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孤独的阅读者
把顶尖大学的思维与能力训练普及给每个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证监会发布  ·  证监会召开投资者座谈会 ·  昨天  
诸海滨科新先声  ·  【开源北交所】2025年限售股解禁压力分析: ... ·  2 天前  
疯狂区块链  ·  今年楼市不会好的三大原因 ·  3 天前  
唐史主任司马迁  ·  今天基本面比昨天有效多了,好多昨天晚上吹得好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孤独的阅读者

为什么「会讲故事」很重要?

孤独的阅读者  · 公众号  ·  · 2024-03-28 20:00

正文


本期答疑本质上都是围绕「storytelling」展开,具体涉及到「为什么 storytelling 是重要的」以及「如何利用 storytelling 形成差异化优势」的问题。

无论是在工作中的信任建立,还是在求学中的个人叙事,都需要你有「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这个过程能够让你的才能和气质得到最大化的展示。

换句话说,讲好一个故事,是为了把利益相关者的认知拉齐,在彼此之间建立起不同程度的信任。

一起来看看船长是如何认为「讲故事」这件事很重要的吧!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其实就是「感受」,……


当我们说「价值」的时候,首先要看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如果你是唯物主义者,那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你是看不懂的,因为我们的整个世界是建立在「唯心」上面的——也就是所谓的「价值」。

价值是由货币表现的,而货币本身就是一个很「唯心」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想象的共同体」。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其实就是「感受」,所有物质的东西理论上都是没有价值的。
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是通过「挖地」得到的——挖地里面的食物、建造房子、钢筋水泥大厦、电力系统等等,这些都是从「地里」挖出来的,并且在挖地的时候需要能源,人们又从地里挖能源。

比如「烧热水」——开始是用木头烧热水,后来变成煤炭烧热水,再往后又变成风能、核能,现在又要搞可控核聚变……几次工业革命其实无非都是在烧热水。

你觉得房子有价值吗?为什么有的人觉得钻石没价值,但认为北京的房子就有价值呢?

所以要改变对价值的认知,它就是非常主观的东西——钻石的价值来源于它相对稀缺,于是人们会用它去订婚,而这又源于一个古老的犹太传统:

当一位父亲要把自己的女儿交给另一个男人的时候,他必须得在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上「放点血」,才能让这位父亲感受到诚意。

所以在这里钻石实际上就是一个定金、一个一般等价物,它跟纸币没有任何区别,换句话说钻石的价值在于信任的建立,它还是「唯心」的。

所以如果大家想在这个世界上进行一些探索,或者给自己增值,那么我会认为 storytelling 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别人是不是觉得这是在吹牛。

因为 当你在讲一个故事的时候,本质上你是在寻找马斯洛需求层级里面非常高的那类人。

你跟一个在马斯洛需求层级最低档的人,是没有办法进行 storytelling 的,因为他要满足的是对空气、食物和水的需求,那他一定是「唯物主义者」,也只有这个层级的人,才能有可能成为唯物主义者。

来听我讲课的人,以及已经是孤阅群体里的人,都不可能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你的实际行动就体现了你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你一定是寻求马斯洛需求层级最高到「自我实现」,最低到「爱与归属」这个范围的满足,这些哪一个没有涉及到 storytelling?每一个都需要你讲好一个故事。



这些藤校想要的是「与众不同」的人,……


以美国藤校举例,因为它比较有代表性,基本上美澳新加的学校都是如此。

如果想知道这些人在关注什么议题,可以直接谷歌一下比如 America Social Issue;

或者看一些 The Political Agenda of The Democratic Party,叫作「民主党的政治议题」,这些政治议题所涵盖的人群、所涵盖的事件,就是这些学校对平民招生的风向标。

藤校大多数的构成大概是 1/3 的名额给 Old Money 或者 super rich New Money,剩下 2/3 给中产,也就是你要正常掏学费、走申请。

之所以要这样去分阶层来说,主要是因为 Old Money 和 super rich New Money 本质上都是学校的股东,所以这个学校是不差钱的;

校方或者说这些校董、这些古老的家族他们想要的,是让自己所在的这所学校非常「有面子」,所以学校还要招一些与众不同的「平民玩家」或「免费玩家」,也就是那些「独特的」中产的孩子们。

那么入学条件无非就是围绕这一点去展开:首先你要证明你是 Old Money,不是 New Money。

Old Money 指的是欧美的「老钱」,代表了贵族、传承等等这些东西,也就是说不是暴发户;相对的 New Money 就可以理解为「暴发户」。

所以 Old Money 在申请藤校的时候,他会看你的家族里有多少这个学校的校友,如果你是一个 New Money,在你的家族里你是第一个这个学校的,那在这里你可能就不会获得太多青睐;

除非比如你直接捐栋楼给学校,这会给你加分不少,那你就属于是 super rich New Money 了。

前面谈的都是顶级 Old Money 和 New Money 的资源,如果你是中产,就是另外的赛道了。

这个赛道的要求 首先是成绩 ,SAT 和托福之类的,这些成绩一定要他们的标准之上,这是底线。

其次是看加分项 ,这里面又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 是实打实的、能拿得出来、可验证的这些成就;

第二个 就是对这些成就的叙事,也就是所谓的 personal statement——用于申请的你的故事,这个故事有的时候能在你的经历非常薄弱的时候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藤校的申请。

所以 对于中产来说,入学条件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个是成绩,你的硬性指标要高于平均之上;第二个是履历,你干过什么事;第三个就是叙事,你的个人故事。

这三项标准的重点其实是后面两项,因为在成绩这方面中国学生是所向披靡的,后面两项才是真正能体现你是否独特的关键,而这也是他们判断的最重要的标准:

如果你是一个很独特的人,你会给学校带来非常大的品牌效应,或者说你的各种成就和经历能让这些老钱们觉得,他们投在你身上的这笔教育的钱很值。

那么这些藤校想要的「与众不同」的人是什么样的呢?

他们认为所谓的「与众不同」,一定要考虑你的文化背景,如果你在你自己的文化背景里面是与众不同的;

或者说你甚至没有办法被归到任何文化背景里面——这种情况简直是天赐良机,基本上相当于你一只脚已经踩进去了(哈哈)。

因为人是有很多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如果你是一个亚裔,那你的确会体现出跟白人男性统治下的美国主流社会不一样的一面,也就是所谓的「政治不正确」。

所以为了解决对于文化背景的判断的问题,他们会把人群分类,然后根据你的族裔的教育背景来判断你是否能从你的族裔里脱颖而出。

大体上划分为五个族裔:白人、犹太人、黑人、亚裔、拉丁裔,有时候白人和犹太人是合一的, 或者也可以理解为针对美国本土的人划分了这五个族裔;

海外又从各种 communities 的层面划分,比如亚裔里还分印度裔和东亚,拉丁裔包括了整个拉丁美洲,还有各种南岛国家之类的。

总之是从每一类人群中选择最与众不同的那些人纳入到学校里,所以要想做到与众不同,就可以选择去跨文化背景。



如果有人具有 Old Money 的气质,那他就可以击败其他没有这样气质的人,……


对于很多华裔来说,去和这些国际人才竞争,就两个选择, 第一种 是打差异化, 第二种 是硬刚。

所谓「硬刚」,就是你堆钱我也堆钱,你堆一个亿,我堆一亿两千万,一定要挤破脑袋在金字塔里争个第一第二。

如果要打「差异化」这张牌,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条是换赛道 ,也就是前面说过的跨文化背景。
比如谷爱凌,她选择的是打混血牌、跨界牌,她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取决于哪个族群的竞争小,或者说她在哪个族群里是最独特的那一个。

「差异化」的 另一条路,是去关心其他华裔不会关心的问题

别人都在请导师做论文,写出一篇明显能看出来不可能是高中生能写出来的东西,那你就可以在写论文的基础上,去体验一些别的东西,让你的申请材料和别的富家小孩不一样。

比如你可以去尼泊尔支教,你看有几个中国的富家小孩是会做这种事情的,他们都是滑雪、击剑这种,怎么高端怎么来——其实就是「硬刚」的做法,无外乎堆钱嘛。

此外为什么一开始我让大家去了解民主党的政治议题,因为这些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比如反堕胎、枪支管控、身份认同、性别政治等等;

你看看作为高中生,你或者你的孩子是否关心过这些问题,是否参与过一些关于女性平权的运动,是否真的去调查过中国大陆的女性问题、人权问题等等。

如果你是在白人群体里,大家都关心这些,那你关注这些议题就没什么用。但是你在华人群体里去关注这些议题,在他们看来就非常罕见了;

因为他们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就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自身能力非常强,证书拿一大堆,各种满级、各种冠军,唯独不在乎关于人类关怀的问题。

这条路不仅是本科生,研究生只要不是理工科,都适用,都是加分项。你去咨询国外的机构也是一样的,这就是实际情况,但是为什么国内的这些机构会格外强调高端的运动、竞赛排名这些东西?

其实这两种建议都没错,因为首先校方要看这个学生他能否展现出独特性,如果你的 curiosity、你的creativity、你 leadership 这些能力全都没有展现出来,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看看你有没有什么特长了,滑雪、击剑这一类的。

换句话说,反正这些学生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没有他们想要的「与众不同」,那还不如招一些特长生。

另外一个原因是,国内的这些中介大概率自身就不是一个多么有创造力的人,各方面没有什么独特性,他怎么可能帮着你去成为这样的人?

又或者大部分家长自己是做生意的,国内国际学校的风气也是极度的消费主义,那这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大概率是一身的纨绔气质。

再加上整体的社会风气也不可能支持你比如关怀非洲儿童、观测天文现象等等,周围人会质疑你,为什么不把时间花在「正经事」上?为什么不去滑雪?为什么不参加竞赛等等。

总之所有的这些氛围都不利于小孩自发地成为一个具有 creativity、具有 leadership,具有那些贵族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品质的人。

所以 如果有人具有 Old Money 的气质,那他就可以击败其他没有这样气质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已经拿了很多证书了,申请还是过不了——可能因为那一年恰好有「贵族气质」的那些人已经把名额占满了,就不需要其他的「特长生」了。





扫码 加小雅

免费领取 孤阅公开课兑换码

观看更多 船长的认知狠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