ·  五毛特效拍哪吒,我的笑点和泪点在打架 ·  2 天前  
哔哩哔哩  ·  30岁母单和25岁早婚,婚恋观差别有多大? ·  2 天前  
哔哩哔哩  ·  马斯克刚发的地表最强AI,拉胯了吗? ·  3 天前  
哔哩哔哩  ·  B站2024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来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夏夜瓜棚

刺激2024,准备迎接更刺激的2025~~

夏夜瓜棚  · 公众号  ·  · 2025-01-01 00:15

正文

趁着还能把2024年说成是今年,就把今年的事聊一聊。


2024年是妥妥的刺激的一年,甚至比2020年那个疫情年的市场还要刺激。


先是年初的郭嘉队大规模救市,接着崩雪球,结果却演化成小微盘的股灾。救市救成了股灾,这估计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因为以前确实没出现过这样的事。


再是9月底的闪电牛,几天之内狂涨不止,什么技术理论、缺口理论、高开低走理论统统不好使。就一个字,涨。涨到上交所直接因成交量过大宕机。涨到9月30日两市涨幅中位数高达10%。涨到10月8日指数们以10%开盘,单日成交3.5万亿。这几件事也是前所未有。


这么刺激的市场,我也是开了眼。


开年的冰点,到下半年的热潮,其中仅仅间隔了几个月而已,市场的氛围就可以差距如此之大。不愧是我大A股。


这么刺激,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市场规模越大,越难控制。想要它乖乖的慢慢涨或者慢慢跌,何其难也。预期一改变,资金轰的就是一窝蜂。


官方总是嫌资金不够长期,不够耐心,想要促进长期资金入市,对短期资金十分嫌弃。


其实,资金也是一样的想法,嫌官方政策不够长期,不够耐心。然而它们没有办法做到促进政策长期稳定,也就只能用脚投票了。


互相嫌弃的双方,又互相离不开,那有啥办法?只能天天吵架天天情绪波动剧烈了。


所以,想要大A稳定,这事儿挺难的,几无可能。稳定的涨固然很难,稳定的跌,其实也难,因为稍跌多了,上面着急了来个啥政策,就又轰上去了。玩的就是刺激。


总体来说,2024年,大A还是比较给力的。刺激归刺激,但只要扛过来了,还是能见到彩虹。


这样的刺激行情如何扛过来?关键点就是你的财务状况,要跟你的波动状况匹配。


如果有杠杆,杠杆要扛得住今年这样的波动。否则,这种大起大落的行情,吃的就是杠杆客的血肉。


说到这里,再强调一下,跟一般那些大V不一样,我不反对上杠杆,反而鼓励上杠杆。


只是,要记住,杠杆不是跟你的预期收益率挂钩,而是跟你的波动率挂钩。 上杠杆,不是冲着预期收益率高,而是冲着波动率小,也就是把握性高,至于收益率,稍有一点,高于杠杆成本就行了。


即便预期收益率只有10%,但只要波动率够小,也就是把握性够高/风险够低,那就值得上杠杆。当然,前提是杠杆成本要低于10%。


实际上,金融就是一门如何上杠杆的学问。银行、保险、券商、基金,都可以理解为在上杠杆。即用别人的钱给自己赚钱


今年这种大起大落的行情,就是波动率高,对杠杆客比较危险。


我见过不少私募同行,在年初的小微盘股暴跌中,职业生涯崩塌。


倒不是因为净值曲线做的特别差,而是因为在2月初的市场底部,基金跌幅过大,导致投资人失去信心,在那几天大量赎回,造成实质性亏损。而在后面的反弹中,基金规模只剩零头,没赚什么钱空忙活一场。


也许有人会说,那该做好投资者教育,让他们别怕别赎回。


教育泥煤。


我最烦的就是这种动不动教育这个教育那个的官方做派。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投资人的钱那就是杠杆。杠杆资金是承受不了巨大波动的。 波动过大,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就是失败。


投资人扛不住撤了,那是基金经理你自己的责任。


说远了,继续聊。


不嘴炮不用Excel炒股,我有第三方验证的私募业绩。今年收益率也还凑合。私募排排网的代销和业绩展示还没处理好,只有先从托管平台拉一张图过来。确实没有私募排排网显示和分析清晰,凑合看。加上今天最后一个交易日跌了差不多0.7%,今年的收益率我估算了一下大概是33%左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