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艺术家
曾根裕 Yutaka Sone
“雪豹花园”:仿佛狩猎游戏和远观欣赏同时进行
文:犹滴
一个展览,它是一个日本艺术家的大型雕塑作品展览,展览包括大理石雕塑、绘画、装置和影像。这位艺术家叫曾根裕,他以“四海为家”的工作方式闻名。有时,我们就像对待一个作家一样,对艺术家本人的兴趣和他们的作品一样浓厚,这种类型的艺术家本身就是一件不断在被完成的作品,他们的生活即禁锢又自由,工作状态下的他们就像苦役犯一样劳作着,像是在泥土上耕作的农人、在工厂流水线上不停操作的工人、在电脑前设计程序的设计员。而这一切创造性呈现的背后恰好是重复的劳动,最终艺术家带给受众的是一片被开垦之后的灵感花园。
瞭望台式的窗口:隐蔽的目击
在四方当代美术馆主展厅的二楼有一个窗口,这个窗口的设计把观众假想成“瞭望者”,任何一个不经意从它面前经过的人,一旦驻足,从这个窗口望下去,就会看到一种被预设又超乎预设之外的景象,因为任何一处风景留给每一个人的印象都不同。而此次展览中的最大主题“雪豹花园”就恰好处于这个瞭望风景窗的视野之类,你可能会被这种预先设计好的目测精确性所打动,因为用大理石材质制作而成的“雪豹”只有通过这种俯瞰的形式,才能呈现最佳的视觉效果。瞭望台窗口本身和雪豹的设计构成了一种“狩猎狙击”的意象。当一个观众从这个位置去欣赏这件作品时,也即参与到这项艺术活动之中。曾根裕的创作重点在于景观,以及人与景观和、大地的联系,而“雪豹”的形象凸显和张耀了原始生命的力量和灵动,人类理智的思考已经到达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种原始性的本能在早已被弱化的当代,每一个人类的心灵仿佛又在呼唤着什么
…..
“
自我主宰是我们人之为人的本性。那么技术是否是我们能够借以征服自然的手段?或者技术在成为自然的主宰的同时,是否也将作为自然之一部分的人也征服了呢?和机器一样,工业化时代的人本身也依赖技术体系,人与其说是利用技术,不如说是为技术所用。因而人本身成了技术体系的职员、附属、辅助,甚至是它的手段。——
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
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之下,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虽也无法规避对技术的依赖,但是艺术的创作活动中带有幻想灵性以及超验的特质,在雪豹花园的这种创作过程中,恰好让我们体会到如何利用技术,而不为技术所奴役。大理石雪豹、展厅的瞭望窗口、观众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磁场:仿佛狩猎和欣赏同时进行,唤醒我们心灵层面的本能之欲。
阳台:被废弃的再利用游乐场
这是展厅之外的一个阳台,没有被封闭起来,完全敞开,此时正午的阳光璀璨耀目,正好直射在这个阳台上。一对情侣正站在围栏处眺望远方的城市。一个孩子的目光被吸引了,她发现了阳台地面上的一处“游乐场”——废弃的报纸、编织袋、木条、木屑、沾了涂料的工装服、编织手套
……
显然,这些都是被使用过的、废弃的物材。这些“废材”被随意地堆放着,它们躲在阳光的阴影里,好像在喃喃自述:我们已经没有用处。当那个孩子也吸引着你双脚踩在“地面”上时——被平整着铺满黑色的石砾的地面。你才有意识到自己又进入了艺术家预先设计好的“创作空间”:这里充斥着报废、循环、再利用、人与物的,人与自然(阳光)的连接,重返童年,捡拾乐趣。这份吸引既不是戏剧性也不是刻意为之的,艺术家的灵魂始终与一个孩童共振着。一个普通的观众,即兴自发地体验被激活了一下,这种艺术的创作过程可被预测也不可被估计会具体发生什么,每一个人的经验不同,所作出的反应也不会相同。
同样的,在二层展厅通往三层展厅的回旋走廊里,地面上留着大量被撕碎之后的报纸,这些明显地痕迹能让人产生联想,而“过程”正在走廊一侧墙壁上的电视屏幕中展示:艺术家用乳胶在美术馆的空中展廊铺满黑白报纸,并在这些报纸的表面用丝网印上一种“书法”(阿拉伯文、汉字和英文)。开幕展的当天下午,艺术家号召
15
位工人用力将这些报纸撕去,以至我们现在看到这种残留的状态。
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里这处阳台和不起眼的瞭望塔式的窄小窗口,这种设计即满足实用的功能,同时也成为了变相参与到艺术互动体验中的装置物。建筑的实用与审美功能,并非新鲜的话题。而建筑元素(实物)作为艺术创作即兴元素或辅助,又有了激发艺术家(创造者)和观众(参观欣赏者)灵感与想象力的功能。建筑本身并非高于生活实用层面的再创造,所以我们与“建筑”使用“设计”这个字眼;而与“艺术”使用“创造”这个词。然而这样的观展体验,让我们感受到了一股隐秘的暗流涌动——艺术家凭空出物的想象力如何在一个建筑空间里得以被再创造和再复活。建筑元素,显得不那么被动客体,更像一个等待随时参与的参加者。艺术家和建筑师们也毫不例外地使用“技术”,(
自我主宰是我们人之为人的本性。那么技术是否是我们能够借以征服自然的手段?或者技术在成为自然主宰的同时,是否也将作为自然之一部分的人也征服了呢?——《技术与时间
贝尔纳•斯蒂格勒》
,还好,我们艺术家们仍然在坚持着“使用技术而不被技术使用”的创造性活动。当然,建筑设计也在这个交集范围之内,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
从博物馆里的一幅画走到时尚的秩序 · 走笔录
你读•U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