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寒假到现在,你家娃眼睛还好吗?
- 有没有眯起眼紧盯屏幕的时候?
- 有没有恨不得把脸贴在平板上的时候?
如果孩子有这些表现,那建议带TA去查个视力,看是不是已经“远视储备告急”了……
节前我们刚查完,结果真的一言难尽……
我家娃成功向我证明了,他最近在电视、手机、PAD上,下了不少“苦功夫”
。
其实,仔细探究原因,跟他长期近距离用眼和缺少户外活动有关,比起手机和电脑,真正伤害娃的是这些不良习惯。
另外,还有一点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孩子不爱吃
深色蔬菜
,
饮食不太不均衡,叶黄素相对缺乏,可能就
有点不妙了
。
那么,面对这样的娃,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一说
· 叶黄素有什么作用?到底能不能护眼?
· 怎么判断自己/孩子缺不缺叶黄素?
· 日常吃什么能补叶黄素?
· 选择叶黄素补剂关键看什么?
想跳过知识点,直接看叶黄素推荐的姐妹们,可以
点击下方图片
,获取
“优质好价”的叶黄素补剂
~
留言区晒订单号还有机会获得“抽免福利”。
科学配方、料足成分好
,效果看得见
添加水果浓缩汁,无蔗糖
叶黄素是
一种含氧的类胡萝卜素,它
是构成人眼视网膜黄斑区的主要色素。
叶黄素能
增加黄斑区色素密度,进而保护我们的眼睛。
说到蓝光,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波长在 380~500 nm 的高能量可见光。
太阳光、手机、电脑屏幕、LED灯等都能散发出蓝光。
值得一提的是,
波长440~470nm以内的蓝光可能对视网膜有害。
因为这种有害蓝光波长短,能量高,可以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引起色素上皮细胞萎缩,从而使视网膜受损。
如果眼睛中的叶黄素足够丰富,在蓝光到达黄斑区前,光线就会被叶黄素吸收过滤掉,将蓝光造成的损伤减至最低。
我国202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给出的成人叶黄素特定建议值(SPL)为
10mg/天
。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每日膳食叶黄素摄入量达到
6mg
的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白内障发病率更低。
对于儿童而言,《深圳市中小学营养配餐指南》中的建议量是
6mg/天
。
可惜的是,这么好的营养素
人体无法自己合成,只能通过饮食获取。
也就是说,只要
我们和孩子吃够深色蔬菜
,一般就不会缺乏叶黄素。
但如果因为
挑食、过敏等原因,孩子(或家人)饮食不均衡了,尤其是深绿色蔬菜吃不够的话,可能
就需要额外补充叶黄素了
。
PS:《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建议,2岁以上人群蔬菜的摄入应至少为300g/天,深色蔬菜占1/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 2021》显示,我国居民深色蔬菜的摄入量大约只占蔬菜总量的 30%,远远达不到 50% 以上的比例。
如果你或家人、孩子确实没有达到上述标准,那么不妨开始考虑额外补充叶黄素~
解你蓝莓叶黄素酯软糖
无蔗糖,满足每日叶黄素摄入量
任何叶黄素产品,我们吃它的最终目的都是“保护眼睛”。
这是因为,
叶黄素
有一个不太友好的特点,那就是
见光易分解
。
大家可以直接对比家中的叶黄素补剂,看是否符合上述标准~
或许会发现,这些产品中展示的“叶黄素的名称”不太一样。
简单来说,叶黄素酯进入体内后,会被水解成叶黄素,进而作用到黄斑区等位置。
但坏就坏在,
叶黄素本身不太稳定,容易受到光、热、酸碱值的影响。
而相比起来,
叶黄素酯更稳定,而且生物利用率更高,比叶黄素高61.6%。
除了叶黄素的相关成份外,大家在选择时,也可以看看配料表中有没有
“玉米黄质”。
这是因为,
叶黄素+玉米黄质的结合,有助于提升黄斑色素光密度,减缓眼睛的衰老。
蔗糖的“危力”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大人吃了升血糖,孩子吃了变胖、长龋齿……
为了满足更多人的护眼需求,
解你蓝莓叶黄素软糖
在生产时
没有添加蔗糖
,而是
用天然代糖麦芽糖醇。
麦芽糖醇的甜度是蔗糖甜度的80%-95%,但热量仅仅是蔗糖的1-5%,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 减少热量摄入
√ 控制血糖波动
√ 预防龋齿
这种天然甜味剂,早已被广泛添加到食品中,其“轻负担”优势和安全性是有目共睹的。
同时,产品还添加了水果浓缩汁来
提升口感
和
营养价值
(维生素、微量元素、花青素、有机酸等)
:
我们前面也说过,每天摄入的叶黄素建议量在10mg/天(孩子6mg/天)。
所以一定要看清产品说明,每粒胶囊/软糖含有多少叶黄素,以及建议服用的颗数。
此外呢,最好选择
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比例在5:1的产品
。
这个比例
与人体视网膜色素配比一致,也是国际公认的黄金比例~
一般来说,
市面上绝大多数产品的常规操作是
叶黄素5mg,玉米黄质1g,使两者达到科学的5:1比例
。
解你考虑到叶黄素稳定性较差
,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
成分损耗
,所以特别多添加1mg,
让每粒软糖的叶黄素含量达到了6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