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传统企业和企业家,李开复的核心建议是“归零”和合作。
相比互联网的冲击,他认为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将更加广泛、凶猛且跨领域。因为人工智能的算法是可以在已有基础上超越式迭代的,这对传统企业家提出了新挑战。
这就需要传统企业家,首先在思想上“归零”。不要因为现在企业的规模和存量,就担心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进而阻碍了革新和自我颠覆,“如果自己不颠覆自己,那别人也会来颠覆你。”
比如目前券商、银行、保险等行业的企业家,可能还没法做到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去开发产品。
“因为固有的DNA、文化方式、过去的成功、已有的利润,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袱,让他们无法放下。就好比柯达,明明知道数字相机的时代就要来临,但还是脱离不了固有的思维,逃不出被颠覆的怪圈。”
所以对于传统企业家来说,要么成为少数者,拥抱人工智能,然后走到更高的高度。要么沦为被颠覆的角色,被下一个创新者用新的技术颠覆掉。“当然,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颠覆自我,那另一种选择是把产业卖掉,然后转行去做投资,否则会因为颠覆来得凶猛快速,沉没成本会越来越大。”
其次是寻找拥有解决方案的合作方。目前人工智能火热的最明显特征是相关领域人才特别贵,但李开复认为这可能还只是表象,而且就算是传统企业家拥有强烈的变革决心、开出高额价码,也未必能够打动这些人才。
“因为任何一个顶尖人才都希望走得更顺,希望能够进入一个更加符合职业前景的公司,比如一个已经把大数据跑得很通畅的公司,所以他们也会更愿意进入Google、BAT这样的公司去发挥才华,而不是到一个传统企业去和老板没完没了地沟通。”
于是可能还不只是人才贵的问题,更加核心的是能否雇到的问题。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这对于企业变革来说,可能才只是第一步,还有接下来第二步、第三步需要迈出。
这样的情况下,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合作方就变得重要。这种合作方既要懂人工智能技术,又要拥有人才等核心资源方面的能力。
李开复表示,创新工场也在寻求这样的机会,希望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帮助传统企业去实现新趋势转型,成为合作伙伴,探索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