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荐书
每周为您提供一份好书单
留言互动中随机选取读者 送出赠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女性或男性的界定依靠的是与文化相关的“社会印象”,这套“社会印象”是固化的有关男女行为、穿着和交往行为的模式,这些模式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头脑中,人们以此来规范自己的性别行为,并进行社会交往。
传统本质主义是生理决定论的,可以应用于对群体间一切差别和不平等的理论。性别本质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性征、第二性征和第三性征决定了两性的诧异 ,并进而决定了两性的社会地位。男性对女性的统治是因为男性的生理结构更易于充当统治者,男性获得的统治地位是以牺牲情感、家庭生活、安全等为代价的;而女性因为缺少攻击性,又要生育和养育后代,因此要受到保护。父权制的社会秩序是一种自然的、合理的统治秩序。(《社会性别研究导论》)
女性形象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反映一个国家与社会中的妇女权利和价值观,还会反映一段时期内的国家政治走向和社会心理状态。(黄巍《自我与他我:中国的女性与形象》 )
什么是父权制?当代女性又是如何遭到父权制压迫和剥削的?女性解放道路在何方?
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完成的重要作品,是其在第二波女性主义接近尾声,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酷儿理论兴起之初,对女权主义各个派别,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再次思考。近代社会在“资本主义”支配的“市场”和“父权制”支配的“家庭形态双重控制下,以无偿的女性劳务等为中心,形成了女性地位低下的历史根源。 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并就如何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本书尽管论述的是日本女性的地位问题,但其观点在相当大程度上适用于当下中国的国情。因而对于任何思考女性地位与男女平等问题的人都有着莫大的启发。
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将“年轻女性”与“贫困”一词联系在一起。
对于女性来说,十五六岁到二十五六岁,正是人生最为耀眼的一段时光。外表光鲜靓丽,大部分人几年后就会结婚并过上安稳的日子——人们都有这种感觉。从这种感觉出发,一般都认为年轻女性与“贫困”是最不沾边的人群,但是在现代社会,已经有人指出了年轻女性背后“看不见的贫困”。
《女性贫困》由日本NHK电视台特别报道组所制作的《看不见明天——越来越严重的年轻女性之贫困》等节目集结而成,重点关注女性与儿童贫困、单亲母子家庭及贫困的代际传递等在日本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非常值得中国读者了解、反思并引以为戒。
03
本书以珠三角女性流动人口对“小姐”及“性工作者”称谓的理解为切入点,通过探讨她们的自我身份认同、自我实践和生活技巧来理解她们的欲望和自主性。研究指出,在当今中国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下,这些女性在日益复杂分化的性产业中有着非常不同的生活经验,而“性工作”作为一个单一的概念并不能反映这种复杂性,因此娼妓合法化、性工作化的设想并不是政府干预的最佳目标,也不是改善这些女性生活状况的最佳行动策略。
作者的实地田野工作历时两年半,在珠三角的三个城市进行(广州,深圳,东莞),资料翔实丰富,其中有对小姐的深入访谈,有涉毒涉黑人员生活的写照,有对声色场所的细致观察,包含了作者作为一个曾经的“局外人”对这个群体的独到体会和她对性别研究、流动人口研究的巨大热忱。
04
人的成长,无一例外都要越过形形色色的障碍、壁垒,经历一个烦难的成熟过程。
为了成为一个成熟的男人,他们必须艰辛跋涉,走过漫漫长路,在此过程中他们会体验到种种挫折、焦虑和失意。
人们普遍认为女性的身体敏感而又复杂。事实上男性也大致如此,有时候,甚至还有比女性更加复杂而天真的一面。
男人是如何伴随着自己那多事之秋般的身体,与之一路较量而走向成熟的呢?
05
少子化和老龄化是持续困扰日本的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何改变育儿欲望低的社会现状?首先要了解造成年轻人不愿意生育的根本原因。《不让生育的社会》从女性的角度切入,以采访和数据为基础,向读者展现了职场对怀孕女性的不公待遇、医院妇产科的弊端、幼儿园存在的问题等,系统而深入地剖析了生育率低的社会因素。最后一章中,作者小林美希列举了日本社会中的正面事例,包括受到公司肯定的“职业妈妈小组”、将产妇和婴儿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医院、老人与幼儿和谐共处的综合养护机构等,描绘了“能够生育的社会”的理想形态。然而这些事例毕竟是少数,改变现状仍需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
将育儿的责任强加于女性,依旧是日本社会的现状。雇用环境逐渐恶化,社会构造日益复杂,结婚也变成困难的事,或者即便结了婚,也不愿意要孩子,又或者即便要了孩子,也有父母放弃育儿甚至虐待孩童——种种社会现实刺目至极。
近30年来的日本,几乎一成不变的现实是,家里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有6-7成女性面临失业。女性不仅置身于只有丈夫和子女的核心家庭中,而且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导致“父亲缺席”,每3位母亲中就有1人面临“孤独育儿”的现状。
国家也不愿意为育儿事业提供财政支持。托儿所的增设需要较多资金,于是国家选择强化育儿假制度,试图回避问题。即便增设托儿所,也是放宽政策,允许民间资本参与。而民营企业为了一己之利,以低薪聘用新手,导致优质保育逐渐消失。
仿佛整个社会环境都在对女性说:“这么担心小孩的话,让母亲在家守着吧。”
06
奥芙弗雷德是基列共和国的一名使女。她是这个国家中为数不多能够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没有后代的指挥官家庭,帮助他们生育子嗣。和这个国家里的其他女性一样,她没有行动的自由,被剥夺了财产、工作和阅读的权利。除了某些特殊的日子,使女们每天只被允许结伴外出一次购物,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眼目”的监视。更糟糕的是,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人类不仅要面对生态恶化、经济危机等问题,还陷入了相互敌视、等级分化和肆意杀戮的混乱局面。女性并非这场浩劫中唯一被压迫的对象,每个人都是这个看似荒诞的世界里的受害者。
本书讲述了一位父亲在妻子生育后患上产后抑郁症的故事。主人公马克·威廉姆斯是一位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他的妻子在分娩期间发生意外,临时进行剖宫产手术,此后患上了产后抑郁症,而经历了漫长的担忧和恐惧过程的主人公同样患上了产后抑郁症。疾病折磨着这个家庭,但夫妻二人从未放弃,并最终接受了专业治疗。主人公在历经一次次痛苦后意识到,男性患产后抑郁症并不是个例。他开始组建男性帮助小组,旨在帮助患有产后抑郁症的父亲们。通过媒体的宣传,全英国范围内的父亲对产后抑郁的认知得到觉醒,主人公创建了“爸爸的援手”组织,并受邀参加英国广播公司(BBC)的采访,入选英国伦敦的精神媒体大奖、英国骄傲奖,甚至得到了英国皇室的接见。
08
由《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赵南柱领衔创作,7位韩国文坛代表女作家联袂书写的短篇小说集《给贤南哥的信》,收录7篇将女性置于故事核心的文学力作。在韩国一经出版即被评价为“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最完美见证”,并斩获韩国出版从业人员票选年度好书、韩国世宗图书“人文素养类”好书!等多个奖项,是被誉为韩国“女性主义文学”里程碑的重磅作品。
09
“三十岁之后,她觉得时间陡然加快了,
一切尚未开始,就开始觉得要赶不及,赶不及了。
杨浩来得不早不晚,命中注定,应该是他,只能是他。”
在时间的挤迫、社会的框架下,
亲密关系中隐秘的苦痛和困惑,直视无碍。
10
《女性的力量》是心理学领域的一本高端科普图书。精神分析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当代精神分析理论已经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扩充。本书作者阿琳·克莱默·理查兹博士就是当代精神分析学的一位杰出代表人物。作为一位女性,作者尤其关注女性议题。在书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有关女性发展、创造力的深层精神分析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从她们个体性和社会性的体验出发,产生出如此多样的生活,并且看到女性发展的多样性,也赋予女性更多可能性。
阿琳·克莱默·理查兹博士精于思考,积极探索心灵,并在咨询室中进行实践、教学、督导及写作的过程中,找到答案。《女性的力量》一书中包含她的突破性想法,通过二十八个篇章,让读者明白一个女孩如何成长为一个女人,并带领读者从当下出发去找到女性的力量,更让我们理解了个体的差异比相似更让人惊喜,因为人类有着迷人的多样性。
11
本书通过分析浙江衢州詹氏家族的文学书写,探讨了家族脉络中的文学熏染和代际联系,彰显了文学书写与大时代的互动。从这些绵延的书写中我们得以窥见晚晴社会中女性生活的种种形态,她们对婚姻生活的苦闷、对不平等境遇的抵抗、自身的觉醒,以及对改革的诉求。
互动问题:
作为男性/女性个体,你在社会生活中遇到过什么性别困扰/难忘经历?
上期留言入选读者:
SamSara 英姑娘 已知狸
(已留言回复)
本期编辑/态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