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爱书,除了追求书的质量与数量,还有一点“小骄傲”常不易被发觉。比如跟戴锦华读电影赏析,请刘慈欣给你列科幻书目……由大家内行带入门或深造,如同在浩瀚书海遇良师益友,实乃读书人之雅幸。
就有这么一本书,书里收录了1997首精心挑选出来的唐诗,却尘封数十载才与世人见面。
其选诗之新颖,乃至背后不可轻易与人道的故事,与以往选本皆不相同,实属罕见。
更让人瞩目的是这部“唐诗选”的作者,正是我国著名文人伉俪:钱锺书和杨绛。约从1983年至1991年,钱锺书先生以《全唐诗》为底本,每天都会选几首诗。杨绛先生也每天抄一点,作为品读唐诗和书法习字的“日课”。彼时两人已是七十多岁的年纪,但依然坚持每日一选一抄,尽显一代大学者的雅趣和灵魂伴侣的精神共鸣。清华毕业,牛津深造,后任教于西南联大,成为杨振宁、许渊冲等一代大家的老师,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坚守着中国文脉。早在1958年,钱先生就出版《宋诗选注》。这部书至今仍是大众接近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读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绚隆在《钱锺书选唐诗》的《出版后记》里分析:“其于中国古典诗歌阅读之富,涵养之深,迄今尚无人能及。”《钱锺书选唐诗》选录 308 位诗人(无名氏计为 1 位)1997 首(句)作品,分上下两册出版,同时保留了钱、杨二老在抄录时的批注。
在书卷中,你不仅能研习欣赏钱先生选出的可以概括唐诗全貌的1997首诗,也能看见两位学人隽永美好的诗书生活和有爱互动。比如抄录到1990年5月19日,杨绛先生就批注“圆圆(两人爱女钱瑗教授)生日也”。
这部由钱锺书先生选定、杨绛先生抄录的唐诗手稿,经过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排印成书,并正式发布。这是近四十年来从未对外公布的重要文献,也是一部可供大众品读唐诗的独特选本。
所谓毛边书,就是装订后不将书页剪裁开的书,“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削”。懂书的都知道,毛边书在今日已十分少见,颇有收藏价值。
这样让读书变得更能静下心来,裁一页看一页,也颇有仪式感。《钱锺书选唐诗》,现在一条生活馆独家首发▼
限时特惠价:75元
限量珍藏毛边本:98元
以钱锺书、杨绛的人生经历的丰富性和文坛地位,其二人“合著”的书,背后自然有大把故事可讲。1950年代,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计划推出一套能够代表国家学术水平的古典文学作品的整理本,作为国人阅读的普及读本。《唐诗选》是大家最看重的图书。
钱锺书就是文研所《唐诗选》工作小组的一员。
从1956年开始,到1966年初稿诞生,钱先生负责撰写“王绩等十七位诗人”的稿子。在写作《宋诗选注》时,钱先生毫不吝才,随心而写,随心而评。据杨绛先生回忆:“锺书选诗(指选《宋诗选注》)按照自己的标准,选目由他自定,例如他不选文天祥《正气歌》,这是很大胆的不选。”
与独立撰写《宋诗选注》不同,钱先生只是《唐诗选》选注工作的参与者之一,整体选诗标准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难免有让他失望之处。到了1975年,文研所《唐诗选》的修订工作开始,钱先生当年用心撰写的十七位诗人,竟只保留了王绩、王勃两家,原来所选的诗大多也被换掉了。
对钱先生在选唐诗过程中遭遇的不快,杨绛先生非常理解。她在《我们仨》里回忆道:“锺书肯委屈,能忍耐。”虽然曾经参与了《唐诗选》的遴选、注释工作,但是,最后,钱先生拒绝在这个选本上署名。为了帮钱先生排解苦闷,杨绛提议让他独立选一部唐诗,只依着自己的喜好,专门给她看。
钱先生接受了这个提议,遂以《全唐诗》为底本,每天选几首,杨绛也每天抄一点儿,如此日积月累,最终成了九册手稿。起初,这部唐诗选稿只是钱杨夫妇两人的“日课”,手稿首册首页上有钱先生题写的“《全唐诗》录,杨绛日课”。
据杨先生回忆,原来的封面(已失去)上还有钱先生题的“父选母抄,圆圆留念”八个字。
他们从未向外界谈起过这部“你选我抄”的作品。只是想留着给女儿钱瑗做纪念。后来钱瑗教授不幸早逝,杨绛先生就把这部由她亲笔抄录的稿子,赠给了吴学昭老师。
吴老师在征得杨绛先生同意后,本着学术为公的态度,决定将其公开出版,让感兴趣的读者品读研究。
这本书才从历史的帷幕后、从《我们仨》的脉脉温情中走出来,与我们见面。《钱锺书选唐诗》,现在一条生活馆独家首发▼
限时特惠价:75元
限量珍藏毛边本:98元
站在高于常人的地方,带你品读唐诗
唐诗作为中国诗歌的集大成者,既是我们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背景,也传达着诗的美、诗的情,总能让后人飘飘然至当时的意境。根据“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道理,钱先生选出的唐诗,自然与他的性情密不可分。
钱先生选诗,一曰量多。
如周绚隆老师在本书后记中所说:“由于不抱商业目的,也不受组织干预,所以这是一部非常‘随性’的选本。”
当年那本文研所的《唐诗选》,共选了130多位诗人的630多首作品。钱先生则洋洋洒洒选了308位诗人的1997首作品,单从体量上就可以看出,它的覆盖面是非常大的。
钱先生才大如海,仰慕者自称“钱学”,甚至坊间很多听起来像炒作的事迹,其实是真的。例如他曾放言横扫清华图书馆,就真的横扫了。在几十年后,复旦大学的葛兆光教授在《穿林书简》中就感慨到:“看书也有怅然若失的时候,我当时重点看宋人文集,自以为看得前无古人地多,但当年清华图书馆所藏很多宋人文集的借书签上,却都签有“钱锺书”三个字……这时才体会到前辈学者读书范围的广大。”
(没办法,这可是自己家猫被林徽因的猫欺负了,大半夜也要拿着竹竿子去帮忙打架的可爱老头。)他曾在自己《宋诗选注》的前言里说道:“在一切诗选里,老是小家占便宜,那些总共不过保存了几首的小家更占尽了便宜。” 这次选唐诗,钱先生完全自由发挥,大家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小家也没有被忽视。并且,在选多选少的权衡中,表达了自己的兴趣。
以唐代的大诗人为例,文研所《唐诗选》里杜甫选了71首,白居易选了30首,李白64首。
但在钱先生的诗选里,杜甫却选了174首,白居易选了184首,李白只选了23首。还有一些在官方选本里挤不进去的小诗家如曹松、刘驾、裴说。很显然,钱先生完全没有顾及李白在唐代诗坛的所谓地位和影响力,他关注的只是作品本身。
钱先生选诗,三曰平等。
《钱锺书选唐诗》活泼地展示了唐诗的方方面面。所以,其中既选了大量以创作闻名的诗人的作品,也选了像唐明皇、宣宗皇帝、则天皇后、江妃、章怀太子等非诗人的作品。
对在诗歌中抒写了前人所没表达过的经验,刻画体物生动传神,或在诗歌史上承上启下、开风气之先的作品,钱先生都给予了关注。如章怀太子李贤的《黄台瓜辞》,对处在太子位上那种战战兢兢心态的表达,过去是很少见的。有些诗人的残句,因不成章,纵使表达的思理、经验非常独特,或取喻新颖而传神,传统的诗歌选本一般都不会关注。如裴说的“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苦吟僧入定,得句将成功”,薛涛的“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潘佑的“劝君此醉直须欢,明朝又是花狼藉”等等。
这也是钱先生对待文学欣赏,尊重多元、尊重个体主观性的体现。
先生曾在《谈艺录·六》中说:“人之嗜好,各有所偏。好咏歌者,则论诗当如乐;好雕绘者,则论诗当如画……虽轻重多寡,配比之分量不同,而缺一不可焉。”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告诉我们,诗歌选就是主观的产物。正如文学一样,它是否具有自身特色,是否能代表一种文化观,是否能替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表达情感或理解世界。这才是我们要关注的。
《钱锺书选唐诗》,现在一条生活馆独家首发▼
限时特惠价:75元
限量珍藏毛边本:98元
写的好的地方会画圈“点赞”,不好的地方也会指正。真真好似一对不被世俗困扰的神仙眷侣。
但当时两位已是七八十的年纪,日日选诗、习字的毅力非常人能做到。从杨绛先生的批注中也会发现,“切荠菜一个”,就足以让手抖至“不能写字”。这些细节,也在书中悉数保留。杨先生的批注,依照着原来的顺序和位置,用专色随文排列,以尽量保存它的原貌。出版社整理书稿时,用中华书局的标点本《全唐诗》对校了杨先生的抄录稿,纠正了一些原稿的笔误,并给全书加了标点。
还给每位入选的作者撰写了小传,并对所有作品做了简单的注释,减轻阅读压力。每个时代都会有闪烁着大师光芒的人出现,钱锺书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们,他们的情怀和纯真,却越来越难得。其灵魂闪光处,常藏于书本文字中,值得我们去书中拜读,在心里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