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千家网楼宇自控绿色建筑
千家网楼宇自控绿色建筑官方微博,千家网楼宇自控绿色建筑是由广州智家科技有限公司(ICP证 粤B2-20030243)是面向楼宇自控、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行业进行新闻资讯与品牌传播的垂直门户网站,成立于2008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千家网楼宇自控绿色建筑

智慧城市的设施运营管理浅析

千家网楼宇自控绿色建筑  · 公众号  ·  · 2019-01-17 20:01

正文

智慧城市所涉及到的题材庞杂,几乎是整个城市运营的方方面面的因素。我们只讨论其中的设施对象(Facility),智慧城市相关的设施包括两大类:

智慧城市所管理的对象

智慧城市系统本身的软硬件和基础设施

两者都是在构建系统时需要考虑的,以系统管理的对象为核心,兼带管理系统自身的设施。

1、智慧城市典型的设施对象——综合管廊

以新兴起的城市综合管廊为例,管廊管理公司(先期是置于政府单位里面的管廊办)就是一个综合管理方,其中的各类管道都是各家公用事业单位的,自来水公司、供电局、燃气公司、中国电信、联通、市政公司等等,每家公司敷设自家的管线、缴纳入廊使用费。

智慧城市之于管廊系统,就是智慧管廊平台,主要业务对象是管廊本身,而并不包含各家管线。管廊里面的逻辑还是相当简单的,搞清楚这个逻辑,就不至于做出了一个四不像、或无所不包的智慧管理系统了。

相关文章:各类建筑设施的核心对象对比分析


2、城市基础设施的对象结构

城市的全部基础设施对象,加在一起就显得纷繁芜杂,管理主体的关系也极为复杂,很难于被统一起来考虑,以至于许多做智慧城市的人员避而不谈用户,人们常常会感到他们开发的系统都是“用户缺位的”。

其实,城市的设施就像建筑里面的一样,有其严谨的结构体系,某一个系统的管理主体也非常清晰明了:市政府、市政公司及各类公用事业单位。只是都放到了一起,IT专业的就很难于全部去掌握他们管理的逻辑。管廊就可以理解为一个建筑物(构筑物),能够掌握管廊的逻辑,就开始理解整个这件事了,当然这只是一个起点。

梳理清楚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的结构,就需要了解这几个方面的总体概况:城市基础设施、建筑设施与人(用户群)、管理者。

《从建筑角度看物联网大格局》 一文给出了一张图,我们在这里借用:


基础设施、建筑物与人


按照与人的远近关系,如上图划分,所有的土木建筑都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在设施的本质上,城市设施与建筑设施有着类似的结构体系,或者说它们是一体化的。

如果把建筑与人拿掉,那么整个城市基础设施的存在就失去了价值、方向和目标,因为它们本就是为建筑(人)服务的。城市基础设施要么直接服务于人,如4G网络和路灯;要么通过建筑间接服务,如自来水和电力。

进一步,我们把建筑物的物理实体给虚化掉(隐藏、透明),只保留空间这一概念,那么城市与建筑可以说是一体化的,人们只关心它们提供的服务,而无所谓是在建筑内外,如4G网络在电梯里安装的信号放大器。


3、城市设施与建筑设施的界限 :地块 在数据层级上,有如下的结构:

相关文章:地块(Site)相关的地图与信息系统


从GIS到BIM的规模层级划分


地块是连接城市与建筑的分水岭和桥梁。它们的界限极为清晰,就像管廊里面的套管或托架一样,套管里面就是电力公司的、外面是管廊公司的,在实际操作时也无比清晰。

为何前面我们说城市与建筑设施在本质上是一体化的,此时又要说他们的区分的清晰呢?它们的区分的核心在于:管理主体。

正是因为管理的格局、模式和主体的不同,导致了中国与国外的极大不同。而且国内的管理格局也正在不断的剧烈的演变着,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简直是河东河西。

有时候管理主体也难以识别(实际上都有清晰的信息源,只是这些信息分散在不同地方),我们可以简化为:收费主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摄影笔记  ·  摄友照片点评
7 年前
银行螺丝钉  ·  【7月3日】主要指数估值数据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